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时间:2025-01-13 07:02:3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现代心理学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面向新世纪学生不光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思维,学会学习方法,具备学习能力。语文教学中的质疑,就是学生开启思维,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性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先从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文章精华所在。《草船借箭》一课通过分析题目提出质疑:草船是装满草的船吗?草船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通过从不同侧面对题目进行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文分析中更要加强对质疑的训练,可以说课文中每一句话都可以对学生形成质疑。如:为什么诸葛亮敢于立三天后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问什么跟鲁肃借船而又不让告诉周瑜?为什么选择大雾天的时候去借?问什么把草船连起来排成一字儿?问什么让军事擂鼓呐喊?弄清楚这些为什么,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会有所领悟。如果学生每篇课文都能这样,长此下去,一定会形成一套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在分析课❣文中质疑,还有利于老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路来调整自己的教路,更好的为学生的学服务,把学生真正的当成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以学生的质疑来确定教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文的结束部分,仍不能放松对质疑的训练,即:做些总结性提问。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从哪些方面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会学生质疑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之掌握学习方法,由学会到会学,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选点激辩,培养思维的变通力

思维的变通力,是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维,从某种思维转换到另一种思维的能力,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个问题。即要能适应各种状况,同时不要以僵化的方式去看问题。其实语文学习中的许多问题是不能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或是只有一种答案的。在教《宇宙生命之谜》时,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不存在生命,就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举手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把同一观点的同学编到一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课前了解的资料,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这样,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又如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问:“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ษ的看法。

三、同中求异,培养思维的独创力

思维的独创力,主要指反应的独创性,也就是想出别人想不到的观点,也可以说想的问题独特新颖。《狐假虎威》一课,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得出“狐狸很狡猾,仰仗别人的势力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喻意)也就行了。这个喻意大家也是认同的,而现在新的理论应同中求异,激发学生谈出新的看法。老师说:“你们看过有关狐狸的卡通片吗?想想卡通片里对狐狸的评价。”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纷纷说:“狐狸很聪明。”“这篇寓言把狐狸说得很狡猾我觉得不公平,其实狐狸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既没伤害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不是很聪明吗?它这个机灵劲儿还真值得我们学习呢!”同样的一篇课文,同样的一个事物,能够谈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无疑是培养了思维的独创力。

四、串联链接,培养思维的精进力

精进力是一种补充概念,在原来的构想或基本观念上再加上新观念,增加有趣的细节和组成相关概念群的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益求精”、“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精进力,平时我们除了经常训练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外,还适当增加一些串联词语成句或连句成段以及找联系组句、组段等练习。比如,“我、天空、飞机、大海”,这四个词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把这四个词串联起来,使其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我看见有一架飞机在天空中飞行,飞机下面是碧波荡漾的ฆ大海。”这种串联链接训练看似平常,实际上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精进力是非常有力的。正如学了《童年的发现》后,同学们最后总结的那样:只要我们勤于思考,也许将来也能成为一个伟大定律的发现者。

五、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力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有同学问,“那翠ღ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为什么说“新的生命在颤动”呢?

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就可以了,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平时的积累,说说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思维发散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六、精心设计训练,培养思维的流畅力

思维的流畅力,是指产生概念的多少,也就是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是属于记忆的过程。教学时我们要有意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如在练习十一册的“积累・运用四”中第一题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让学生用题中的成语,在限定时间内成语接龙,接得越多越好。开始我想,他们不会说出几个,结果,同学们一口气接了十几个,可见学生的思路是多么开阔。长此培养下去学生就会思路通畅,行动敏捷。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