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几点心得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搞好农业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全局性问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略决策。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特点不同,发展农田水利条件各有差异,北方属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南方属水分充足地区,但由于降雨时程分配与作物需水 ﭢ要求不够适应,也经常出现春旱或秋旱,汛期往往出现内水不能自然排水,灌排问题十分突出。针对我国农田灌溉现状,本文首先讲述了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阐述了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原则以及设计内容,最后讲述了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一直和水旱灾害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写下了光辉灿烂的农田水利史。相传夏商时期,黄河流域地区就出现了“沟洫”,战国时期,兴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灌区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为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北方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灌排配套不全,老化失修,抗旱标准低,效益不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温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形势更趋严重,农田灌溉成了必须解决的事情。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分析已势在必行。
二、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略决策。现阶段,我国已经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大兴农业水利建设已不再仅限于灌溉工程量的建设,而是倡导节水灌溉。通过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渠道防渗、低压管道灌溉以及喷滴灌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来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必然通过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来实现。通过灌溉规划设计,有效利用水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是缓解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产量的重要保障;是遏制农业水环境恶化、改善生态的紧迫要求;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条件。总之,面对我国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迫切要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开展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是缓解农业和经济社会用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工作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开展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工作十分重要,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然选择。
三、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原则
1、协调性原则
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必须与当地经济、农业发展规划相协调。对于新建灌区,规划设计必须以实际情况为根底,在调查灌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基础上,根据农业生产对灌溉的要求和旱、涝、洪等综合治理的要求,进行灌溉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对于已建灌区改造,必须承继现有体系的合理性,调整不合理内容,依据构造合理和功用优化的方针,尽可能地使农田水利的运用构造和方案坚持相对的稳定性。
2、经济性原则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成本和收益问题,灌溉收益性,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如果采用的灌溉措施所消耗的成本加大,获得的收益甚微,那这种灌溉措施不值得推行,否则就会造成“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的局面,有碍社会经济发展。
3、统筹兼顾原则
灌溉规划设计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水、节能、省工、省地、增产等方面;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不同用水群体之间平衡关系以及项目实施对农民、农村的影响等方面,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方面。
4、节水原则
灌溉规划设计必须坚持节水原则,坚持节约保护,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切实转变用水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做到不浪费一滴水。
四、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
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1、制定计划
如项目区位于地区规划范围内,则应根据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划,明确项目区的种植业态。分析项目区的近中远ღ期的实施计划以及资金投入计划。如项目区在地区规划范围之外,则应根据业主的种植意向,分析市场,综合实际情况,梳理出适♚合项目区种植计划安排
2、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应注意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尽可能引用有关年鉴、规划中的数据。主要包括:有关国民经济情况的资料(地区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经济产值现状和预测、粮食、蔬菜、水果等需求情况);有关农业生产情况的资料(规划地块作物组成、现状粮食生产能力及预测);当地水文、气象、土壤等自然条件资料。
3、现状灌区调查
主要对现有灌区和周边水利工程情况进行了解,了解现有灌区灌溉方式,使用年限,灌溉覆盖率、灌溉水利用系数、节水达标面积等以及每年建设资金投入情况。了解周边蓄水灌溉工程(塘坝、水库等有效库容等)、引水灌溉工程(周边河道、引水渠道多年过流量等)、提水灌溉工程(水闸、泵站等提水取水建筑物的规模、提水能力等)、井灌工程(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等特征参数和使用情况。
4、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潜力直接影响到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平衡分析,分析灌溉用水量和实际可☿供水量,优化灌溉措施,保证实际灌溉用水量小于可供水量,为灌溉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5、提出合理灌溉方式,进行灌区划分
根据规划种植业态,选择合适灌溉方式。根据现状项目区的主要道路、河道走向、地形限制、行政区划以及合理经济的灌区面积,对区域进行划分。灌区内,如首部为塘坝、水库等蓄水建筑物时,应满足水的自流和水量要求;如首部为提水泵站,则提水泵站宜建在灌区的中部,地势较高的位置,以减少泵站运行成本费用,输水干管(渠道)宜沿短而直,尽可能的减少水头损失,缩小管径,做到最优投资。输水支、毛管(渠道)宜结合地块的走向和耕作要求布置。
6、提出合理灌溉制度,分析工程规模以及投资等
灌溉制度的确定主要考虑地区降雨量、蒸发量、供水量、需水量等因素,分析制定灌区作物全生育期内的灌溉用水量、灌水时间、灌水次数,明确灌区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等。确定了灌水定额后,为了运行管理方便、投资最小、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运行费用最低目的,往往需制定灌溉工作制度,通常采用轮灌制度,即将支管分成若干个分组,由干管轮流向各级支管输水,而支管则同时向毛管输水。灌溉制度制定后,由末级管道开始逐级计算管道(渠道)的过流量和管径(渠道尺寸)、灌区总流量,估算工程投资、工程运行费用,对工程建成后的增产、增收以及主要经济指标做出分析。
7、提出灌区日常管理维护制度
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目的。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只有管好、用好,才能充分发挥工程的作用,最大程度实现工程效益。灌区日常管理维护通常包括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生产管理以及组织管理四个方面。工程管理主要包括首部的运行管理,输水系统运行管理以及田间用水设备运行管理等,具体而言包含首部建筑物的养护及观测、闸门及启闭机养护、泵站的运行维护、过滤器、施肥罐、阀门等配套设备的养护、渠道或管道养护、末端出水设施养护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养护。用水管理主要是根据作物的需水量、灌区降水量以及来水情况,制定用、配水计划,并付诸于实际中。生产管理主要结合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开展的一系列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水费征收等工作,是充分利用工程创收,促进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的必要环节。组织管理包含灌区管理队伍的建立健全,人员配套,管理制度制定,管护主体和责任人明确等内容。
五、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措施
1、中央、地方财政的支持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大都属于低收益项目,仅靠个人或集体的力量建设,往往势单力薄,尤其是大、中型灌区的建设更是力不从心。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限于生产力水平低,农田水利发展仍处于缓慢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水利工作,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特别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来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全国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热潮。由此可见,中央和地方政策及财力的支持对工程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2、技术保障、资源充足
技术是项目的灵魂。丰富的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经验、成熟的施工技术、完善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资料、项目建设所需的设备、原材料等资源充足,这些都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3、当地农民支持
农田水利建设终究是服务农民,再好的项目得不到农民的支持与认可也无法实施,农民的支持是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必须从农民角度出发,切切实实做到服务于农民,才能够得到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4、项目建设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不复杂,但要保证工程质量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因此,农田水利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开工和验收管理、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做到高标准设计,严要求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5、建设资金管理
必须按照“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的原则,对工程投资计划下达、资金拨付、资金使用和帐务处理的全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过程资金及时到位和安全、高效运行。资金的流动采用“先上后下”的方式,即先将各级政府补助资金和群众自筹款统一集中到专帐,然后按照项目实施情况按进度分期拨付使用。
六、结束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和国家已将农田水利建设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随着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资金投入的逐年加大,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村水利工作者特别是基层水利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根据作者自身从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工作而所得出的几点心得体会,望能够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