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丽心灵,走进童心世界

时间:2025-01-13 05:16:5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朱永新教授说:“教师是导师、导游、学生、良伴,绝不是师生关系的主ศ宰者。”因此,教师要亲近学生,与学生的心灵进行对话、进行交流、进行沟通,教师只有解读学生心灵,走进童心世界,才能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点燃智慧烛光,让学生徜徉在学校乐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

一、真正了解学生

1.宽容、纯真、富有爱心

细细回想,我们会发现,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的宽容,纯真,富有爱心。当我们严厉训斥过的学生几分钟后再见面时仍然会主动向我们问好;当看见学生很认真地跑过来,像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时,他只是想向我们招手说再见;当课下刚刚闹了别扭的两个学生,上课仍然能主动互相帮助,借给对方一把尺子或一块橡皮……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自愧不如,他们的优秀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2.懂得欣赏

如果我们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就会发现,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都很积极地配合,原因在于,我们所教的学生也是懂得欣赏的,所以,我们不能放松每一节课。

3.喜欢模仿

记得我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回家都要站在客厅,让她将老师这一天当中的话学一遍,包括老师怎么上课,怎么和大家做游戏,怎么表扬、批评小朋友等等。在学生身上同样也有这种模仿老师的表现,我们班有个学生叫魏××是我重点培养的小班长,她学习好,爱好广泛,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最令学生佩服的是,她对老师的一举一动都非常注意,而且模仿得很像。有一天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晨读时间,魏××站在讲台上,拿着讲棍在前面轻轻敲了两下,说:“小手背后,都坐好了!”此时,学生非常安静,她接着又说:“现在大家一起背诵课文,听我起头儿!”随后她声音洪亮地背了第一句,其他学生在她的领导下坐得端端正正,教室里书声琅琅。等课文背完,她又在讲台上布置任务:“我看多数人都会背了,还有个别不会背的下课再多背几遍,现在同学们打开书,预习下一课,自己读,一边读一边圈不认识的字,再把自然段标出来,开始预习吧!”我在教室门外听她❤给学生安排完学习任务,才进去,这时魏××马上走到我面前向我汇报:“刘老师,我让他们把课文都背会了,现在让他们预习下一课呢!”我当时很吃惊,从心里都有些佩服这个学生了,仔细想想,她刚才说的不正是我上课常跟学生说的吗?包括语气都有些相似。难怪在一次小练笔中她这样写:“我希望我将来长大了当一名老师,像刘老师那样,把我所学的知识都教给我的学生。”还有一次单元测试,魏××和其他几个学生都考了100分,为了奖励他们,我把给自己孩子订的《读写算》送给他们每人一本,对他们说:“以你们现在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己读这本书了,回去好好看看吧!”后来也有几次是以这样的方式奖励他们。一天,我上完课,魏××拿着《读写算》也给我下了任务:“刘老师,这儿有一篇写老师的短文,你有时间看看吧!”我意外地看了看她,马上做出回应:“是吗?那我马上看!”第二天,她就拿着小本本又来找我,“刘老师,我也写了一篇关于你的作文,你看看吧!”我拿过小本本,认真读了她的作文,虽是仿写,但也有自己的话,没想到平时她会这么关注我、模仿我,其实每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模仿老师。

二、明确学生的需求

当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自我价值感,表现出愉悦;而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受到焦虑、悲伤、气愤、自责 Ü等,产生挫折感,表现出逃避责任或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有优先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才能取得成功,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有高品质的学习活动。那么,小学生在课堂上有哪些基本的心理需求呢?

1.兴趣的需求是学生的第一需求

从学生的理性层面来看,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学有™所得,都有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内心需求,这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其次,是“感到心情愉快”和“学得轻松”,从学生的情感层面来看,伴有愉悦的内ย心体验的学习活动才是学生所需要的。

2.低年级学生对安全感的需求比较强烈,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老师的喜欢,害怕被同学嘲笑

3.中年级学生归属感的需求强烈,他们渴望“和同学一起参加活动”,害怕被团体排斥

4.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开始通过挑战自我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感,通过“解决难题”锻炼思维,获得深层次的快乐体验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越来越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5.同伴的赞同和认可比起其他的心理需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更需要老师赞扬和重视。

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老师要多鼓励表扬,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喜欢的情感。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可适当增加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去体验深层次的快乐。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和需求后,作为老师,还要做到的就是课下到学生中间去,多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关系。古人曰:“知其心,然后能求其失也。”因此,走进学生的心灵,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