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战争
再者,电子媒体交流所具有的幽灵般的性质——在这里,血肉之躯成了言语,发送者的躯体以信件形式飘荡在终端显示器上——加速了怒火中烧时那股敌意的升级;游魂也似的,匿名的战斗者往往感到他们可以将人侮辱一番而不受惩罚(至少不会受肉体伤害)。而且,Email信件似乎鼓励误解,就像手写函件的情况一样。一如“蜗牛信件”(这是计算机的行话,指传统信件),电子信件的解释不需非言语的提示——也就是社会语言学家彼德·法布所称的超语言的帮助。这些提示包括有表达能力的声音现象,如音高、音强、重音、节奏、音量等,它们的重要性已获得普遍的承认。不用说,关于这一话题的书籍,成了超级商场里出纳台的主要销售品。法布写道:超语言对精确阅读的重要性,不亚于语言本身:“说话者声称自己说的全是真话,并不等同于他说话的方式含有的关于这话的可信性的非言语确认。”2有意思的是这两者都不存在于网上在线,或以文本为手段웃的交流中,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网上常会对一些善意的话发脾气的缘故,这也说明何以要聪明地用标点符号来简洁地表现面部表情。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情感图标”的答案。“情感图标”在《新黑客字典》里被定义为“用于表示情感状态的图像”。请侧着看下面的符号:
:—)=微笑的脸;用以强调使用者的善意。
:)或(较少用):}=上义的变体。
;—)=眨眼;用以表示带讥讽的幽默或挖苦。
:(=悲伤,有时用于滑稽。
当然,正如一位网上漫游者所言:没有一种符号系统是十分简单明了的。
网上时有无聊事¡发生。在网上,每一个人都以一种平淡的情感说话。我认为以小小的微笑来表明作者的意图是无用的。因为诸如笑容之类的东西往往会像任何其他符号一样,难以达意。说到底,任何一个想在“在线”上花时间的人都得在心理上长几层老茧才行。3
登在网上小组讨论上的电子短信与手写或打字机打的信函在几个方面有重大差别。正如公共厕所里的涂鸦一样,他们的作者有时是匿名的,通常用的是假名,几乎总是陌生人。这就是无实体交流的混乱所在。这是一种借技术而存在的后现代多元文化的身份景观。它没有性别、种族之差,也没有其他的问题建构。在网上,使用者脱离了生物的、社会文化的决定因素而自由飘荡。至少他们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使用并不表露他们是白人、黑人,是否受过高等教育还是一个初中插班生等等。35岁的SFNet经营者和电脑咨询人韦恩·格莱葛里说:“这里没有视觉接触,也听不到各种口音,人们是凭着写的内容而被评判。”4
电脑使用者阅读网上邮件并作出反映,而这些使用者遍布所有的因特网和有着信息服务的全球元网络。如Bitnet、私人网络、学术网络和由全美科学基金网(NSFNET)交织而成的政府试验室;主流网络如美国在线和计算机服务网(CompuServe),及较小一些的新闻栏之类,如三藩市的维尔网和纽约的MindVOX(米奇·卡帕尔荷叶发展公司的创始人。他曾将因特网比成“一个图书馆,里头的书籍丢了一地,并无特别的秩序”5)。与厕所里的那些涂鸦不同的是,在线交流展示了一种有趣的准生活;当读者往下翻页、浏览到那些发生在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数年来的生动的你来我往的问题讨论时,他所读到的那些双关语,真实的表白,不拘形式♥的论文和某某辈的在线者,仿佛ว都是发生在实际生活中似的——这些,对于阅览他们的读者来说,都好似飘荡在他的屏幕上一般,实际上也如此。
人们时而会遇上一场火焰大战,尽管打笔仗没有打嘴仗那般唇枪舌剑因而也不能为人们所激赏。在WELL举办的Mondo2000大会上,网络用户的争吵甚至脱离了主题,而说到了关于“火焰信箱”的实际版本上去了。争论中只见个个摩拳擦掌,直要把对方打个一塌糊涂才罢休。“一塌糊涂”的情形正是眼下我所见到的火焰之战的样子。战斗中,涂鸦者的似乎专于那种由Alex在《有时钟装置的桔子》里惯用的讽拟莎土比亚的秽语来骂人,什么:“你瞧,你这长梅毒的又蠢又恶的女人,”“你这长毒化脓的畜牲,”“让你的狗屁见鬼去吧!你这乌了叭叽 Ü,脏了叭叽的东西”等等,不胜枚举。有个网络用户曾不无厌恶地预言,“这种不务正业的东西决无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