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跨国文化交流
[摘要]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取材于加拿大小说家杨・马特尔的同名小说,是2012年由华人导演李安执导拍摄的一部广受好评的电影,特别是电影传达出的多重意蕴,引发了众多评论者的多重解读。本文将探索的触角伸向文化领域,以电影制作的文化背景为依托,重点分析电影中呈现出的东西方跨国文化,从而将跨国文化之间的交融以及碰撞充分展现出来,以表达在不同国度的文化语境下,宗教对人的教化以及西方理性精神对人的影响。
[关键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跨国;宗教;文化交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东方少年派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本身并不完全是东方的,而是以东方为背景和依托,兼容了各国文化的综合体,以少年派为核心展现出各种文化之间的交融和碰撞。《少年派》的主题有多种解读,但是纵观人类不断发展的历程,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如导演李安自己 Ü所言,这是个纯真的题材,少年派恰好具有“纯真”特质,又同时受到宗教和现代文明的双重影响,纯真是向神性靠拢,还是向现代文明倾倒,在不同文化语境下,都成为不可预知的结果,正如派本身的名字,以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形态,预示着永远没有最终的答案。
一、电影《少年派》的跨国文化背景
电影《少年派》取材于加拿大小说家杨・马特尔的同名小说,马特尔出生于西班牙,西班牙拥有2 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欧洲文化之都,曾经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激烈冲突的地方,两种不同的宗教给年少的马特尔带来了深刻的宗教印记。由于马特尔的父亲是外交官,这就让马特尔有机会见识到各国不同的文化,马特尔先后去过美国、法国、墨西哥、加拿大,并且曾经去伊朗和印度游历,这些都为他日后以此为题材写作打下了基础,有利于他将各种文化元素融合在作品中。《少年派》就是建立在多种文化底蕴上的一部小说,如果将其中的文化元素抽离,小说也就不复存在。当这样一部作品遇到了同样具有多国文化背景的李安,也就为其搬上银幕提供了可能性。
李安生于台湾,成长在一个家教极严具有浓厚的中国氛围的书香家庭,从小受到中国文化的浸润和影响,为了学习电影艺术,24岁的李安第一次违背了父亲的强权,执意登上了美国的飞机,在美国期间,李安系统学习了电影,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西方的文化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巨大冲突。《少年派》无疑让李安看到了自己,对文本的处理,他选择了忠于原著。在电影获奖后,李安曾激动地致谢台湾、感谢台中市他的印度团队、加拿大团队,可见,电影的巨大成功正是基于各个工作团队的共同努力,实际上,也是不同文化的相互扶持共赢。小说《少年派》是一部标准的跨文化小说,主人公从印度到墨西哥海岸的海上漂流,便可以看作一次艰难的文化苦旅,作为主体的派,在面对不同文化冲击时,从激烈挣扎到和谐共生、兼容共存的一场关乎思想和精神的历练。李安将这场苦旅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自由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打破东西方文化的藩篱,将二者有机融合,呈现出文化赋予影片的巨大魅力。
不管是小说《少年派》,还是电影《少年派》,都有深厚的跨文化背景,其主题都是相通的,精神内涵趋于一致,目的就是架起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带领东西方的人们完成一场东西方多国文化的“漂流”,让东西方文化在同一个语境下,在矛盾和隔阂中,经过激烈的冲突,甚至杀戮,最后求得和解,建立依赖关系,从而得以兼容共存,仿佛向全人类宣告,在必要的时候,不同的文化、种族、宗教,都是可以最后得到联合和包容,以维护更高的人类理想。
二、电影《少年派》中东西方跨国文化全面呈现
(一)东方文化的呈现
电影《少年派》的总体基调是东方风情的,影片的片头曲《少年派的摇篮曲》是专门为《少年派》制作的,由印度歌唱家贾亚什力以泰米尔语演唱,婉转动听的音调,散发出浓郁的印度风情,也向人们传递着东方过度的静谧和谐。除此之外,整部影片的画面呈现出如梦如幻的风格,美轮美奂的画面堪与“阿凡达”相媲美,得到了广泛的赞誉,称《少年派》的画面具有鲜明的中国水墨画的风格Ⓐ。这是一种东方底蕴的表现,导演李安虽然接触了多国文化,但是实际上,他的底色仍然是东方的,这种底色的表现包括音乐、画面,还包括意象和情节。李安骨子里流淌着中国文人的温吞血液,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是适应自然的和谐共存,他很自然地将这种视角带入电影,就像派举起斧子想砍向老虎,却停下来,这是典型的东方思维,他区别了《老人与海》式的西方进取精神,预示着宗教和信仰往往在一念之间占据上风。
(二)西方文明的呈现
《少年派》虽然是一个东方故事,但是与西方文明的联系密不可分。自15世纪西方开始殖民扩张,西方一方面将现代文明带到地球的各个角落,一方面也带去了灾难和残杀。《少年派》中很多细节都暗示着西方文明的入侵。如派的出生地就为法国殖民区,在那里有多种文化的融合,派的父母是典型的新印度人,他们掌握了现代科学,特别是派的父亲,已经不相信宗教的力量,并且认为宗教是黑暗的。他举出了孩子患小儿麻痹的例子,指出神是不能救人的,西医却能够救人。这体现了东方人在接受西方文明后,对科技的崇拜,接受的同时也代表了其对原有文化一定程度的背弃。派的父亲以法国优雅的游泳池为孩子取名,也正是体现对西方文化的一种认可。在一家人准备远航到加拿大时,派表现不愿意离开,父亲讲到了哥伦布,派反驳父亲,哥伦布是来寻找印度的。哥伦布开辟了东西航路,为西方的殖民活动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西方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可能。此处对哥伦布的议论,也体现了一家人对西方殖民者的不同看法。派的父亲是站在支持西方文化的立场上,算是典型的西方式的东方人,充满理性精神,而年少而敏感多思❤的派更多相信善和美好,更多的是对神秘宗教的向往和信仰。
三、电影《少年派》跨国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一)跨国文化的碰撞
故事以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为背景展开,在西方文明入侵之后,东方文化受到极大冲击。故事的作者是西方人,西方民族因为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养成了坚强、进取、对抗性的游牧精神,具有一定的侵略性,他们将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而东方却不同,东方国家主要是农业为主,所以对自然往往怀有敬畏之心,具有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信念,他们往往以平和的心态生存,并且生生不息。西方文化对于东方文化来说,是一种强权文化,就如船上那个不尊重宗教的厨师,他缺少信仰,也不尊重有信仰的人,即使他也有自己的信仰,但是他也不尊重其他的信仰,同时排斥。西方的强权如土狼,它可以疯狂咬死作为弱者的斑马,咬死代表宗教的美好的猩猩,并向代表纯真的派发起进攻。西方入侵之时,也正如这般景象,给被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产生了杀戮和仇恨。 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的另一方面体现在人的思维方式上,如当派讲述第一个动物的故事时,赶到墨西哥调查事故船只的日本人根本不相信,认为是派的编造,让他说出真相,派说出了第二个故事,并且痛哭流涕。日本人相信了,派获得了保险理赔。日本人虽然是东方,但是显然这里表现的日本人已经被西方文明侵入骨髓,所以日本人可以造出和西方一样的船只,拥有和中国人的儒释道精神完全不同的坚强、进取的西方精神。站在理性的立场上,派的第一个故事显然不合逻辑。感性来看,其实第一个故事是有关灵性的故事,不是理性思维能够理解的,两个故事正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实际上,两个故事是一个故事,只是表述的差异,真相就是其中的一个。导演李安没有告诉观众,哪一个故事是真相,但是派眼泪已经告诉我们,真相往往残酷,理性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人的心灵是需要抚慰的。派的眼泪是挣扎的表现,也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表现。
除此之外,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也体现在意象上,派在登上食人岛后,有隐蔽的蛇盘踞在错综的树枝之上,在印度的习俗中,蛇代表着人身体内潜伏的能量,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蛇代表了邪恶的力量,但是如何去理解则取决于观众自身,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这也是电影跨文化的一大体现。
(二)跨国文化的融合
《少年派》作为一部跨文化的作品,东西方文化除了冲突,也表现为融合,西方列强对东方进行殖民统治之初,往往通过暴力和血腥,奴役和压迫,随着殖民扩展,西方文化被带到古老的东方,先进文明代替旧的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东西方文化开始呈现出一种交融的状态,如派的爸爸已经坚定相信科学,对宗教不以为然,还教育子女不要相信想象中的美好。这就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经历碰撞之后的和谐共存。少年派信奉三种宗教,包括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种宗教本身也代表了一种文化的交流,派就是一个文化的综合体,在海上漂流的日子,派对上帝产生过怀疑,也曾经失去信仰,但是最终,他认为,不管正在经历什么,上帝始终看着人们,苦难也是上帝的馈赠,派完成了否定之否定的肯定。但是,到底是哪一种宗教,是派所笃信的,却没有。如果派只有信仰,却没有的勇敢和奋斗、智慧的西方精神,估计也早已丧生海洋,影片的意义也在于此,它告诉我们文化的兼容性,李安用中国道家的包容思想,给各种文化找到了平衡,正如派的母亲所言:“相信科学会让你充满理性,但是信仰宗教会让你内心充盈。”这让中年派仍然相信上帝。李安在评价小说《少年派》时曾说:“每天这个世界都有宗教引发的严重冲突,这让我觉得世人需要一个共同点,而这本书创造了这一点。”派就是李安思想的呈现,他让跨国文化交流融合,让东西方文化兼容共存,共同促进,他让科学精神放出光芒,也让灵性的温暖安抚人心。因为在文化之上,人类将面临同样的生存境地,这部影片更像是一种预示,在宗教和文化之上,人类其实只有一个上帝,就像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样。
四、结语
《少年派》在跨国文化的体现上无疑是电影的一大亮点,也是进行分析品评的重要角度。实际上,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都深深地烙上了东西方的文化印记。多种文化冲突与交融,通过一场海上漂流得以完整呈现,彰显出宗教对人的精神抚慰以及西方理性对生存的重要意义,一切都不会结束,像无限不循环小数,像永远没有机会说再见,跨国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一刻都不会停止。
[参考文献]
[1] Murdoch Iris.Existentialists and Mystics:Writings on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M].London:Penguin Books,1997:498-499.
[2] Deleuze Gilles.Nietzsche and Philosophy[M].New York:Continuum,1983.
[3] 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1.
[4] 柯玮妮.看懂李安[M].黄煜文,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5] 褚双月.少年派讲的是信仰故事[J].新华每日电讯,2012-11-30.
[6] 赵莉.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多维度解读[J].艺术在线,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