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朴实自然的音乐课堂教学

时间:2024-09-20 10:33:1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带给了我们许多的精彩,然而在感动和掌声背后,又激起了笔者一连串的思考。活动的目的不在于评选,而在于它给我们带来的启发与思考,能更好地引领音乐课堂教学的方向,使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教育事业的道路上更好地成长,同时鞭策着我们继续坚守这片艺术的净土,不辞辛苦,不畏挫折,勇往直前!下面笔者就本次观摩活动带来的几点反思和大家做简单交流。

一、唱歌教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二、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没有形成听觉经验

观看执教老师的音乐欣赏教学,再看教师们的教案,都抓住了对音乐主题的学习,并且对音乐主题中的音乐要素进行了细致和全面的分析,也ภ对主题音乐进行了多次聆听。这也是 “新课标”以及许多专家学者再三强调的要关注音乐欣赏教学中主题问题的学习。这个问题引起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与以往欣赏教学相比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但从现场课来看,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收获的更多的是对主题音乐中的音乐要素有了语意上的了解和认识,虽然有很多聆听主题音乐的环节,但这些环节没有真正地为“听辨”出主题中的音乐要素服务,仅仅是对主题中的音乐要素有了语意的分析和浅层的聆听,并没有真正地通过体验和认知等方法让学生体验、理解,并感悟这些音乐要素的存在与发展变化。音乐欣赏教学过程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音乐要素通过反复地聆听,引导学生用耳朵“听出来”,经过模糊的体验与认识渐渐走向清晰的体验与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听觉经验,形成听觉能力和听辨能力。可见,音乐欣赏教学并不是主要靠教师讲解分析音乐要素、聆听几遍音乐、从语言上得到认识这三方面来学习音乐的。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有分析、没体验”和Ⓐ“有聆听、没形成听觉经验”的教学现象。同时,音乐的非语意性也决定了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不能过多地以讲解为主,而多要以聆听体验为主,不要用讲解分析、传授的方式来学习音乐,用教师的感受来代替学生的感受。

另外,对于主题音乐中的音乐要素学习的内容太多、太泛,没有挖掘出最有感染力的音乐表现形式来重点进行学习和体验。执教老师对主题音乐当中的音乐要素均给予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讲解,虽然每一部作品都是由多种不同的音乐要素组成的,但侧重点却不一样。有的侧重曲式结构,有的侧重调式、有的侧重音色,等等。因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并不是对作品中的所有音乐要素来进行学习,也不是对主题音乐中的所有要素来进行学习,而是要提炼出音乐作品和主题中最有感染力的音乐要素来进行重点的学习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所以,建议教师们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充分聆听作品、细品作品;然后再结合“新课标”和教科书、教师用书的提示,提炼出音乐作品中最有感染力的音乐要素,自然也就把握住了教学中的重点;最后再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有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杨燕宜教授在点评中讲到:“教师一定要多次聆听音乐,当你无数次地聆听音乐之后,音乐当中最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会自然流露出来。”只要教师们能用心研究,充分挖掘,符合规律的教学就是正确的音乐教学。

三、如何看待课堂教学中教师专业技能的展示

在观摩活动中,观摩老师们频频为执教老师精彩的音乐专业技能示范喝彩和鼓掌。无论是唱歌教学当中的范唱,还是欣赏教学当中的范奏,都给我们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和美感,也确实能让观者赏心悦目。郑莉教授曾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写道:“一个专业技能强的演员并不是一个好☿的教师。因为他没有掌握教育知识,缺乏教学能力与方法。而一个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只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也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当然,掌握的专业技能范围越宽,专项技能水平越高对音乐教学就越有帮助。”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专业技能的优秀是要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音乐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相比,不能喧宾夺主。王安国教授也曾讲道:“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再好,也是来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而对于一堂课而言,它也只是一个教学环节或一个教学手段而已。”由此足以说明,我们在观课和评课当中不可夸大专业技能的作用,而要注重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是否正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丰富。否则,我们音乐教学的评价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客观性。音乐课堂教学因示范而精彩,更因思想而精深!

以上是笔者在观摩活动后的几点反思。活动中,笔者带着敬佩、欣赏之情感,严肃认真之态度,观赏了每一位教师的精彩课堂,同时也深感教研员肩负责任之重大。音乐教育,敢问路在何方?答案正如专家们在点评时所说―大道至简。音乐教学其实很简单,只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遵循音乐学习规律的音乐教学,就是恰当有效的音乐教学,也是朴实自然的音乐教学,就能让每个孩子真正听懂音乐,爱上音乐。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潜下心来,做一名科研型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研究自身学科业务,还要跳出学科局限,站在大教育的高度上来研究音乐,站在社会、国家、民族的高度上研究音乐,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音乐教育工作者”这个称号。这不仅仅是新时代、新课程的迫切需要,是我们这个平凡的岗位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