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时间:2024-12-26 12:18: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引言

作为学龄前儿童情绪障碍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焦虑是一种以生理性紧张的躯体症状和对未来的忧虑为主要特征的负面情绪状态。其中包含两种主要的焦虑类型: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以往的研究中表明,学前时期的焦虑情绪影响着儿童在未来生活中的社会能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以及学习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学龄前儿童的焦虑情绪作为主要研究课题,探讨了焦虑产生的类型、主要原因等,并为缓解儿童焦虑情绪提出了一定的指导性措施和建议。

二、学龄前儿童焦虑的产生

焦虑的主要类型

在婴幼儿78个月大的时候会对陌生人产生一种谨慎的反应,或称之为陌生人焦虑,这与微笑形成了鲜 ﭢ明的对比。例如,当孩子面对陌生人的微笑或其他亲密举动时,孩子并不会对其做出相同的微笑反应,而是可能会转身离开、呜咽,并爬向自己的母亲。这种陌生人焦虑主要在形成特殊的情感依恋之后产生。外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惕性反应,在810个月大的时候达到了最高峰,直到第二年强度才开始逐渐下降。已经建立情感依恋的儿童,当他们与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依恋对象分离时会显得非常不适。例如,10个月大的儿童当看到自己的母亲穿上外套、拿起钱包准备出去购物的时候很可能会哭,而当1岁多的儿童面对母亲的外出甚至可能会跟随母亲到门口,抱怨和恳求不要将自己留在家里。这些均反应出了孩子的分离性焦虑。国外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性焦虑一般出现在68个月大的时候,并☼在1418个月的时候出现峰值,并且在整个婴幼儿期会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然而,学龄儿童甚至是青少年,当他们与亲人长期分离的时候仍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

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

1.进化理论观点。进化理论者认为,学龄前儿童面临的许多情况有资格被识别成为危险的线索,如此频繁的情况下产生的危险与整个人类的进化史产生关联,以至于恐惧或者回避反应已成为一种生物编码程序。学龄前儿童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对恐惧进行编码,一旦他们可以从不熟悉的时间和对象中辨认出熟悉的时间和对象,那么那些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装置和奇怪的情境就会与之前熟悉的事物相分离。与此进化观点相 ☺一致的研究发现,婴幼儿在陌生的实验室情境下的分离或与陌生人的接触要比在家中表现出更多的恐俱反应,这大概是因为在陌生的实验室中由于识别出了更多的陌生装置导致婴幼儿遇到陌生人时的忧虑感放大,或者是在实验室里的孩子不得不忍受强迫性分离。

2.认知发展理论观点。认知发展理论观点认为,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是婴幼儿知觉和认知发展的自然产物。卡根提出610个月大的孩子会在头脑中开发出一套稳定的认知方案,即区分出哪些面孔是自己熟悉的,哪些面孔是自己不熟悉的。当一个陌生的面孔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婴幼儿发现与照顾者的不相符,这似乎搅乱了孩子的认知系统,使他们变得不安,因为他们无法解释这是谁或者自己所熟悉的照看者变成了什么。卡根还提出710个月大的孩子不会抗议绝大多数发生在家里的分离,这是因为他们脑中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想法,即照看者应该是去了客厅或者其他自己熟悉的区域,如厨房等。但如果照看者违反了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地方这套认知方案,提起公文包走出家门的时候,婴幼儿由于不能很快地解释出照看者的下落而会感到大惊小怪甚至是恐俱焦虑。例如,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一开始能够静悄▼悄地玩耍,当他发现自己与母亲分离后母亲并不在他所认为的熟悉的地方时,很快就会变的非常沮丧。

三、学龄前儿童焦虑的负面影响

当儿童与亲人分离深感不安而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时,他们会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体验,甚至有的孩子会无根据地担心亲人离开自己而会发生危险,这将会导致意外的事故,会大祸临头使自己与亲人失散,或自己被拐骗等消极情绪体验,因此他们不愿意去幼儿园,即使勉强被送去,也会表现出哭闹、挣扎等负面情绪反应,严重者会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症状。当儿童面对与自己不熟悉的人的接触或谈话时会感到紧张、害怕、局促不安,尤其是当接触陌生人或在新环境时,会表现持久而过分的紧张不安、烦躁焦虑,并企图回避。此类焦虑症状严重的孩子从小恐惧上幼儿园,年长者怕上学,怕见老师和同学等。若勉强到校也不愿与同学接触,喜欢单独一人站在墙角边,会有社交和适应方面的困难。

四、减缓学龄前儿童焦虑情绪的建议

1.保持熟悉的同伴在身旁。事实上大多数6一12个月大的孩子,当他们坐在自己母亲膝盖上的时候,对陌生人的靠近并不是十分的警惕。然而如果坐在离母亲非常远的地方,当陌生人靠近的时候他们才会哭泣。所以,起初学龄前儿童接触必要的陌生人的时候母亲或其他主要照看者可以跟随,或者有儿童自己熟悉的同伴一起接触,等陌生感降低或者消失的时✌候再逐渐与孩子分离。也就是说在孩子进托儿所或幼儿园的前儿天中,父母可以陪同孩子在幼儿园中一起玩耍,随着孩子与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师熟悉、亲近起来之后,父母可以逐渐减少陪伴的时间,直到最后完全放手。

2.安排照看者或同伴与陌生人的积极接触。当照看者对陌生人发出热情的招呼,或者用积极的语调与婴幼儿讨论陌生人的时候,孩子会得到参考并得出结论即这个陌生人也许并不是那么可怕,父母似乎很喜欢他,这个人不是坏人等。

3.扩大孩子的接触面。可以从小让孩子习惯多人养育方式,不要让孩子仅仅依赖一个养育者,让孩子尽量多的接触家庭以外的小朋友和大人,让孩子拥有多个一起玩的伙伴。培养孩子与陌生人打招呼的习惯,以克服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的恐惧感。

4.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当有同伴到家中与自己玩耍时,父母应鼓励儿童拿出自己的玩具与同伴分享,以培养孩子的合群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这样当儿童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时,就能与其他小朋友融洽相处,减少或避免分离焦虑的发生。

5.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本身有焦虑倾向,就要认识到自己的个性弱点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在家庭中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主要照看者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焦虑情绪,对孩子应表现的耐心和冷静是十分重要的。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