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林风眠的世界

时间:2025-01-13 07:12:4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有没有一种喜爱,最初开始于一个名字?对林风眠,我就是。林风眠,念着念着,像一幅温远的画,清艳。他画的画,他做的事,他的性情,他的品格,越看越洞明,再要不喜爱,已是不能。

[作者简介] 万玉云,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经典再造读物编辑中心主任。

《林风眠全集》

林风眠 著

定价:3000.00元/套

有没有一种喜爱,最初开始于一个名字?

对林风眠,我就是。

林风眠,念着念着,像一幅温远的画,清艳。

记得两三年前,在策划黑皮书《人间四月天》时,我们精选了林徽因作品中适合中学生的散文、诗歌,配上林风眠的画作。

他画的画,他做的事,他的性情,他的品格,越看越洞明,再要不喜爱,已是不能。

永远的林风眠

15岁的林风眠考入梅州中学,与同窗好友林文铮等人一起组织探骊诗社,切磋诗艺。在老师梁伯聪的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中国画的规律,工笔、山水都会画”。在这里,林风眠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还接受了科学新知和艺术的启蒙。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积淀,无疑成为他一生从事绘画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

1919年,他与同窗林文铮、李金发一起赴法勤工俭学研修西洋绘画。留学期间,立志复兴中国艺术的林风眠,从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即“一民族文化之发达,一定是以固有文化为基础,吸收他民族的文化,造成新的时代”艺术的指导思想下,组织霍普斯会(海外艺术运动社),倡导“中西融合”的艺术主张。这一时期是奠定他人生与艺术观的重要阶段。

随后,林风眠以42幅作品参展中国古代和现代艺术展览会。其中,《摸索》以描绘人类先哲在追求真理中摸索前进的场景,被视为林风眠的宣言书和墓志铭。而《生之欲》(中国画)讴歌生命,选择老虎为象征,表现生命的意志,体现了哲学家叔本华的“众生皆有生之欲”;借鉴了“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剑父画虎的技法,以传统中国画为基础,吸取西洋画写实技法,是林风眠探索中西艺术调和的初试之作。

抗战爆发,林风眠在个别政客操纵的“倒林学潮”中被迫辞职。他从此由“兼善天下”的风云人物转换成“独善其身”的孤独艺人。即便如此,林风眠仍以“我入地狱”之精神,以中国民间艺术以及敦煌壁画为基础,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创造出数以千计既区别传统中国画又难以归类的“风眠体”风格现代彩墨画,震惊画坛。可惜没有得到应有而公允的评价。但他坚信自己选择“中西融合”之路,蜗居上海时,他甘居寂寞清贫,苦中寻乐,从戏剧人物的服饰中看到丰富的色彩变化,从分场的旧戏、分幕的新戏中看出了时空的变换,又从毕加索的结构中借鉴表现时空之启发,从而创作了一批色彩浓烈、形式新颖、富有民族风味的戏剧人物画,如《宝莲灯》《火烧赤壁》等。

“文革”开始,林风眠生怕被人指罪为反动的形式主义者而将画作浸入浴缸,毁于一旦。晚年,林风眠在香港将当年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部分还原重画,重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完整地体现出他苦苦求索的最终缩影,对中国绘画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的诠释。从这个意义可以说,他不仅是20世纪我国现代绘画史上的一代宗师,而且还是位超越时代的人道主义大师。

林风眠一生经历跌宕起伏,颇多坎坷,但是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和人生的热爱,并不屈不挠地为之奋斗。正如他晚年在《自述》中ฝ所说:“我出生于广东梅江边➳上的一个山村里,当我六岁开始学画后,就有热烈的愿望,想将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后来在欧洲留学的年代里,在四处奔波的战乱中,我仍不时回忆起家乡的片片浮云、清清的小溪、远远的松林和屋旁的翠竹。我感到万物在生长,在颤动。当然,我一生所追求的不单单是童年的梦想,不单单是青年时代理想的实现。记得很久以前,傅雷先生说我对艺术的追求犹如当年我祖父雕刻石头的精神。现在,我已经活到我祖父的年岁了,虽不敢说像他一样的勤劳,但也从未无故放下画笔。经过丰富的人生经历后,希望能以我的真诚,用我的画笔,永远描出我的感受。”

守卫学术的尊严 英国艺术史家、汉学家、牛津大学荣休院士苏立文在《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中曾高度评价林风眠在创造中国绘画的当代画派上取得的突破,同时他在注释中也道明了关于林风眠的出版物现状:“令人惊讶的是中国至今还没有出现论林风眠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朱朴编的《林风眠》因编入了林的早期文章和一个详细的年表,是最有价值的一本。又见郑朝和金尚义编《林风眠论》,其中编入了他的学生和崇拜者吴冠中的一篇文章。关于他的画集,尽管不完整,但是附有年表的一本画册,见《林风眠画集》(台北)。”

虽然苏利文的说法不全面,但也可以看出,当时国内尚未系统搜集、编辑其绘画作品、文字文献、年谱长编,并付之出版。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编成林风眠全集,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的需要,也是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为保证学术质量,我们就《林风眠全集》与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艺术园紧密合作,邀请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担任编委会主任,邀请水天中、卢甫圣、朱朴、李建华、肖峰、杨桦林、郑朝、施大畏、姚远东方、高士明、凌环如等担任编委,成立由上述人员组成的编委会。经编委会商议确定,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杨桦林担任《林风眠全集》(画集3卷)的主编,由林风眠研究专家朱朴担任《林风眠全集》(文集卷)的主编及《林风眠全集》(年谱卷)的编著者。为了便于读者对林风眠创作道路和艺术成就的全面了解和把握,我们邀请编委会主任许江撰写全集出版前言,邀请知名学者卢甫圣、水天中、肖峰分别撰写画集、文集、年谱的专论文章。为保证作品的真实性,“画集”部分集中仅收录世界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珍藏的林风眠作品,同时收录林风眠在世之时或其后人参与策划编撰的画册出版物。“文集”和“年谱”部分则尊重和保留了林风眠原有的用词方式,并在比较关键的地方或与现行用法不同的地方,增添了相关注释。为了切实保证国家出版项目的实施进度和成果质量,我们制定了“《林风眠全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质量进度保障措施”,从选题内容到编校、装帧设计、印制纸张等环节实行质量全面管理,层层把关:对稿件认真编辑加工,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老编辑对稿☤件认真严格复审,保证编辑加工、复审、终审质量,保证书稿无政治性、知识性错误;聘请优秀的校对☂人员对该项目进行整体把关,保证三校一核的质量;聘请优秀设计师对该项目进行整体装帧设计,包括封面设计和版式设计等,使整体装帧设计与内容互相匹配,体现该项目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与印务中心一起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定纸厂和印厂。

《林风眠全集》的精神魅力

这套《林风眠全集》内容丰富完整,编辑严谨细致,得到了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林风眠主张“调和中西艺术”,一方面继承中国艺术传统,对战国漆器、汉代石刻、六朝壁画、宋代瓷器及民间木板年画、剪纸、皮影等均有所撷取,一方面兼容西方艺术的审美意识与表现手法,融合中西,尽脱窠臼,别开生面,独创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而又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林风眠全集》将林风眠大量封尘已久、逸散各处的作品,一点一滴地甄选汇集在一起,填补了林风眠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也填补了我国学术图书出版的一项空白。这套全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林风眠的研究、为“国美之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清晰的线索和坚实可靠的文化依据,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有益于在青少年中推广普及美术教育。作为20世纪现代艺术教育的主ฟ要奠基者,林风眠受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影响,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方针,开创振兴东方艺术的创新之路――“国美之路”。此后,不少蜚声中外的优秀艺术家,如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苏天赐、席德进等都是沿着这条道路走出来的。他们为推动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各自的贡献,而他们的成就也进一步证明了林风眠所倡导的中西融合之路在封闭落后的中国走向开放、融入世界历史性转折宏大背景之下所具有的必然性。

《林风眠全集》有如石碑,它的每一次刻勒,都让历史重新聚拢,又期待着后来者的不断叩问与开启。


上一篇:走近网通世界
下一篇:走进电池世界

TAG标签:林风眠走近世界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