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中的应用
0 引言
财务报告的根本目标是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可靠性和相关性这两个会计信息特征同时得到满足是很难的。 当两者发生背离时, 牺牲可靠性优先选择相关性成为目前会计准则制定的趋势, 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便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FASB 和IASB 对公允价值肯定的主要原因也是基于公允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我国在 2007 年正式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在我国受到万众瞩目的同时,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遭受到很大的质疑。
1 文献综述
美国在公允价值的研究方面相对比较成熟, 公允价值会计政策出台以后,围绕着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研究,另一个是学术理论研究。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公允价值会计的一些研究公告,例如,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 2006 年颁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57 号,在很多方面有了新的理论突破。 学术理论研究包括:美国会计学教授 Zeff 提出经济后果学说、Watts Zimmerman提出유的契约成本假说和政治成本假说等等。1998 年《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首次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应用,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也成了众多学者和实务人员的热门 ت话题。 主要代表文献包括:卢永华、杨晓军提出的公允价值是指进行交易的双方在没有关联的情况下, 平等自愿的进行交换的价值;葛家澍从论证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这一角度进行了研究, 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区别于其他计量属性的一种特殊的计量属性等。
2 公允价值计量的涵义
2006 年,为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其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而且在已有的 41 项准则中接近 20 项都对公允价值有不同程度的运用,例如:金融工具、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等。
3 我国企业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中面临的问题
3.1 公允价值的可靠取得具有一定的难度
相比历史成本计量, 会计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适用条件都有严格的规定。 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但是,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等项目中的应用,由于缺乏活跃的市场导致随意性较大。 同时,由于市场不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比较高、会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准确计量。
3.2 公允价值计量中容易存在利润操纵
公允价值确认过程中,主观估计是在所难免的。 期末公允价值的变动影响企业的净利润或净资产, 从而对信息使用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通过公允价值变化体现到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来。 如中国平安 2008 年第三季度利润表中体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高达 199.25 亿元,而2007 年同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 84.36 亿元。 在一年的时间里,公允价值变动翻云覆雨,放大了收益和风险,让很多投资者始料未及。
3.3 法制环境不完善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时间还比较短, 交易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相关的法制环境不健全,公允价值的获取有一定的困难,加上公允价值的认定有时需要借助人为判断,因此企业很容易钻空子利用公允价值来舞弊, 给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和推广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4 规范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中运用的建议
我国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在制度、手段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距离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还有一定差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和完善:
政府应当逐步完善公允价值的会计体系,制定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规定,使企业合理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同时应尽快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操作指南,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规范、标准、实用的公允价值获取体系。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由于职业判断而产生的必不可少的误差, ♡加强从业人员公允价值的判断能力,还需要☯不断增强会计职业判断意识,不断丰富所需的专业知识。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 根据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应用的规定,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都会遇到比较复杂的会计处理,会计信息使用者有权知道详细的信息。
企业需要提供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资料,通过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政策♚,科学规范地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估价依据及假设、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的影响、 风险提示等方式, 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取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