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是敌还是友
自古婆媳关系就最难处,婆婆和媳妇,仿佛就是天敌。这两个本来毫无关系的女人,因为爱着同一个男人,而成为最近又最远的人。有时,她们会因为这个男人而亲密无间,有时,她们又会因为这个男人而反目成仇。因为,这其实是一场婆婆、儿子和儿媳之间的“三角恋”,自然容易出问题。
1.婆媳关系咋就那么难处
中国的婆媳关系为什么自古就非常微妙,非常难处呢?因为这里面有两个传统观念在交互着起作用。
一个是“重男轻女”的 ッ观念。人们常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怎么就没说“一个儿媳半个闺女”呢?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儿子是自己家的人,可以传宗接代,女儿早晚是要☼嫁出去的,是人家的人。有了女婿,就赚了半个儿子,娶了儿媳,也就是给儿子找个伴儿,生儿育女。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想已经有所改观,但综合来看,男人在总体上还是强于女人,所以这种观念很难完全消失。
再一个传统就是中国人的家庭里,孩子比爱人更重要。家庭的基本关系有两种: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其他像兄弟姐妹关系、姑嫂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祖孙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由于把亲子关系放在首位,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婆婆爱儿子远胜于丈夫。试想,一个婆婆如果从来都是将全部的爱集中在儿子一人身上,不管她的这种做法是主动的,还是不得已的,总之夫妻关系的爱变得不重要了,那么儿子就是她的命。所以潜意识里,她会觉得儿子理应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也应该把全部的爱给自己。当突然有一天,另一个女人来和她分享这份爱,她很难大大方方地拱手相让。虽然理智上她也明白儿子需要一个家ป,但在情感上还是很难接受另一个女人把自己的儿子夺走,于是在行动上自觉或不自觉地都会表现出来。
阿文有了小孩后,把妈妈接过来带小孩,不料本来尚可的婆媳关系却迅速恶化。当阿文和太太去小区花园散步时,妈妈一定要求一起去。看电视的时候,如果看到媳妇和阿文一起坐在沙发上,妈妈也会坐过来,并且必然是坐在两人中间。除了这些比较极端的情况外,还有一般婆媳关系的普遍问题,比如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停。阿文左右为难,朋友帮他分析了原因。
原来,阿文的家乡非常传统,男尊女卑的情况很严重。妈妈嫁到他家后,一大家子在一起生活,她并不受重视,一直很孤独。直到有了阿文以后,她才不再觉得孤单,并觉得自己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劲头儿。后来,虽然他们一家人出来单过,但和丈夫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她心目中最重要的,一直还是儿子。
这个例子其实比较典型,一般的婆媳关系或多或少都有点儿其中的影子。相比于婆媳关系,公公和儿媳妇的关系一般就没那么紧张,更有“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一说,这里面当然有点“同性相斥,异性相容”的意味,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天生就比男人之间以及男人和女人之间更微妙,但也脱不了前面我们说的那两个传统观念的干系。再加上现代女性远比老一辈人更加独立和有思想,哪听得别人指手画脚,这婆媳关系还真是不好相处。
婆媳关系之所以在家庭人际关系中具有特殊性,因为它既不是婚姻关系,缺少了亲密性,也无血缘联系,缺少了稳定性。如果处理得好,婆婆和媳妇会因为都爱一个人而“爱屋及乌”,相互理解包容,各得其所,关系就会融洽,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因爱而“争风吃醋”,则婆媳之间会出现裂痕,难以相处。
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就要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婆婆不管多么爱自己的儿子,他终将有一天要独立生活,能陪伴他终生的,是他的爱人。
2.确立夫妻关系的主导地位
很多的婆媳矛盾,导火索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做家务谁多谁少;洗衣服该用肥皂还是洗衣粉;煮饭加水多了少了;管教孩子要宠还是严……所有这些问题,往往都无所谓对错,但又足够成为双方争执的理由。这些事表面上看是小事,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家庭关系的角色定位没解决好ϟ。
婆媳关系,表面上是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三个人之间的事情,没有中间这个男人,婆媳关系就不存在了。所以,婆婆、媳妇和儿子一定要各自做好角色定位。首先要将夫妻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中心,儿子和媳妇要承担起做家务、带孩子、孝敬双方父母等一切责任,只有夫妻关系紧密了,婆媳关系才会好。
对于婆婆来讲,不管是否和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有个声音要不断提醒自己,“我可以当老伴儿的家,却不能当儿子媳妇的家”。在原来的家庭关系中,婆婆可能做了大半辈子的主,但是在儿子的家,婆婆做主的欲望就不要太强烈了,可以提些建设性意见,但家是儿子和媳妇的,让他们做主吧。只要儿子过得幸福,自己也能享受到天伦之乐,其他的哪有那么重要。
媳妇虽然是主人,但切不可处处摆出“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姿态,要怀有感恩之心。首先,感谢她多年含辛茹苦,培养了一个优秀的男人送到你身边,丈夫的身上凝结了她太多的心血;其次,感谢她在一把年纪的时候,还在帮你照顾这个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多么可贵的事情啊!
儿子是婆媳关系的中间人,扮演好“双面胶”这个角色,也至关重要。一方面,丈夫要给妻子一个很明确的态度,“你在我心中是首位的,但我们要一起孝敬父母”。另一方面,儿子要告诉母亲,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并不一定适合我。我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做决定,并应该承担责任”。当然,受夹板气的儿子不少,但重要的是要能在这两个深爱你的女人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说话做事要讲策略,讲方法,不管是“和稀泥”也好,还是“两面派”也好,让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就是好。但是,基本原则不要去破坏,既要尊敬父母,也不能做一个“愚孝”的人,不管老人说得对不对,一味地服从;同时,也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老婆可以宠,但也要顾及老妈的感受。
角色定位好之后,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实,婆媳的关系是亦敌亦友的关系,双方的利益一致了,就是友,反之,就是敌;双方的问题处理好了,敌可变成友,否则,友可变成敌。是敌是友,这杆秤,自己心里要掂量好了。 3.相处之道是彼此都要有点儿智慧和耐心
一说起婆媳关系,很多人的脑海里就出现几个词:纠结、复杂、难搞、天敌。两个女人为了一个深爱的男人,稍有不慎就会闹得鸡犬不宁。不过,现实生活中,把婆媳关系处理得和谐美好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林阿姨今年58岁,是位年轻的婆婆。她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突然之间要接受一个陌生女孩成为自己家中的一员,而且还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刚开始还真有点不适应。但是,既然她是能给儿子带来幸福的人,自己就尽快调整心态。
媳妇是外企员工,加班是常有的事。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竞争激烈。看着孩子们的辛苦,林阿姨就努力做好他们的“勤务兵”。不仅做好可口的晚餐和有营养的早餐,还给经常加班的媳妇准备低热量的夜宵。尽管有时候只是一碗清汤,但她的用心,赢得了媳妇的真心和孝心。儿媳常常会抽时间陪同婆婆买些适龄又新潮的衣服,在媳妇的精心指导和搭配下,她这个小老太太如今变得越来越潮了。让她最感动的是两年前她的生日,媳妇自己动手做了一条非常漂亮的项链作为礼物送给她。
不过说实话,有时林阿姨也看不惯媳妇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东西乱放,花钱大手大脚等。对此,她不会直接说出来,也不在ศ当时表现出来,只等他们不在家,或者不经意的时候放回原位。时间长了,媳妇一找不到东西就问她,也渐渐明白了她的用意,虽然还是乱放,但是比从前好多了。有时看着媳妇用纸、用水那叫一个费啊,她也不做声,悄悄找来有关节水、节能的报纸放在桌上,并趁媳妇在的时候拿出来看,有时还和老伴儿说说。聪明的媳妇当然明白,渐渐地也十分注意了。林阿姨说,现在的年轻人虽然没吃过多少苦,但都读了不少书,人还是聪明懂道理的,只要拿出一颗关爱的心,注意方式方法,一般来说他们还是能接受的。况且,从年轻人身上,自己也学到了不少新东西,挺有趣的。
小孙是个30岁的媳妇,她也总结出了一套婆媳相处之道,那就是对待长辈们的旧习,除了多多理解,更要循循善诱。她的办法有:换了容积小的冰箱,强行减少剩菜剩饭贮存的空间,将长辈使用的锅、碗、盘子、水壶、暖瓶等盛食物和水的物件换成小一号的;食物不能一次购买很多,经常检查食品柜,及时将过期食品清除掉(此项工作可以背着长辈做);购物回来报价要打折扣,老一辈都比较节俭,更看不得你将他儿子辛苦挣的钱都花了;与婆婆沟通不畅时,不妨让孙子孙女出面,往往效果更佳。
小顾的儿子已经两岁多了,她和婆婆至今还没闹过别扭,连老公都夸她做得好,她总结了婆媳和睦相处的十条原则:
(1)在感情上不能对父母和公婆完全一样,但是在钱上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对公婆,该花的钱要舍得花。
(2)对父母可以随意批评,但是对公婆要三思而后言。
(3)要能坦然接受公婆对老公要比对自己好的事实,父母都是疼自己孩子多一些。
(4)不要觉得结婚生子公婆要给多少钱,要帮忙带多长时间的孩子,给,是他们的人情,不给,也不要心存不满或者言语攻击,更不要跟自己父母给的做比较。
(5)不违反原则的事情,可以迁就一下婆婆,不要太认真,如果对公婆的做法很反感,要找到合适的时机,十分委婉地提出来。
(6)如果自己想偷懒,就不要指责婆婆做的饭不好,地板不干净,不满意就自己做。
(7)大多数婆婆好哄,甜言蜜语的作用不可小视。日常生活中有了问题及时修补是十分必要的,多说点好话少不了什么。不可当面顶撞婆婆,礼让为先,等心平气和后再说,否则只能小事化大。
(8)定时“行贿”的效果常常出人意料,遇到重大节日或特殊时间,抓住时机略表忠心,小小破费就可能收获重大回报。
(9)凡事要给婆婆留足了面子,有了问题尤其不要当着老公和孩子的面说,婆媳俩可以私下里说说。
(10)婆媳双方平日有了意见,切忌向邻居、同事或朋友乱讲,即便是最亲的人,能不说也尽量少说。话传来传去,只能让更多的人心烦,更会加剧矛盾。
总之,婆媳之间能像母女固然是好事,但一般来讲还只是美好的愿望。婆媳关系要既像母女又不像母女。从媳妇方面讲,应该像孝顺母亲那样善待婆婆,还要比对母亲更细心,但又不能像对母亲那样对婆婆口无遮拦、肆意撒娇;从婆婆方面看,要像对待女儿一样心疼媳妇,还要比对女儿更当心,但又不能像对女儿那样对媳妇无所顾忌、加以训斥。这样,彼此就可以多一分理解,少一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