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教育,以德为先

时间:2024-12-27 00:07:0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而人格教育是需要在六岁以前进行培养的。下面有案例三则,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行为中,分析德育的重要性。

❥【案例三则】

(一)“我喜欢的,我吃”

小点心时间,小朋友们把自己的那份薏仁粥和火龙果吃完了,小梁小朋友慢慢吞吞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接着把自己喜欢的粥吃完了,可是火龙果是他最不喜欢吃的水果,在我的几次劝说下,他还是拒绝了,那时我怕浪费就说了声:“谁喜欢,就再吃一块吧。”这时,小周小朋友理所当然地拿起盯了很久的火龙果并快速地把火龙果抢到手塞进嘴巴,边吃还边嘟囔着:“我喜欢的,我吃。”

(二)“唉,我的双休又泡汤了”

双休日快到了,小宸小朋友想着双休日还要跟妈妈回乡下照顾生病的奶奶,便感慨起来:“唉,我的双休又泡汤了。”一旁的小天小朋友就追问道:“怎么会呢?”“这不,我乡下的奶奶生病了,我妈妈也觉得特别烦,一直要去照顾,双休日我就没的玩了ก。”

(三)“我才不想做小英雄呢。”

有一天,小轩和小超两个小朋友聊天,小轩说:“你听过刘胡兰的故事吗?”小超说:“听过。”“你想不想做英雄?”“想!”小轩说:“我才不想呢,爷爷讲的故事中的小英雄老早就死了,没有好东西吃,又没有好衣服穿,我还小,不想死。” ღ

以上的案例,是我随机观察并记录下来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状况的发生呢?

【形成原因分析】

(一)不当的教育观念

如今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一些不良习惯也由此被惯出,幼儿园的饭菜合自己口味就多吃,吃不够抢别✯人碗里的,不想吃的就糟蹋,看到孩子在幼儿园这样的表现,想必这样的行为在家里是时常发生的。

(二)令人担忧的成人行为

孩子模仿性强,成人社会是孩子学习的典范,我们给孩子怎样的影响,孩子将会得到怎样的收获,案例二中孩子说的话“妈妈也觉得烦”成人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就能让孩子有这么大的反应。因此,作为家长、教师等成人,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要提供给孩子优质的典范。

(三)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文学作品

给孩子选择文学作品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案例三中,我们可以看出,爷爷很注重用英雄人物对孙子的感化,我想,爷爷没有深入地帮助孙子理解人物的抱负、信念,因此,我们为孩子准备的文学作品应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接近孩子的现实生活。

【应对策略】

结合上述原因,我做出了以下思考。

(一)加强沟通,促进和谐发展

艾里克森认为,家庭亲子之间的互动对儿童的人格发展起决定作用。生活中的许多事例也说明,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同,儿童发展的结果会相去甚远。因此,要创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定时与孩子沟通,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循循善诱的教育。

(二)约束行为,注重榜样作用

孩子人格形成的过程中离不开社会性的发展,只有在人际互动的背景中,孩子才能学会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孩子好模仿,教师不仅要约束自己的行为,还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典范,给他们提供正面的范例,帮助他们纠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正面范例的来源之一,我们要选择易于孩子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学作品,不断规范孩子的行为。

(三)发挥游戏功能,促进人际交往

“游戏是孩子天性的使然。”在游戏中,孩子是放松的、自然的、真实的,游戏能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创设游戏情境,不断拓展游戏空间,丰富游戏情节和游戏材料,引导孩子在游戏中自由交往,学会亲近他人、关爱他人、学习他人,从而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

一分耕耘一分收ร获,孩子的教育也会如此,只要孩子能愉快地学习、思考、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就应该觉得快乐和幸福!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