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与《化学反应原理》的巧妙融合
认真研究《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它与必修教材相比最鲜明特点是: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分析。在内容本质上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ท的“含金量”,促进学生专业品质和科学素养的更进一步提升。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浅谈一下概念教学在必修与选修间的关系。
一、必修模块的概念是选修模块概念的“垫脚石”
必修模块的概念有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而到了选修模块则进一步拓展提高。比如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在必修2中首先是定性的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再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最后让学生体会速率的定量表达式的作用,定量研究速率一是为了比较不同反应的快慢程度,二是在选修阶段定量的探究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影响反应速率的。选修在必修的基础上进一步螺旋上升,从定性认识自然过度到定量认识,必修阶段为选修阶段的学习做知识铺垫。 比如对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学习,在必修阶段只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使学生感受: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当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状态会改变。至于当条件改变时,平衡将怎样移动?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从理论上进行分ภ析。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选修的内容补充到必修中来,表面上是一步到位,实际上则是让学生吃“夹生饭”,必修所扮演的角色就有“垫脚石”摇身变成“绊脚石”。
二、必修模块的概念有的只需“浅尝辄止”,在选修模块中可适度的“深挖细嚼”
比如通过对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了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到可逆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必修阶段在此就“浅尝辄止”了,那该如何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呢?在选修模块中借助于“平衡常数”就可“深挖细嚼”了。
三、在必修模块的学生对概念获得的是“知其然”,而在选修模块则获得的是“知其所以然”
比如对于“原电池”的学习,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必修阶段要求学生做到能“看图说话”,不要求学生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通过必修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什么是自发?为什么必须是自发的?这一系列的为什么,将在化学反应原理中找到所以然
四、必修模块的概念有的如“一扇窗”,而选修模块的概念则如“窗外的风景”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如果能不由自主的推开了那一扇窗,则可惬意的欣赏和体会窗外的风景了。比如对于“化学平衡”的学习,学生在必修模块了解到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而在选修模块则进一步会了解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沉淀的溶解平衡等化学平衡;比如对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学习,在必修课程化学2中,只需要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一些常见的实例,而对于发生能量转化的化学反应本质则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要求。
五、从必修的概念到选修的概念的过渡,大部分是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中一个定量的学生实验“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放到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探究”,成为第一节教学中的主干组成。“化学反应的焓变”要求用盖斯定律进行探讨与计算。这样从定量层次讨论化学能转化问题,使学生对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认识产生质的飞跃;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是在具有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初步概念,并已经能够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基础上,引入“焓变”与“熵变”, 定量探讨化学进行的方向。引入“化学平衡常数”定量探讨和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和“气体分压定律”定量探讨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入“反应速率常数”定量探讨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入“活化能”,结合反应速率常数定量探讨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是在能够应用理论定量分析化学反应的可能性、计算反应的最大反应限度和平衡移动情况的基础上,引入“电离平衡常数”对水溶液中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进行定量探讨和研究;引入“溶度积”对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与生成、转化进行定量研究和探讨。定量的分析化学问题,使化学教材有了“灵魂和生命力”。
必修模块的概念是基础,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的概念则是拓展,借助于必修这块跳板,即可登到选修的高台上领略更有品位的风景。“问师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必修中概念的“源头”就在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从选修中可不断补充到新鲜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