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时间:2025-01-13 09:09:1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中共广东省委第十届三次全会的《决定》中提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岭南特色文化”,“保护岭南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有特色的现代岭南文化”。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岭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如王岗先生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论述中提出: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加以研究和透视,深入探讨其中的文化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改造,才能更加理性化地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还是一片尚待开垦的丰腴的原野,我们愿把这初步的研究成果奉献给读者及文化界、武术界、体育界,还 望武术前辈们、专家和学者们不吝指教。

1 研究评述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源于五千年的历史,脱胎于56个民族不同的风俗和人文环境,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文化的冲击下,各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纵向继承和横向融合的发展趋势。在当今世界西方文化为主流的影响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竞技武术为龙头,在中国政府的“举国体制”推动下,武术技术发展产生了变异,从而使“打练分离”最终形成了竞技套路和散打两个完全✉独立的技术体系,开始走向奥林匹克融合之路,成为世界各国学习和研究的热点。传统的太极拳、岭南湛江文车醒狮、舞龙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台上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彩,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掌声,然而竞技武术在异化中却止步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竞技舞台,人们对武术的改良运动产生疑惑?近几年,有识之士开始呼唤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回归。

中国武术“打练结合”最突出的拳种有太极拳和咏春拳。其中岭南咏春拳由于李小龙的传承,吸收东西方文化精华成功变异为截拳道,成为“武之圣者”和“功夫之王”。到如今,咏春拳已有80多个国家地区上千万人习练。李小龙美国弟子吉尔伯特根据李小龙生前的武学笔记手稿整理而成专著《截拳道之道》,还有约翰里特所出版的李小龙系列图书等等,对研究岭南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

目前,国内社科基金研究的热点集中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其着眼点在于训练与比赛,而对于开发群众健身体育项目领域却很小涉及。在民族体育史志、民族体育产业、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及课程建设、民族体育发展的法制保障等领域研究也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研究场所主要集中在高校。

当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内研究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第一,理论研究滞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向的路标不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特别缺乏独特的一整套概念、范畴、命题和研究方法。观念陈旧——民族传统体育传播力受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社区普及程度非常低,限至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

第二,创新不足。传承与变异的失落,导致文化创新不足。由于我国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以奥林匹克为主流的西方体育思想的冲击,武术的技术发展产生了传承与变异的失落,形成了了竞技套路和散打两个完全独立的技术体系。其文化内涵几乎在全盘西化中丧失内核。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武术研究创新相对不足,导致难以进入奥运会。

第三,开发不足。文化产业市场开发不足。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市场的培育,市场又依赖产业而生存,而产业和市场的发展程度,又受到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目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整体水平不高,管理不够规范,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导致文化产业开发利用不够,还没有能够完全同市场经济接轨。

第四,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人文价值不够彰显。在近年来体育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研究热点,对武术文化的研究逐渐加重,在已有的研究中,往往侧重形式,少挖掘内涵,对传统武术的系统研究和整体解读相对是一个薄弱环节。

2 研究设想

本课题研究核心内容是发现存在问题和分析不足为突破口,运用科学发展观来破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难题,整体上把握岭南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脉搏,形成岭南本土文化特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来构建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研究基本框架为设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文化内涵的挖掘。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礼仪之帮曾经是我们的称呼,有朋之远方来不亦乐呼。“未曾学武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武术文化核心是礼,以礼开始,以礼结束。切入点是德。武德的养成有助于净化人的精神和心灵,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化解个体心灵的信念危机,化解人与社会的人文危机,化解人与自然间的生态危机。因此,传统武术文化内涵是中华武术之“礼”,以忠、信、孝、悌、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结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为标尺,给传统文化礼与德注入新的内涵。从人文视角挖掘岭南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武术文化由武技与武理技术文化层、武术行为文化层、武术心态文化层三个层次组成。武术行为文化层主要是通过武德具体体现出来。武术心态文化层是中华民族在从事武术社会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思维方式等。这是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武术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即指人类在一定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的关系的总认识和看法。“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文化内核,是引导和启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来重塑岭南礼仪文化建设和谐幸福广东,维护广东社会稳定,创建文明型社会奠定基石。

第三,文化保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保护规划,对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保护,并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重点保护。保护实践前提是全面普查,普查是全面了解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家底的必由之路,佛山是全国武术和龙狮之乡,佛山市黄飞鸿狮艺武术馆、顺德的李小龙纪念馆、彭南咏春拳馆等,对全面普查民间家底振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做出应有贡献。实践唯一方法是实地考察。只有深入到岭南地区乡村、社区,才能深切体会当地风土人情、行为习惯、价值取向,防止闭门造车,脱离实际情况;保护关键是保留民族文化传统风貌,符合民族文化认同,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进行整体性保护;保护项目主张选择性保护,选择保护是选择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优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三批名录全国申报的数量大概有接近3000项,如果主张全面保护,如拾了芝麻丢了西瓜;其保护依据是老子道法自然哲学思想,遵循自然规律,尊重保护民间活态文化,即指文化传承主体的人;保护机制是从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将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有效结合,在适应性互动发展中实现更新和创造;防止:一是:“重申报,轻保护”。把申报工作作为形式或น政绩工程,而不注重实际情况,甚至无中生有,违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发点。二是保护工作♡机制不健全,抓不住“活态传承,生态保护”的要点,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点,忽略了传承人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和传承人法律保障。

第四,文化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传承、保护、开发相协调,坚持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保证一代又一代永续发展。岭南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ง就是又处理好传承与保护、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协调,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求同存异,各有不同,选择竞技化、市场化、产业化、旅游表演化、休闲化、健身化、大众化、生态生活化等发展模式。最重要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生活需要,将保护与开发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及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府资金扶持和民间企业资助是物质保障;社会、民间、学校的传承和发展是关键;媒体、电影、出版物宣传是重要传播途径;还

有培训、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品牌经营所获得利益是发展内在动力等。

3 结论与建议

(1)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断层或丢失的发展难题,给传统文化中的礼与德注入“八荣八耻”荣辱观新的内涵。文化保护强调以人为本从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全面解决理论研究滞后、观念陈旧、创新不足、开发不足等问题,将保护与开发有效协调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文化传承与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促进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

(2)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武术在政府的推动下,举步维艰,止步于2008奥运会的竞技舞台,值得反思。然而岭南咏春拳在民间推动下,传遍世界,值得中国武术借鉴。

(3)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火车头,珠三角率先实现小康生活。但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难与经济大省相匹配。当务之急是破解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断层或丢失的发展难题,提高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在“西学东渐”中守住自己的文化信念和精神家园,破除迷信落后的思想观念,建立科学先进的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

(4)一方面,在当前中国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大力推进中国传统的民族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呼唤。另一方面,广东从经济大省到文化大省建设,需要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因此,应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推动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强省服务。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