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香的山花(外一篇)
顾元明,1960年生☁,笔名故乡、北斗星。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沈阳市某国家机关。已在《鸭绿江》《芒种》《文学少年》《中国铁路文艺》《沈阳日报》《沈阳晚报》《杂文报》等多家报刊发表散文、短篇小说、随笔、杂文40余万字,有多篇散文作品获奖并被收入多部散文集。
喜欢一个人在幽静的河畔石铺小径漫步,尤其是迎着雨后的阳光,细细品读温暖的足迹,感受掌心溢出的明媚和挂在嫩绿的草茎上、缀在盛开的山野花的花蕊里,晶莹透明的水珠儿滚动、滑落时的快乐,忍不住要对这魅力初夏投去几多心仪的目光。于是,不经意间满眼映入五颜六色的山花儿――黄的、粉的、紫的、白的,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开得正艳。那黄灿灿、粉嘟嘟、紫殷殷、白荧荧的山花在风中摇曳,整个河畔顿时在我心中烂漫。在这样情不自禁的季节里,面对“快马VV穿野径,春风处处见山花”的迷人景色,内心自有“吹破春冰水放光,山花涧草百般香”的陶醉感。
雨过山花向晚香,林间鸟语作春声。我俯身凝视山花。昂然的山花,携着芳草的馨香,敞开绚烂的情怀。此番景象,让我多了一份夏日的守望与温馨,也多了几许回忆和遐想。我的童年时代正赶上国家物资匮乏,粮菜短缺,母亲春天便到附近的运河两岸剜野菜,初夏就到父亲单位撸玉树钱、槐树花,回家用开水一焯,蒸玉米面菜团子,既顶饿又省粮。父亲在单位墙外开荒,种上地瓜、苞米、芸豆、辣椒等,帮衬家里。尽管如此,赶上星期天、节假日吃两顿饭,我仍有忍饥挨饿感。每每这时,我就独自跑到河边玩耍。那时的运河两岸,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棵白杨树,孤零零长在光秃秃的河堤上。人们想象不到本该长满各色山花的河堤露着贫瘠的双臂,无半点生机,庆❧幸偶尔在附近铁道旁零星可见几朵孱弱的山野花。我怜悯这些山花,时常带瓶水去浇灌,盼它充满生机,后来一个偶然机会,我发现了壮美的景色。
有一年端午节,父亲带我起早到公园后山拔艾蒿。一到坡下我就被那里遍地盛开的各色美丽山花迷住了:眼前随处可见蒲公英、苣荬菜、荠菜的花儿在怒放,还有幽香的紫色马莲花、藕荷色的桔梗花、粉白相间的牵牛花。我扑入花丛,一会儿数着花朵,一会儿追逐蝴蝶,一会儿醉卧芳草丛中。不知过了多久,父亲喊我回家,我才慢慢腾腾坐起。父亲满脸汗水,怀抱大捆艾蒿,催促道:“你妈她们在家等咱爷俩回去吃热乎粽子呐!”父亲的话激起我的饥饿感,我腾地跳起来,恋恋不舍跟在他身后,离开诱人的花海。
“你爷俩起得早,外面潮湿,快喝碗热汤暖暖胃!”一进家门,母亲体贴地将两碗热气腾腾的芡汤端过来。母亲用淀粉勾制的芡汤里悬浮着寥寥几叶香菜,星星点点的荤油花满屋飘香,让我胃口大开。那以,后的星期日,我隔三岔五带上课本和雨衣,一个人跑到那里复习功课,与山花相伴,与蝴蝶嬉戏,有时也喊上几个玩伴去那¡里尽享快乐,而每次回来都能美美地喝上母 ☻亲做的油花飘香的芡汤。我后来得知,那时猪肉供应紧张,人们舍不得买肉吃,只好千方百计买些板油栲荤油,炒菜、烧汤时放一羹匙借味儿。我正长身体,淀粉中糖分多有营养,喝上一两碗顶饱。
改革开放后,城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街道整洁,马路宽敞,高楼林立,城市繁荣,南北运河两岸更是万千锦绣,春夏烂漫芬芳,暗香扑鼻,给市民无限福祉。如今的运河两岸,像花圃一样呈现给人们无限生机,人们随处可见迎着夏日暖风摇曳的山花。每每沿河畔漫步,山花夺目,心灵穿越时空,朦胧可见历史的烟尘,隐约听到昔日的回声。于是,些许思虑让我停住了脚步――我不忍心看到遛弯的人们、恋爱的情侣随意践踏、采摘山花,更鄙视有人将垃圾杂物扔入花丛,每当此时心中便生一席“春风若扫阶前地,便是山花带锦飞”之感。
注视着河畔的山花,我蓦然感到,山花不光是大山的宠儿,更应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点缀。城市除了个性鲜明的人文景观及独具魅力的建筑群景外,同样需要山花的妩媚。当年,运河两岸之所以贫瘠荒凉,是因为物资匮乏,蒲公英、苣荬菜、荠菜的花苞儿还来不及绽放,就进入了人们胃囊……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王安石的这句诗让我内心不再惆怅,我突获感悟:泥土是无私的,虽然每天被人们踩在脚下,但总在敞开博大胸襟,坦然面对世界,容忍着人类的践踏,用它的顽强给花草生命与生机。山花是人类的朋友,需要我们呵护。绿是我们的责任,绿给予我们希望。我不再企盼闻到满屋荤油飘香的味道,却渴望山花遍地,遍地山花,十里山花满袖香……
拌藕片
年前在菜市场买回两节莲藕,将它储藏在南阳台纸箱里。二月初八是我岳父的生日,老人嫌去大酒店破费,觉得在家过热闹而实惠,于是亲友都聚到了我家。春节才过不久,大家胃里油水还没消耗掉呢,可老婆怕怠慢大家,偏弄了满满一桌油腻的鸡鸭鱼肉。小舅子两眼往桌上一扫,冲我嘻嘻笑:“姐夫,春节的油水还没消耗掉呢,再这么吃会增加血脂的!”然后他突然问我,“唉,姐夫,你不是有道拿手菜吗?何不露一手让大伙爽爽口!”小舅子的话,让我突然想起了那两节被遗忘的莲藕来。
我的“拿手菜”不过是凉拌藕片,这是我母亲传给我们兄妹的。
早年,莲藕在我生活的北方菜市场上很难见到。在江南的水乡,每到夏季,明媚的阳光下随处可见盎然葱郁的荷塘中亭亭玉立的荷。微风摇曳,荷儿绽放着美人般的笑脸。到了晚上,月下漫步荷塘边,你能感受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美感和分享到无限的惬意。夏末时节,那像少女害羞的脸蛋一样漂亮的荷花,一下子变成了成熟、丰润的莲蓬。蓬茸内长满莲子,子和芯可分别入粥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滋补作用。遗憾的是,我至今还没见过江南少女荡着小船,唱着艳歌采莲的情景,也想象不出梁元帝在《采莲赋》中,对帅男靓女们面对“叶嫩花初”的青春欲动和“恐沾衣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的迷人画面。不过,我却见到了江南人新秋时节收获莲藕的喜人景象。
几年前我去了趟苏州郊外,目睹的已不再是叶圣陶笔下“男的紫色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而挺直,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人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着短的夏布裙,躯干不如男的那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美的别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的挥汗忙碌的场面。而今的水乡,男人不再裸臂,女人不再赤脚,单衣薄裙已然换成连体防水衣,无论男女,露在水衣外的脸颊比昔日更健康,并荡漾着无限的幸福。他们用小船将白玉莲藕运到荷塘边,洗净后装上货车。而当年那赘脚的挑子,早已被“半截美”、轻型货车、大货车所取代,于是,喜气在丰收中,丰收在忙碌里,忙碌传递幸福和欢笑。
随着市场不断繁荣,许多过去少见的南方蔬菜我们北方人都能买到,因而想买一两截莲藕并不在话下。莲藕因具有清热凉血、健脾开胃等功效,很受江南人喜欢。在南方,它能被做出几十种菜肴,但在北方,百姓餐桌上却不多见。我母亲在世时,藕片经常出现在我家餐桌上,但不是烧肉、煲汤,而是切片凉拌。我母亲拌的藕片,白里透粉、丝少肉脆、爽口入胃、解酒生津,做法也不复杂。她先将买来的藕去掉头尾,用清水顺孔冲洗干净,将外皮削掉后切成易入口的薄寸片,然后在沸水中焯三五分钟,捞出用凉水冲洗,澄净水后放入干净铝盆中,加咸盐、味素少许,放适量的姜丝、葱丝,倒二三羹匙清醋,入香油三五滴,间或沤拌,半小时后食用,色香味美。
母亲的拌藕片好吃,兄弟姊妹人人学得这技艺,偶尔亮相,常博众人喝彩。一次与朋友野餐,我照我母亲传授的方法做了一大饭盒拌藕片,结果只有我带去的这道菜被吃光。之后,我便将其作为我的保留菜,只有重要客人来家做客,我才露一手。然而,我虽学得母亲教的拌藕片,但再爽口也不如母亲做的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