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上伟大的巴赫金

时间:2024-12-26 12:20:2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巴赫金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确立了对话 理论 ,在他对其进行具体文本 研究 的过程中形成了复调小说和狂欢化思想。文章从巴赫金对话理论入手,探讨了复调小说和狂欢化文本的表现及它们与对话理论的联系。

【关键词】巴赫金;对话理论;复调小说;狂欢化文本

米·米·巴赫金(1895-1975)是俄罗斯苏联时期享有世界性声誉的思想家。他在 哲学 、美学、文艺学和语言学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巴赫金在文艺学方面的成就通过纵观其有关方面的著作和论述,其丰富、深邃的文艺学思想核心可以精练地概括为两个字——对话。巴赫金是以小说研究为出发点的。对话不仅仅是巴赫金文艺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甚至是其整个学术思想的核心。因此,要想透彻地研究巴赫金文艺学领域的对话理论,是不能脱离其哲学思想和整个学术思想的。

一、对话理论

巴赫金的对话主义被认为是当今 时代 富于开拓性的事件。早在八十年代西方就宣称,我们现在正迈进巴赫金时代。不少学者在已逝的过去与未完成的当代之间划出了一个分水岭:“赫金之后”(Afte£r Bakhtin)。换言之,巴赫金恰好在其边缘性中,成了某种聚焦点,他的思想引起了西方对整个思想文化的全面质疑和反思: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海德格尔,从福柯到德里达——即西方正试图用巴赫金的思想来拯救当代思 ヅ想文化(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内部枯竭的危机。

可以说,《论行为哲学》是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开启,对我们理解他的对话理论的 发展 有着重要的意义。巴赫金在理论活动一开始,就抓住了本世纪哲学思想的最前沿性的 问题 ,人的存在问题,人在世界中的存在。在《论行为哲学》中,巴赫金把人的存在作为存在的事件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为哲学。人作为个人,作为我,总是与他者、文化、世界联系着的,并形成一种对话关系,我对于自我、他人对于我,只有在个人的情况下,一般意义的价值才能变成真正有意义的价值。这就把存在问题同人的行为问题联系在了一起。但这里的“行为”绝对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行为的活动,它是属于人——“我”的具体的现实行为活动。

二、复调与对话理论

巴赫金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的研究中,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复调小说的首创者,巴赫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比做复调,只是作为一种现象的类比。即,复调最初是 音乐 中的一个名词,如同声音包括音高、音色、音域等。声音还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的命运。人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他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巴赫金认为复调的实质恰恰在于:不同声音在这里保持各自的独立,作为独立的声音结合在一个统一体。 复调是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定义,指“小说中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复调也是他理想状态对话的代名词。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他提出一种复调∞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的具体形式是教堂,象征着互不融合的心灵自由交往。他认为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和艺术思维类型。这种世界观决定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จ说的写作。

在复调思想中,巴赫金充分表达了他的真理观:承认存在众多各自独立、不相融合、具有充分价值的意识,并不意味着否定统一真理的存在。对巴赫金而言,复调绝对不是意味着作者放弃捍卫自己的真理,作者注定是消极的而且只是剪辑他人观点、他人真理。复调主义小说的作者“具有深刻的积极性,但这个积极性带有特殊的对话性质。”

而独白性小说的作者具有的积极性则又是另外一回事。

三、狂欢化与对话 理论

在巴赫金看来,狂欢化——特别是它的狂欢化对话,是理解小说的钥匙。

巴赫金认为,复调小说体裁中最本质的东西,是同民间的笑文化相联系的“狂欢化”。“狂欢化”是巴赫金在《拉伯雷的创作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提出来的术语。它表示欧洲文学史(首先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中的民间狂欢创作传统。狂欢节是狂欢创作的源泉。在日常生活的、非狂欢节的条件下,由于等级制度森严壁垒,人们互不往来。当人们进入狂欢广场的时候,便置身于一个相反的世界之中,不分彼此、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尽情歌舞,处于半现实、半是幻想的境界。巴赫金揭示了拉☂伯雷在文学中再现狂欢节的整体世界的新图景,并认为拉伯雷的夸张现实主义和 艺术 思维的特征,反映了中世纪民间的笑文化,反映了每一个人参与创造 历史 的不朽的人民的生动感觉。他认为,民间的笑文化在其一切 发展 阶段中都是与官方文化对位的,它力求摧毁由传统沿袭下来的、为宗教和官方意识形态所推崇的、歪曲事物真正本性的一切阻碍。(下转第70页)

很显然,“在 社会 危机和文化断裂的转型期,狂欢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欢乐和创造性的盛大节庆的形式,来实现不同话语在权威话语隐遁时刻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将狂欢化 研究 置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视野之中,就会发现,狂欢研究已突显出其逻辑的必然了。在某种意义上讲,狂欢是对话理论的尘俗化、肉身化,对话则是狂欢的理性化、圣洁化。”

四、结语

纵观巴赫金的一生,他从话语出发,特别关注我与他人的对话,关注人的存在只有通过他人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话语是两个人以及两个人以上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言说者需要有听众,这样的话语才是有意义的。而巴赫金对话语这一理论的追求在其复调以及狂欢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在对话理论的匡正下,复调与狂欢化也得到了完善,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是他作为文艺 哲学 家的最伟大的理论,而复调以及狂欢化是这一理论的支柱 内容 。可以说,复调是巴赫金对文学体裁的学术研究,狂欢化是巴赫金对文学内容表现形式的学术研究。

【 参考 文献 】

[1]白春仁.巴赫金—求索对话思维[J].文学评论,1998.

[2]孔金.巴赫金传[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

[3]刘康.一种转型期的文化理论——论巴赫金对话主义在当代文论中的命运[J]. 中国 社会 科学 ,1994.

[4]米·米·巴赫金.文学批评集.莫斯科:文学艺术出版社,1986.

注释①:庄谐体是与完成体裁的史诗相呼应,它所描写的对象,不是绝对的过去,是歌手与听众共同属于的同一 时代 的现实。在这种体裁下,文学描写的对象首次消除了距离,在同一时代的水平面上,进行直接的、粗鲁的接触交往。现实在原则上、本质上都是未完成的,它不断地流向未来,这种持续和延续才是现实的本质。


上一篇:四十感悟 2005年10期
下一篇:伟大的尊重

TAG标签:巴赫文艺学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