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芃: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2009-新能源专业论文(1)
当前,我国正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时期,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发电企业普遍出现巨额亏损,负债率居高不下,资金供应困难,资源环保压力巨大,经营和发展风险日益显现。
如何顺应历史潮流,总结发展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发展战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经刻不容缓。
一、发电企业调整发展战略的紧迫性 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在市场需求和体制创新的推动下,我国电力工业进入了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在电力建设、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装备水平、整体效益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全国电力装机从2002年年底的3.57亿千瓦增加到8亿千瓦,年均投产装机超过7000万千瓦,增速14.2%。五大发电集团以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为火电发展重点,不断加大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保持了占全国总装机45%左右的比例,3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火电机组成为主力机组,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国内同类型机组的62.9%,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占33.8%,关停小火电机组占全国关停总量的41.3%,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减排量占到了发电企业总减排量的50%以上。
六年来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彻底扭转了全国电力供应不足的局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增长的需求,也为即将到来的能源产业变革和电力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电力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与前五年相比,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和困难不断增大,企业发展面临资金、市场、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压力。
一是经营环境更加严峻,发展和经营风险凸显。发电企业资本金先天不足,行业投资回报率不高,特别是上游资源价格涨幅较大,电价受政府控制,利润提升的空间有限。
尤其是2008年电煤价格飙升,电价疏导滞后,导致五大发电集团当年亏损约330亿元;资产负❅债率均超过了80%,较成立之初上升10多个百分点。以中国国电为例,2008年综合标煤单价627.7元/吨,与2007年相比上涨184.2元/吨,增加燃料成本162.6亿元,远远超过电价调增2.12分/千瓦时带来的收入增加。
为提高适应市场能力和抵抗经营风险,增强产业发展的协同性,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发电企业在挖掘潜力、降本增效的同时,向上下游相关产业领域延伸发展,建设新的综合性能源集团已经迫在眉睫。 二是电力供需矛盾总体趋缓,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拉动电力需求大幅增长,电力装机容量和投资较快增长。由于经济增长与电力发展的不同步,电力供需呈现由紧到松逐步缓和的总趋势,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电力过剩。
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2.2%,除个别省(区)外,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普遍降低。下半年电力市场需求回升,但预计全年用电量增长仅在2.5%~3.5%,多数地区供大于求,预计电力需求放缓的形势至少还要持续若干年。
我国长期以来处于缺电或用电偏紧状态、机组利用小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电力装备水平的提高,今后,超常规的电力规模增长和高利用小时发电状况将不大可能发生。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发电量增长与GDP增长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均表现出约10年一个周期的正弦波动。
目前我国正处于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经济加速成长期,人均用电水平偏低,未来电力需求空间仍较大,电力工业努力保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模增速是必要的。因此,电力发展既不能停顿,也不能冒进,在调整结构的前提下,要保持适度的建设速度和规模。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和资源压力加大。能源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加剧了能源紧缺,增加了环境负担。
电力工业是我国节能降耗和污染物ฆ减排的重点领域,✈电煤消耗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一半以上。以2008年为例,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26.2亿吨,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机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