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体系构建(1)
分析二手资料和文字查寻。二手资料的分析涉及被审计项目的研究报告、统计数据、历史材料、过去的评价等。审计师对来自被审计对象和其他机构过去开展的审计和评价工作的各种文件进行检查、验证,帮助审计师更新并扩大对当前审计项目相关信息的掌握和了解。
调查。这种方法是为了从比较分散的群体中获取对某一事项的评价意见和信息。事先要采用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然后向这些调查对象邮递问卷、电话调查或者当面进行询问。该方法易于操作,但是准确性差,需要进行比较多的判断,要有一定的样本数量。
访谈。访谈需要使用不同的技巧,满足不同的需要,如拟定访谈大纲,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正确引导被访谈者,使谈话围绕主题展开,做好记录等。
研讨会和听证会。在审计的不同阶段,举办研讨会和听证会可以获取专家领域的知识,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讨论观察到的问题和可以采取的措施。
聘请专家。为了获取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意义的技术、知识、技能,需要组成核心小组、参考小组、专家组。这些小组可以为审计活动或过程所涉及的有关人员的意见提供参考信息。
科学实验。审计评价过程中的有些资料可以从相关部门直接获取,但必要的直接检测有时也非常重要,尤其是间接资料不可信、带有倾向性或者不完整时,就需要审计师亲自组织人力进行直接检测。
观察。审计♀师到被审计单位的工作现场、仓库、工地、车间等进行实地观察,为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通过观察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了解制度的执行情况、设备的使用情况、实地工作人员的意见,获取其他补充信息,发现进一步审计的线索。
(二)汇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科学的比较分析方法 将反映被审计单位业绩的有关数据指标与相关的投入、业务指标、判断标准等进行对比,找出不同时期同一性质的若干数量差异,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活动运行状况,发现其优势或不足,为审计结论提供科学依据。可以是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的事项比较,也可以比较不同成果和项目,用于比较的指标值应该口径一致。
事前事后分析。将被审计单位项目执行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判断项目参与后的影响,分析项目投入后的绩效。
(三)对统计信息的技术分析方法
数据分布分析。审计师可以将统计数据的所有数值,以柱状图或曲线表示出来并进行分析。从数据ส的等级可以观察某个因素是否达到平均数;从数据的分布可以决定某个♥变数是否达到审计标准;从数据的形状可以评价风险。
回归分析法。评价和分析各个可变因素发生联系的程度,审计师可以运用回归分析法,如测试假设与真实的关系、确认实际与预期的差异、预ณ计未来的价值等。
(四)数量与质量分析法
数量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指的是对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研究,确认项目的效益是否大于成本,以及大于成本的程度如何;成本效果分析法主要是对项目的成本和效果进行比较研究,通常以每单位成果所消耗的成本表示的,这种分析可以确定实现既定方案最经济的手段,或者是以一定的耗费能够获得的成果达到最大值。
质量分析法。具体目标实现情况的分析用于检查既定目标是否实现,并通过总体分析确定所做工作存在何种缺陷;项目逻辑模式说明被审计项目的结构或逻辑☯,因为模式强调的是项目的目标和子目标以及项目所导致的产出和成果,因此,在绩效审计的准备阶段,利用项目逻辑模式可对被审计项目的结果、相关规定、制度等更好地进行了解。
总之,在绩效审计中审计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某一种或多种审计技术和方法,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方法,都必须以保证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原则。只有选择了适当的技术方法开展绩效审计,才能提出有价值、有分量的审计报告,才能为政府宏观调控功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