由一道习作题引发的思考
【摘 要】一次习作阅卷,让笔者感觉到学生习作材 ت料贫乏、不真实。分析原因,孩子电脑游戏玩得多,人际交往体验少,生活里缺少了对“任性”的管教。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笔者认为学生要控制游戏、回归生活、发掘鲜活的习作材料;阅读日记、评价分享、积累鲜活的习作材料;细节放大、突出主题、挖掘灵动的习作材料。
【关键词】选材 回归生活 评价分享 细节放大
6月26日ฌ,我参加了邗江区教育局六年级“GDG”(个顶个)的语文阅卷,我阅作文。作文题是《伤害》,与阅读短文(二)有➳联系,习作要求是:“你也许伤害过别人,或者别人伤害过你,请你写出自己的一段经历。”要写一件事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阅卷结束,笔者感觉选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材料太贫乏,大部分同学只理解“伤害”有形的意思,而不知道无形的方式造成的对心灵的伤害;材料不真实,纯属胡编乱造。
那学生的选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电子游戏的介入,造成习作☼材料的贫乏,随着高科技产品的普及,电子游戏介入孩子的生活。孩子年龄小,自控力差,容易上瘾,游戏的内容刺激、暴力、闯关的诱惑让他们欲罢不能。孩子的喜怒哀乐都与游戏联系到了一起。人际交往的缺失,造成习作材料的干瘪。游戏不仅占有了孩子的时间,也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对父母和同伴的关注越来越少,性格中孤僻与冷漠悄悄滋长。师长教育的妥协,造成习作材料的变味。古训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然而,现在的学生心灵过于脆弱,对师长的教育有时过于敏感,走上极端,这不仅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也给师长带来了伤害,让教师和家长都对管教孩子产生了畏惧。
面对孩子的成长状态造成习作材料的诸多问题,我们怎样解决呢?
一、控制游戏、回归生活、发掘有效的习作材料
有项调查显示:家庭文化程度越低,孩子对电子游戏的自控能力越差。我们地区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做到有效指导,玩游戏的孩子不在少数。学校和家庭要能做到同心协力,双管齐下,控制孩子游戏时间,让孩子回归生活与书本。
每节语文课前,笔者会给学生一分钟的发言时间,主题就是“小小新闻发布会”, 每天按照学号的顺序指派学生发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然后是其他学生举手补充。刚开始,学生也说不出什么,同学们提醒他,时间一长,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逐渐增强,有新鲜事就好说,没新鲜事找着说。什么时事热点、路上见闻、家长里短都出现了。视角越来越宽,话题越来越广。什么道路改造期间交通拥堵,学校举行运动会期间捷报频传,学校千人诵读振奋人心,儿童节游艺活动妙趣横生,高年级拔河比赛精彩纷呈等等。一学期坚持下来,同学们能脱口而出许多新鲜事。
笔者在完成课本里习作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了“循环日记”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发现素材,练习写作。这样日记的好处既能让学生把新鲜事记录下来,又能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学习。老师每天都批改,并用星星多少来将日记的质量量化。并告诉学生,一学年下来评比出前三名。一个半学期下来,日记本变厚了、变旧了、变重了。同学们在“循环日记”中的作品,题材广,立意新,富有生活化。
二、阅读日记、评价分享、积累鲜活的习作材料
日记写得再好,如果老师改了不评,那没有多大效果。如果老师觉得写得好,那就告诉全班同学,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让其他学生去发现,去品味,去创新,这才是效益的最大化。
每天早读课,笔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班级批阅循环日记,认真读、仔细批。批完后,就发给每个小组,让同学们在组内自己评,说心得,谈感受,提建议。然后在由小组推荐在班级诵读、赏析。在这些日记里,老师能发现他们幼小的纯洁的心灵里所蕴藏的真、善、美。他们一般都是描写班级里发生的事情:观察仔细,又能视角独特;感情真挚、细节感人,心理描写深刻等等。
就这件事情,在班级里掀起了波澜,好些同学把它当作写作的素材,写出的作文灵动、细腻,反映的主题广阔、深远。写出了真情实感。
三、细节放大、突出主题、挖掘灵动的习作材料
积累了鲜活的材料以后,学生要能从主题出发,舍大取小,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写。这一次习作中,有部分习作是得了满分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非常感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孩子写到了她粗鲁的态度伤害了母亲,感觉内疚,但是又不好意思向母亲道歉,于是利用这次习作的机会跟母亲说一句对不起。还有位孩子写到了老师对他的伤害,是说在一次处理丢失钱的问题上,孩子说没拿,老师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然后搜了他的书包,最后钱还是没有找到,但是老师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用怀疑的态度对待了他一年。
像这样的事情,几乎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发生过,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感人的文章呢?关键是将细节放大,突出了主题,打动了读者的心。
有位作家说过:“一棵树,一声鸟鸣于普通人来说不过是寻常景物,于诗人来说却是灵魂的一阵颤抖。”而我们语文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培养孩子具有诗人一样的敏感与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