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对基础教育变革的教师教育改革策略

时间:2024-12-26 13:49:5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论应对基础教育变革的教师教育改革策略 教师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母机,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师资的数量与质素,是我国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教师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我国基础教育的变革趋势,才能不断引领基础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当今对我国师范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教育变革趋势包括:教育目标优质化、教育课程现代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教育手段信息化及中小学教学双语化。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与基础教育发展的五大趋势相适应。应对基础教育五大变革趋势,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可采取以下五个应对策略。

一、与基础教育目标优质化相适应,强化师范性策略

当前,ซ我国基础教育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基础教育整体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与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领衔起草我国《教师教育标准》的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认为,按照新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现在的绝大多数教师不合格。现在我国的中小学老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

一方面,在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化进程中,师资优质可以说是优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学校能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主要看教师素质的高低。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老师素质的教育,你有什么素质,你才能给学生什么素质。一个老师素养很高,那么你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语文,都散发着巨大的魅力,都影响着学生。

众所周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办学形式:高 ﭢ等师范大学;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综合型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专业。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师范教育模式必然从一元封闭走向多元开放;但在我国现实条件下,面对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数以千万计的、庞大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任务,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相对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不仅不能弱化,而且必须强化。强化我国师范教育的基本思路:控制规模,提升层次,明确地位,内涵发展。

二、与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相适应,师范课程综合化策略

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体,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教育如何迎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也是今天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新的课程改革呼唤新型的教师,课程的现代化需要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知识结构的现代化及教育教学方式的现代化。我们不仅要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按照《教师教育标准》重新调整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培养方案;同时要求师范院校加强教育理论课、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改革力度,重视师范生现代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专业特长以及课程研究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师范院校更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把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走新型院校合作①的师资培养和培训道路。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并呈现出高度综合化的整体趋势。这一趋势反映在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上,表现为各发达国家都注重将众多反映科学、技术、文化等最新成果的内容设置到基础课程中,加强普通基础课的地位。与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课程相比,我国目前师范院校的基础教育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太小(约15%左右);专业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过大(约70%左右),且设置单一,内容太专,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需要;教育专业课程比例偏低,选择余地小,且内容陈旧,教育实习和实践时数也不够,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极不适应。教育部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师,涵盖教师标准、教师教育标准、课程标准、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它✄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确立了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将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

为此,我国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综合化。其基本思路是,优化基础课程,深化专业课程,强化教育课程,增加实践课程,使师范教育的课程朝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与基础教育师资专业化相适应,中小幼师资分类培养策略

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迫切要求我国教育实现转型升级,从普及义务教育到追求优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这就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体系结构:重心上移、开放多元,分类培养。

首先,现行师范院校要积极进行布局结构调整,普遍提高办学层次,以提高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从十五期间至今,我国教师培养已基本实现由三级师范到二级师范,并由二级师范向新三级(专科、本科、研究生)过渡。

其次,要大幅度调整师范院校培养模式和课程的设置,要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去构筑新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合理确定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之间的比例,加强课程开发、多媒体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评价、教學实验等教育实践能力训练,要把教育见习、实习、教育调查落实到位。

当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师范教育重心上移,中等师范几乎绝迹的背景下,我国师范本、专科教育均以培养中学师资为主的格局,随着小学和幼儿园师资入职门槛的提高,造成了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中学化倾向十分严重。许多小学校长对师范本科毕业生入职小学教师的诸多不适应现象表示非常无奈。众所周知,由于幼儿园、小学与中学的教育对象和内容的显著差异,对师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目前,我国本科师范院校除很少设置的小教专业和学前专业外,基本都以中学师资为培养对象,造成师范本科毕业生到小学和幼儿园入职时出现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十分紧缺的本

科层次的全科型小学教师又出现入职时的专业对口限制。

为了培养适应不同层次学校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师资,建议直接面向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师资培养的需要,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普通师范院校分类改办成各具特色的师范大学、技术师范学院、初等师范学院、幼儿师范学院。

四、与基础教育手段信息化相适应,信息化手段与信息课程同步化策略

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我国,大数据正由概念进入落地阶段。有专家认为,中国拥有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大数据国家。现代历史上的历次技术革命,中国均是学习者。唯有在这次大数据变革中,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最小,很多领域甚至还有创新与领先的可能。大数据是信息技術又一次颠覆性变革。云技术、物联网和基于云技术和物联网的大数据是教育变革的技术推动力量。在向大数据时代、知识时代跨越的过程中,知识将无处不在。目前,仅就知识传播而言,教育资源正在经历的是平台开放、内容开放、校园开放的时代,这是前所未有的。

教育要适度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师范教育则更需要面向未来教育。早在1970年,美国学者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不仅批评了以哈钦斯为代表的面向过去的教育,支持了以杜威为代表的面向现实世界的教育,更创造性地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教育:小班化、多师同堂、在家上学趋势、在线和多媒体教育、回到社区、培养学生适应临时组织的能力、培养能做出重大判断的人、在新环境迂回前行的人、敏捷的在变化的现实中发现新关系的人和在未来反复、或然性和长期的设想下的通用技能。未来的教育会是怎样的?主流的模式将是:视频成为主要载体;教育资源极其丰富;翻转课堂;按需学习;终生学习;不以年龄划线;远程教育的提法将消失;距离不再是问题,教育在学校之外发生,等等。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由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变化(教育环境、实验场景、时空变化、学习变化、教育管理变化等等),确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

教育手段信息化加速趋势对中小幼师资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为了积极应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普及化的趋势,师范院校的教学手段首先必须信息化,广泛采用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先导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要在师范院校的基本技能课程中强化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能,并将其列入师范院校学生的必达技能。另外,也要改革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的传统教学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基础教育的新课改理念,强化问题教学,注重体验、交流、合作、分享等新的教学方式。

五、与中小学双语热相适应,师范院校开设民族班与双语实验班策略

在我国双语教学可以理解为:英语(或我国少数民族语)和汉语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例如,地理课、数学课、历史课等等)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模式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它是一定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所以,我们实施双语教学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语言条件。对双语教学提出过高的、立竿见影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在我国,由于双语教学的师资严重短缺,双语教学无论在普及程度还是实施水平方面都不尽人意。但是,掌握双语的师范生,其在未来的生存竞争中必然占有先机。因此,从师范教育的超前性出发,师范院校也必须顺应双语教学对未来中小学师资的新要求。

在具体实施中,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师范院校可以อ开设民族班,实施定向招生;或在民族地区的师范院校通过调整培养计划,达到双语师资的培养目标。针对经济发达的沿海或城市中小学出现的双语热,师范院校可以通过在不影响原有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在各年级挑选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参加双语教学实验班,培养一批有较高英语水准的中小幼学科师资。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