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让童心自由飞翔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打开学生童心的一把钥匙。语文课堂,是学生领悟语言、运用语言的舞台;语文课堂也是学生一颗童心自由飞翔的天空。那么,如何在语文学习中通过想象打开学生更纯净的童心,让童心自由飞翔呢?下面以苏教版二下《会走路的树》一课中引导学生想象的教学片断为例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案例](初建)《会走路的树》,某老师按教材的顺序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师:有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它探出了小脑袋,东瞧瞧,西看看,它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出示⌘:小鸟看到……想到……)
生:(举手发言)略。
师:小鸟跟着会走路的树去了哪些地方呢?让我们听❧着音乐在音乐中想象吧!
师: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小鸟跟着会走路的树去了……,看到了……。
师:如果你是那只小鸟,回到家以后,你会怎么告诉家人你这一天的见闻呢?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妈妈、伙伴们我今天去了……,看见了……非常有趣。”
生1:妈妈、伙伴们我今天去了蝴蝶谷,看见了五彩缤纷的蝴蝶,真是非常有趣。
生2妈妈、伙伴们我今天去了鸟岛,看见了许多小鸟,非常有趣。
生3我反对,小鸟跟着会走路的树,能去那么远吗,如果他们走到鸟岛恐怕要累死了吧!
师:你真聪明,鸟岛很远很远,所以小朋友的想象要合理,要学会合理的想象。
[案例](重建)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小鸟和小树的初遇后,小树带着小鸟去了许多地方,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第二年春天当小鸟和小树再次重逢,这时的小鸟已长成了大鸟,而小树也变了,它是原来的大驯鹿的儿子。今天就让我们再去读一读课文,然后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这篇课文可以编成几幅连环画?讨论好后每人轮流说一幅,最后选一幅你们小组中感觉最精彩的画面,来进行全班交流。
生1:我们小组觉得可以画5幅画。第一幅就是树林里有一棵金色的小树和一只小鸟相遇了;第二幅就是他们每天在一起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他们成了好朋友;第三幅是小鸟长大了它向这棵树告别,飞往远方;第四和第五幅是第二年的春天小鸟回来了,又碰到了一棵会走路的树,他们在这里有两次对话,所以就分成两幅画来画。
生2:我们小组觉得第四和第五幅是可以合在一起的呀。虽然有两次对话,但我们可以在对话框上做上☒个记号。
师:(追问)一幅画面如果出现两次对话,怎么做上不同的记号呢?
生4:我觉得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第一次对话框里的字我都用红笔写,第二次我可以用黑笔写。如果更简便的话,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画两次的对话框。
……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是否可以发现怎样的想象才更利于学生童心的飞扬?在我看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语文课堂中的想象:要摈弃随意化,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想象期待,呵护童心
文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如果随意找一些想象说话的训练点往往会产生凌乱性,凌乱的想象说话,既肤浅又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引导学生想象的价值,取决于教师能否适度开发教材的潜在资源,并适时、适量地加以利用,如果不加选择,不仅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也让学生失去了热情,练没了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文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及文体的特点,准确寻找最佳想象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期待所产生的积极因素,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想象方式。
2. 语文课堂中的想象:要摈弃简单化,有利于扫除学生的想象障碍,走进童心
不能把引导学生想象当作教学的一个走过场的程序,简单打发,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引导。首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读书,让学生更熟悉这些文字,让学生充分地走进语言、感知语言,并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其次,要有方法指导,如上述案例重建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一个画面出现两次对话时,教师给予了充分地引导。
3. 语文课堂中的想象:要摈弃单一®化,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放飞童心
有时教师会把语文课堂上的想象力的培养简单地理解为“谈话”和“说话”,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寻找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说话的切入点,学生根据教师抛出的切入口展开一段或一句想象说话。这种为想象说话而说话,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多的是学生配合老师上课。要让儿童能在想象中童心飞得更自在,就必须真正地站在儿童的立场,用他们所喜欢的方式,如运用绘本的思想,引导学生作话中画,说画中话。多样的展示方式,才能让学生的想象更有创造力,才能让童心把课内外的语言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学生在课堂中的想象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拘泥于预设,想象才会更加精彩。只有让想象和童心在语文课堂激情共舞,教学才是一门名副其实的艺术,像儿童诗一样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的想象才会充满人性的光辉,这样的课堂才能出现更纯净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