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坚守、坚实的脚步

时间:2025-01-13 07:19:3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史以来就有了路,一条路,从古代通往现代、从蛮荒通向繁华,一步一个脚印,是人类发展史的真实写照。古有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今有滇缅公路、川藏铁路……每一条路的形成都有着许多历史的和现实的积淀;每一条路的建设都凝集着无数筑路人的汗水和艰辛。修路,并不仅仅是一项冷冰冰的技术工程,它更能彰显一种精神,一种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战胜天堑、直达通途的勇敢者和开拓者精神。今天,在正在建设中的昭会公路施工段,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精神。

25日清晨,天空灰蒙蒙的,下着星星点点小雨,毕竟是深秋了,天气凉飕飕的,让人的情绪不免要低落下来,我们一行人坐上了高速公路管理处的微型车,一时都没有说话。车子出了城,走上了昭通通往昆明的一段二级路,一路上坑坑洼洼,坡度起伏很大,像坐过山车,我想:这路真该修了,要不然外地人来到昭通,首先就会被这路吓跑了!好在这一段路并不长,大约半个小时过后,路面重新变得光滑平整,一路上欣赏着晨雾里的秋景,我们来到了昭会公路第一合同标段。

中午,我们来到了项目部驻地用餐,那里整齐划一的活动板房令我想起了武警部队,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标准化配置、半军事化管理。”项目部虽然不大,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个部门的办公室一律挂牌,配有完备的办公设备,门口的企业文化牌上有优秀员工的照片、院子里有篮球架、有旗杆,甚至还有阅览室。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写在墙上的这样一条标语:“一生能修几条路,不留遗憾铸精品”,读起来真是让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是啊,许多人一生中也许做不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能把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地做好,♚为国家、为他人造福,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对于筑路者来说,等将来老了,再走上自己亲手参与修建的道路,一定会有许多感概,这条路若是还车流如潮、生机勃勃,自己心里一定会油然升起许多自豪感;若是自己修的路由于工程质量不过关,成了老百姓最憎恨的豆腐渣工程,到处坑坑洼洼、经常修修补补,让行驶的车辆如履薄冰,恐怕自己见了也要汗颜、觉得愧对子孙了。所以做工程也和做人一样,讲的是严谨踏实,才能做到不留遗憾!

中铁十六局的职工大多是湖南人,饭菜也带有湖南的风味,席间,我们请彭泽波书记谈一点修路的感受,他竟感到有些为难了,他说:“要我说点什么呢?我一下子也想不出来。像我们这种干工程的人就是只会做、不会说,反正修路也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职责,这次修路地方政府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支持、为我们解决了许多难题,我们也要争取早点把路修好,让昭通人民出行更方便……”饭后,彭书记把我们带到了会议室,座谈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我们不懂工程,彭书记又“不会说”,气氛显得略有些尴尬,后来大家谈起了各自的生活,气氛才渐渐地活跃起来。据彭书记介绍,他已经在中铁十六局工作了多年,家也安在了北京。虽然家在北京,但是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山沟里转,一个工程结束了又开始下一个工程,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十年间他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会超过几个月,女儿出生了见不着爸爸的面,等见到爸爸的时候已经学会走路了。今年8月份放暑假的时候,妻子带着孩子辗转来到山沟里看他,没想到正好遇上了鲁甸地震,他带领员工去灾区抢险救灾了,妻子和孩子连他的面都没见着,只好遗憾地回家去了……”说到这里,他的眼角有了泪花,声音也哽咽了,大约这是令他最为痛心的一件事情!我们听了也替他觉得惋惜,没想到这么好的一次见面机会就这样错过了!过了一会儿,他抹了抹眼角,转而又笑着说:“不过能够参加抢险救灾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人家有了危难,我们能够帮忙的还是要尽量地帮一下……”ฝ 车子就要离开项目部了,彭书记站在车窗外送我们,看着他朴实的笑容,我不由得想道:都说理工科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看来这是真的,在我们参观一标段的整个过程中,彭书记的话不多,所说的也都是一些简单的事实,但是正是他的“只会做、不会说”的处事风格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现在社会风气越来越浮躁,许多人讲究自ฐ我包装与推销,信奉“酒香也怕巷子深”、“做得好不如说得好”,芝麻大的一点成绩就能吹嘘成一个大西瓜,还要叫嚷得全世界都知道,生怕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别人的认可,殊不知这样的吹嘘只能使自己变成纸老虎、一戳就破。要是各行各业多一些像彭书记这样“只会做、不会说”的人,也许社会风气就会得到根本的扭转,大家就会静下心来踏实做事,社会矛盾也会减少许多……”一路上我思考着这个问题,不知不觉中车窗外的风景已经换了,我们来时的满目金黄的秋收的景色已经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奔流的溪水和碧绿的阔叶灌木,原来我们已经下到了山谷的底部,在灼热的阳光下,气温急剧上升,足有二十多度,打开车门,我马上就看到了一排巍峨的桥墩――建设中的牛栏江特大桥到了!

正午的阳光分外灼热,我们刚一下车就看见一个头戴黄色安全帽的中年男子正在大声地指挥施工,他是那样全神贯注,以至于连我们已经走近了他都没有发觉,直到王昭荣书记叫了他一声,他才惊讶地回过头来,大步走上前来和我们热情地握手。问候的话还没有说完,我们的目光都被眼前这巨大的桥墩吸引住了,所有人都昂着头,手搭凉棚往上看,这桥墩实在是太高了,幸亏我没有戴太阳帽,否则这会儿连帽子也要仰掉了!以前我也曾经远远地看见过高架桥,但是和如此近地距离来看这些大家伙,感觉确实不一样。都说在高原上修路无非就是“逢山开路、过河架桥”,到了施工现场才明白,要在地形☼复杂的山地上架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施工处的汇报材料里我了解到:牛栏江特大桥全桥共16个墩台、70根桩基,目前已经全部开工,其中已灌注完成68根,计划在10月下旬全部灌注完成。

离开牛栏江特大桥,在曹国俊经理的带领下,我们乘车去往第三合同标段的项目部驻地。汽车在山沟里迂回颠簸,大约半个小时以后,一排活动板房出现在了小路的尽头。走进板房一看,里面的整体布局和配套设施都和我们上午看到的一标段的一模一样,看来还真是“标准化配置”,但是,看起来什么都不缺的项目部还是显得有些冷清,在这空旷寂寥的山谷中,崭新的活动板房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项目部里有不少年轻的面孔,看起来有的刚从大中专院校毕业不久,为了修路,他们把青春在这寂寞的山谷中绽放,这几间活动板房既是他们的办公室,也是他们流动的家,从此以后他们的人生都将与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中也许会有人因为不能忍受艰苦的工作环境而半路退出的,但是只要能够坚持下来,一定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中流砥柱,因为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必须要沉得下心气、耐得住寂寞,正如一位文学前辈勉励我们要潜心创作时所说的:“寂寞寂寥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啊,当我们选择了一项事业的时候,其实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的快乐和苦痛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但是,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其实仔细想来,任何一项事业都是“痛并快乐着”,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全看你是否喜欢!

离开第三合同段项目部之前,我在院子的橱窗里看到了牛栏江大桥的效果图,图中的牛栏江大桥呈现出漂亮的流线型,像一道彩虹横跨在奔流的牛栏江与巍峨的群山之间,光洁的路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不禁要感叹现代科技的鬼斧神工,让“天堑变通途”从梦想变成了现实。如果李白再世,看到这样壮观的工程不知又会有如何的感想,他的《蜀道难》恐怕也会因此而改写了吧!

短短的两天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26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在正在建设中的中营大桥,站在宽阔的桥面上,我看见这里的技术工人们正头戴安全帽,在烈日的炙烤下认真地焊接钢筋,一朵朵飞溅的火光如焰火般绚烂热烈!那一瞬间,我被这火热的劳动场面深深地打动了,这是一种力量之美、创造之美,它像诗歌一样流畅、像音乐一样动人,哦,对了,这劳动的场面分明就是一首铿锵激昂的交响诗啊!

采风活动结束了,迎着西下的夕阳,我们乘车走上了回城的归途,两天的采风活动虽然短暂,但是这些昭会公路上的筑路人的身影却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海里,以后当我走上这条路的时候,一定又会想起他们来,只是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又会在哪里呢?路修好了,他们一定早已经默默地打点好行装,重新到另一个地方修路去了。

“一生能修几回路,不留遗憾铸精品!”在回去的路上,我不断地回味着这两句话,同时在心里默默祝福这些可亲可敬、豁达乐观的修路者们快乐、幸福、一生平安!

作者简介:顾健,女,1974年生,云南省昭阳区人。自幼爱好写作,尤以散文见长,近年来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7岁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昭通文学》《乌蒙山》《昭通日报》《鹤都晚刊》《昭阳教育》等市内各级报刊杂志。现供职于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