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幸福吗
“你不是 ☺什么坏女人,婚外情平常得很,但千万要慎重小心。”2015年初,66岁的村上春树先生开始在其自己的网站“村上的地盘儿”回答读者提出的提问,当面临一个经历婚外情的女士“我是不是个坏女人”的问题时,他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人们关于性的讨论常在台面之下,尤其是不伦之性,婚外情当在此之列。在《昼颜》的中文简体版纸质书引入之前,同名电视剧已经在国内热播了一轮。它并未过分渲染两性关系中的性意味,作为一部日剧,它走的是纯爱路线,不过是将主人公从未婚的俊男靓女换成了已婚男人和主妇罢了。
这正是它让一部分人火大的地方:道德呢?是非呢?简直是胡闹。但同时也有另一部分人心水:对错之上,应该是最真实的人性。
放眼历史,写出轨的作品从来不少,但到了现世,反而☮越发绑手绑脚。不知何时开始,创作者和欣赏者心照不宣地接受了以下设定:婚外情必须千夫所指,必须一败涂地,出轨者必遭不测。于是,在主妇最爱的每晚8点档,出轨男人破产入狱,怀孕“小三”滚了楼梯,它们已如韩剧中男女主角必为兄妹一样与观众不见不散。
而《昼颜》恰在此时出现,温柔地打破陈规。它没有板起脸来告诉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如果怎样必会怎样。它只是给你讲发生在几个人身上的故事罢了。
这本书是日本小说常见的调调,没有刻意的激烈,没有华丽的冲突,淡淡的,从头淡到尾。而作为一个看过同名电视剧的人,再次化身读者时,我最关心的当然是相比电视剧,小说会呈现哪些不同。
不同主要是在结尾的处理上。秉承一份“淡”,又或者是不必受到收视率的胁迫,小说的结尾更温和,更贴近于世俗所谓“幸福”的标准。没有人被当场捉奸,没有人因为误会而分道扬镳,没有人为了不明不白的诉求残喘于一段已经死掉的婚姻。相对而言,小说中的人物更加柔软,而电视剧中的人物更加执着,虽然他们叫着相同的名字。各花入各眼,无法就此评论哪一种结局更好,它们只是不同。
但在小说“淡”的表象下,也有着矛盾无穷的内心冲突。比如电视剧结尾,北野老师和乃里子换了公寓继续生活,两个人莫名其妙地达成了和解,相视微笑貌似千帆过尽;而小说中的乃里子却放下执着,主动与北野离婚了。促成乃里子做这个决定的,不过是偶遇后利佳子的一句提问:哎,你幸福吗?
一句话促成自省和决定,落笔淡淡的,读起来也淡淡的,但如果与真实的人和事相比照,其实暗流汹涌,唏嘘非常。越到结尾,“幸福”一词在小说中出现的概率越高,让人不禁蠢蠢欲动,想扪心自问,又不敢自问:我,幸福吗?然而,什么又是幸福?
我也讲两个故事。
一次是出差,跟同事挤地铁。因为不是早晚高峰,人并不多。对面座位一对中年男女,男人将女人的手放在腿上轻柔地捏着,两人亲昵地耳语,皱纹叠了一层又一层。同事捅捅我:“肯定不是夫妻。”这时候,女人说了句什么,男人站起来,嚷着:“啊呀!你居然这么说!我不跟你去了!我跳车!”大家都看着他们,可他们不在乎。他笑着,假模假式往门口挪,她笑着拉他。轻轻拉了几下,他就坐回去了,又把她的手握起来放在腿上,来回捏。此时地铁里的人的眼神都变得锐利起来。同事撇撇嘴:“哼,不知道是什么关系,真是的。”
另一个故事是,几年前,一位大哥语重心长地教ล训后辈:“不要一冲动就结婚,要有感情基础,坚实的感情基础。”孩子们都很惊奇,因为“过来人”大多强调的是经济基础。他接着问:“你们对你们嫂子都什么印象?”大家七嘴八舌,有说热情的,有说可爱的,有说幽默的。他说:“我跟她认识10年了,结婚8年。可你们要问我她有什么特点,我不知道。她现在在我眼里连个女人都不是,就是个理所应当的存在,就像我家客厅里的那根欧式大柱子,理所应当,没人会去思考它为什么存在,昨天和今天有什么变化……这么多年了,有没有觉得索然无味、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当然有。靠什么撑着?责任感,当然了,但这种道德上的束缚力是非常有限的,一个闪念就越过去了。那靠什么?感情基础。靠你左手拉右手已经毫无感觉的时候,心里有个声音说:我们爱过。”
在柴静的书上看到有一句话:幸福是刀口舔蜜。光有刀口那是找死,光有蜜也是不行的,再美好的味道吃多了也是无聊,何况甜食更容易反胃。
道德判断是最容易做出的,大家都省事,宾主尽欢。但如果人们只将触角停留在道德层面,那将只是制造一场又一场浅薄的狂欢,以及狂欢之后满目虚无的道德制高点。《昼颜》探讨的幸福,在道德的框架之中,却不囿于道德,直达内心。
用眼光和话语评判地铁上的中年男女是容易的,但像他们那样的快乐是不容易的。在家里立一根柱子是容易的,但跟一个柱子一样的存在有过爱情,并记得这件事,是不容易的。也许幸福就是刀口舔蜜。而《昼颜》的疑问是:哎,你幸福吗?
《6点27分的朗读者》
迪迪耶洛朗
我想这不过是两种选择,但都是为自己而活。尽管如此,如果能够选择,我会选吉兰的这种吧,因为我想看见堂吉诃德的世界,感受一种遇见爱美丽的感动。
所谓法式的小清新就是如此。《6点27分的朗读者》讲的就是一个被别人讥笑着名字长大的技术宅(会操作被称为“碎霸500”的碎纸机),每天在上班的快铁上朗读从碎纸机下抢救回来的几页书,然后不小心捡到一个热爱写作的扫厕所的姑娘的U盘的故事。如果你看过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你就能体会这个故事的明快与善良。
不得不说,法式小清新的故事里,平凡的人,当他们活ท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时候,就能成为孔武有力、充满活力的人。例如主人公吉兰的看门人朋友,他能够用自己创作的亚历山大诗体喝退暴躁的卡车驾驶员;再例如醉鬼朋友,他因事故而截肢之后,也能因为想收集被自己血肉渗透的书页而振作起来。吉兰本人也是如此:他的生活单调而压抑,但是每天能避开胖子老板到碎霸下面去抢救几页书,然后第二天在快铁上朗读出来,就得到了最重要的幸福,甚至因此出了名,被一群老头老太簇拥着参加他们的朗读会。
我不由得想到被我们憎恨的拥挤的地铁与朝九晚五的工作。在北京,每天早上7点一过,地铁里就准时迎来一批即使洗漱打扮过也依然没走出梦乡的上班族,人很多,耳鬓厮磨,空气里散发着睡眠的气息,每个人都要休息,与其说是为今日做准备,倒不如说是还昨日的旧账。这种情况下,谁发出一点声音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更别提高声朗读。
在这个城市工作也是这样低沉。商场里扫厕所的阿姨总是一副很勤勉但是很苦的样子,ง我想她们也大概无暇讲一些类似于“在厕所里,权力永远属于掌握卫生纸的人”的至理名言,或者用U盘写书;看门人要么无精打采,要么凶神恶煞,除了我以前接触过的一名当保安后来考司考成了律师的有志青年,估计他们大多也搞不懂七律与五绝的区别。
很难说这是一种差距,因为这个城市的大多数人仍然要为物质奔波,顾不上活在自己的精神里。那些少数精神强大的人,被认为是异类,没有前途。我想这不过是两种选择,但都是为自己而活。尽管如此,如果能够选择,我会选吉兰的这种吧,因为我想看见堂吉诃德的世界,感受一种遇见爱美丽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