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教学探讨

时间:2024-12-26 23:23:1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实习教学 实习效果♋ 制约因素

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本科层次的在校生迅速增加,如何确保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习质量,提高实习效果,已成为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社会、学校、旅游相关行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制约旅游管理本科生实习效果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旅游专业本科生实习效果的途径进行了有益探讨。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管理经验的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越来越受到旅游用人单位的重视和欢迎。为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所需的各类旅游人才£,我国已形成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的多层面教育体系。与旅游专业的中专和专科层次教育相比较,本科教学存在明显的特殊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习是学生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积累旅游实践知识和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事业心和责任感。然而受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旅游企业等多种方面的制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试对其原因及解决举措进行分析,希望对解决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所裨益。

一、制约实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实习是学生检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积累实践经验的有效途径。成功的实习搭起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桥梁,通过在具体工作岗位的锻炼,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优势,发现不足,从而自觉调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实习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多数本科生的热情都很高,希望通过实习迈出与社会“短兵相接”的第一步。然而受社会、学校、旅游相关企业、学生自身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实习效果差别很大。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社会制约因素主要体现为社会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期望过高。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社会角色确定不当。所谓社会角色,一般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而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高期望值造成该专业学生与其扮演角色的不对等。

在全国上下红红火火发展旅游业的势头中,公众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期望值较高。不少学生的家长,对子女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也抱着很高的期望,认为系统掌握了旅游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将来所做的工作应该是比较体面的旅游企业经理、主管之类的工作。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学生即天之骄子的思想,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不少旅游专业本科生具有较强的优越感,学生对实习工作期望值过高,多希望在管理岗位实习。

(二)学校因素

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旅游教育不仅需要专业教师有系统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高校旅游专业大多数是在其他学科基础上改办而来,部分教师由原来的语言类、史地类、经济管理类教师转改而来,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和管理的基本经验;此外,许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较少,致使教师注重纯理论的教学和个案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2.教学设备匮乏,实习基地建设滞后。部分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设备匮乏,旅游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现象比较普遍,这使得本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也无法提供实际操作环境,旅游教学设施的缺乏导致学生到了实际工作岗位实习时,部分学生表现出眼高手低,不知从何下手,致使实习单位对本科学生有不良看法,产生部分本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还比不上专科,甚至中专学生的看法。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需求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服务技能与管✪理经验,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往往一开始就挫伤实习生的积极性。

3.实习环节设置存在不合理处。部分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环节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处。在实践课程方面,许多需要学生亲自动手的课程仅仅停留在观摩的层面;在实习课程方面,对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或正值旅游淡季,或时间太短,影响了实习效果。

(三)学生自身因素

1.心理准备不足。当前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有父母呵护,在学校有教师帮助,人事关系简单、平和,缺少挫折、磨砺和社会经验。在实习前,学生往往对实习生活理想化和浪漫化,对离开学校、初入社会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问题与不适应缺乏心理准备。在实习期间,部分实习生对安排的工作不满意,甚至与实习单位员工产生冲突,面对旅游服务工作无所适从。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学习,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到了实习岗位,往往感到知识不够用,在实习阶段实习生往往无法胜任管理层的工作。

2.自身定位错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扩招后的毕业生进入市场,大学生就业已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实际上大部分就业在“非精英”的岗位层面。这种就业层次的下移和位移数量的加大,反映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习中,表现为企业为实习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在管理层,而是基层。这样,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习岗位多到旅游行业的第一线工作,在旅行社实习,多数从事接待、咨询、宣传等工作,在旅游饭店则被安排做礼宾和服务员。这让一部分本科生很难接受,容易产生茫然、不满,甚至对抗的情绪,这样不仅影响了实习效果,而且还对其他学生,以及实习单位和学校产生了不良后果。

(四)旅游企业因素

1.目标上的错位。旅游企业以企业赢利为目的,需要服务质量稳定,要求保持员工相对稳定,而旅游管理本科生的实习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为能掌握不同部门的实践知识,要求尽可能地轮换工作岗位。这样的要求经常让实习单位觉得实习生眼高手低,见异思迁。

二、提高实习效果的途径

(一)学生方面

学生要调整心态,做好角色转变,尽快拉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实习前,专业导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培养其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培养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做好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旅游管理业的本科生要正视实习,要把实习当作学习、发展和磨练的机会。在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上,实习生可以从旅游企业提供的培训以及同事的诸多指导中学到许多有用的经验,尽量获得实践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通过对行业的实际人才需求状况,即时调整在校期间的学习,改变不切实际的想法,注重实践磨砺。总之,要调整心态,在实习中做好角色转变,尽快拉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更好更早地融入到实习中去。 "

(二)学校方面

1.选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确定培养目标。鉴于旅游本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开设旅游专业本科的学校在把握市场旅游人才需求的情况下,选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确定培养目标。在旅游业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学生仅靠书本知识无法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学校要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以便更能适应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以缓解当前许多旅游专业教师缺乏旅游实践和经验的状况。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安排专业课教师到对口的旅游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获得旅游相关的岗位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身教”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要加紧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外聘工作,使学生与教师比例适当。

2.学校要切实抓好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如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导游实务等课程安排一定的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操作的机会。

3.做好实习管理工作,全方位保证实习效果。当前普遍存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管理比较松懈的现象,学校与单位互相依赖,学校以为学生实习期间是企业的员工,要求单位对实习生按照企业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实习单位总觉得实习生毕竟不是企业员工,应由学校管理,这给实习生提供了一个偷懒旷工的借口。因而要针对学生在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的不同心理特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实习。在实习前,就应该让学生了解真น正的实习生活,可通过往届实习生传授经验,聘请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讲授行业实际情况等方式,纠正部分学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实习过程中,加强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针对实习地点分散,常常出现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困难,尤其是出现问题较多的第一周,可借助电话和计算机网络双方即时沟通,解决学生思想认识和实习工作中的难题。旅游企业是市场人才需求的“温度计”,最能反映出旅游业真正的人才需求状况,在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做好实习总结,反思旅游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更好结合起来。

实习指导教师身兼指导和协调功能,既是实习学生的管理者,更是业务上的指导者,选拔好的实习指导教师是做好实习管理工作的关键,要做好指导教师的选拔工作,选拔思想过硬、责任感强、业务熟练、知识面比较广的实习指导老师,以便于及时协调好学生、实习单位与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旅游企业

1.校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为实习构建良好的平台。目前全国大规模开办旅游相关专业,但拥有实习基地的旅游院校很少,大部分院校需要依靠旅游企业的支持完成学生的实习。从人才供需来看,旅游院校是旅游人才的供方,旅游企业单位是需方,旅游院校要培养学生,最终要为旅游企业服务,基于这一点,双方完全可能建立一种互惠关系。旅游企业处在市场经济的最前沿,对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规格要求反映最直接,最灵敏,可以为教育提供最直接的信息资源。旅游院校要提高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效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选好实习单位。这种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选择,学校要选择具有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管理经验,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在业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旅游企业,而旅游企业需要选择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实习生,实际上是要求旅游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无疑,在旅游企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的旅游院校才能使学校与企业的长久合作成为可能。

2.旅游企业要抓住机遇发现人才,培养新人。对旅游企业而言,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是企业难得的“聚宝”机会。年轻的实习生们往往思维灵活、悟性较高、可塑性强,能为旅游企业注入新鲜血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旅游企业的发展。例如,旅游院校培养的饭店服务与管理型人才,实习时主要依靠饭店。学生到饭店实习之前,一般都掌握了基本理论和技能,缺乏的是实际操作和对客交流。对于饭店的一般岗位,如果培训、指导跟上,正常情况下学生一个月以后就能独立顶岗操作。实习期内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干的是普通员工的工作,拿的却是基本生活费,饭店降低了人力成本,节约了营业费用。与此同时,实习生在饭店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他们既在饭店工作,又不是饭店的正式员工,因此最容易了解内部管理的情况和顾客的满意程度,以旁观者的角度评价饭店。又因为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评价往往比较准确,也比较客观。重新审视旅游专业本科实习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从旁观者的角度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并予以重视,有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再者,在较长时间内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相互了解、磨合,实习单位完全可以挑选到企业所需的人才,企业通过发现有潜质的本科生,将其纳入企业的人才库,不但可以减少了招收员工成本,而且为企业积聚了人力资源资本。随着我国旅游业与国际全面接轨,大量的外资独资、中外合资旅游企业进入中国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在人才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我国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的情况下,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习生中挑选人才、储备人才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从业队伍的素质,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结语

实习作为旅游专业本科生跨入社会的演练,是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调整自我的过程。随着我国旅游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本科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实习问题的特殊性应引起旅游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在实习阶段,学生既是工作主体,又是学习主体,其本身素质、态度等对实习效果起决定作用,而学校、旅游企业、社会等其他因素作为外因也影响着实习效果。通过学生调整心态,☒学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旅游企业改变认识等途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效果。由于旅游行业对实践教学要求高的特殊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教学应纳入高校改革的重要议程中,更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2]徐福英,刘涛.高校饭店管理专业实习探讨[J].当代经济人,2006,

(11):172-173.

[3]侯国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反思与创新[J].旅游学刊,2004,(S1):143-146.

[4]郑杭生,李强,李路路,林克雷.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王美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2,(06):84-85.

[6]周广鹏.尴尬的酒店管理本科生何时不再尴尬[J].北方经贸,2001,

(10):158-160.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