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所体现的海明威作品特点
摘 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经典代表作。作为“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海明威经历了战争,战胜了自己,走出了迷茫,因此他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常常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硬汉子。在作品中着重强调这些英雄人物的果断、顽强、临危不惧,他所描写的英雄都是精神打不垮的硬汉子,同时也都是孤独奋战的硬汉子。
关键词:《老人与海》;海明威;迷惘一代
一、《老人与海》
海明威创作了很多成功的作品,其中之一就是《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所具有的精神让其成为了海明威的标志性著作。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出海捕鱼的故事。但是该部作品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却84天没有捕到鱼,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让桑提亚哥变得非常失望。与此同时,曼诺林的父母又将曼诺林送上了另一条渔船。但是在85天的时候桑提亚哥还是无怨无悔的继续出海,在这天,主人公桑提亚哥却捕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鱼。虽然这条鱼在两天过后被大鲨鱼吃掉了,但是桑提亚哥却得到了人们的肯定。曼诺林的父母也让他回到了桑提亚哥的船上与其并肩作战。在最后,同样也是点睛之笔,老人梦见了狮子,这个梦暗示这个老人是真正的勇敢者。
二、风格特点
1.“迷惘”是海明威创作的显著风格之一,在海明威的所有作品中,这一风格无时不刻都贯穿于其中。在海明威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会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印象,即使是一些现实性很强的小说中,海明威也为其添加了非常重的迷惘色彩,而这一个性也是以各自不✞同的形态来体现的――宿命论、悲剧、毁灭或者是逃避。
2.冰山风格能够从海明威的作品结构上体现出来,海明威对于传统式的小说结构非常反对,他通常都不会去写长篇ฅ巨著,海明威的小说一般都是从整个故事来截取一个时间点,然后集中反映出需要详细描写的重大事件,然而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则被看成是“冰山”的大部分而埋藏在海洋之下,虽然不可明显的看到,但是读者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
3.硬汉形象风格,例如《丧钟为谁而鸣》可以称得上是海明威最成功的小说。在小说中,主角罗伯特在将要死去的时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中也依旧充满了对反法西斯事业胜利的信心,他为了掩护同志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承担苦难是硬汉精神的起点,即便是死亡也留下了尊严。硬汉形象已经不再是为了自身的荣辱得失而战的勇士,而应该是为了更加伟大的事业或者为了他人而 ☻献出自己的英雄。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为了正义而战,为了民主而战,他的对手虽然是法西斯主义,但是他却毫不畏惧。这一硬汉形象倾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意义。
三、“硬汉”精神特点的现实意义
(一)生活的态度
海明威式的“硬汉”都有着自己坚强的个性,他们对生活的信心让他们在面对厄运的时候还能够坚强的面对。其中这一点可以从《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提亚哥和曼诺林父母的对话中感受出来。当曼诺林和他的家人要求曼诺林离开桑提亚哥渔船的时候,曼诺林说:“他没有多大的信心”。然而桑提亚哥却说:“我一个人确实没有多大信心,但是我们有。”老人在面对唯一一个伙伴即将离开的时候仍然用自己对未来的信心来安慰自己的伙伴和自己。在现代的生活中,每个领域的竞争都越来越大,让人们不管是在精神上,还是在工作上,都感觉压力很大。在我们读了老人与海的时候,当我们在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困难的事情,都应该勇敢的面对,做个精神上的强者。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够向命运低头,从海ข明威的这些“硬汉”身上,应该能够找到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
(二)人生的价值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在海明威的每一部作品中,其主人公在经历了困难过后,还是觉得自己坚持的是正确的,认为所付出的都是值得的。比如说:在《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在经过了残酷的战争过后,其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在经过捕鱼失败过后,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在《丧钟为谁而鸣》中乔丹临死之前的告别使人民为之落泪。不管经历了任何的困难过后,仍然能够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在现代这个社会里,人们想要树立怎样的价值观,都可以从海明威这些“硬汉”中找到答案。
四、结语
海明威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具有勇敢面对困难,克服恐惧、勇往直前的硬汉精神。他作品中塑造的硬汉子,在肉体上不管遭受多么大的伤害,在精神上都是打不败他们的。当他们面对残酷现实的时候,能够敢于和命运抵抗。在海明威看来,人生只是一场悲剧,人活在世上的唯一价值就是面对死亡而毫不畏惧。在与整个世界做斗争的过程中,海明威小说中所创造的人物都具有一种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坚强、正直、真诚以及毫不畏惧的面对痛苦和死亡,这些人物通常都有着悲剧的命运色彩以及恶劣的生存环境,但是不管当时的情况是多么的悲惨和严重,他们都不会失去活着的勇气以及做人的尊严,他们在面对死亡及危难时所体现出的那种优雅与平静,都在诠释着这样一句真理“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参考文献:
[2]Carlos Baker.Emest Hemingway:A farewell to Arms☪[A].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出版,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