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当前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依然未能走出传统物理课堂教学的窠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已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实施的需要。本文根据作者十几年来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从五个不同的层面探讨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创新;素质教育
尽管中学新课改的推行已有十多年了,但大多物理教师仍然“穿新鞋,走老路”,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模式老化,未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实施的需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成为当前物理课堂改革的主要内容。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从五个不同的层面探讨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应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的教学氛围
只有学生在愉快、民主、主动参与的气氛下,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应主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营造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教育情♒景,让学生在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下,自觉不自觉的在头脑中产生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和疑问。首先,教师可以激发想象。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可以打破事物的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因果倒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促使学生思考、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逐层递进。✫物理教师设计问题应由浅入深,逐层递进,上为下之因,下又为再下之因,相互影响和联系,使知识引向纵深。
二、应始终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动机
物理学科由于抽象,是理综中最难于理解的学科。学生们感到枯燥,没有学习兴趣,学习起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很多学生由于物理学习的困难而放弃努力。现代教育理论和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听觉带给学生的知识印象只是一小部分,更重要的还要有刺激的视觉印象,当然还有触觉、味觉等。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有声、光、电,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获得知识,还可亲身体验、看到物理变化的过程。比如在“分子间作用力”的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描述陈述性的知识,而是运用动画制作了一些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投影,学生被有趣的动画吸引住,产生了深入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知识的强烈动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全神贯注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在物理试验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中学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把自然变化现象及其内在变化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学会独立从事实验操作。特别是指导学生物理实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学会与其他同学讨论、研究原理和结论。在做实验之前,物理教师应把实验所用的器材以及实验原理让学生明白,使学生能够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到现象,推导出科学的结论。教师在进行电学部分教学时,应该重点强调安培表、福特表的连接方法,教给学生正负极的连接技巧,使学生能够用欧姆定律测算量程。学生能够在实验课教学中,不但学会实验的过程、方法、技能,巩固物理原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了物理知识,学会了通过现象看本质,学会科学结论的推导论证,从而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物理℉新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就是依据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和落实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把物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物理学科走向社会,将物理学科知识与最新科技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衔接,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情感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追求知识的严密性与系统性,实行开放式教学,有意识的设置一些实践性的问题和讨论性的问题,甚至不预设标准答案,让学生放开胆子去思考,去表达,去争论,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等物理学家们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把学生教育成既掌握物理专业知识,又有基本科学素养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
五、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创新能力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差异很大。对于物理学科中的问题,我通过讨论课让学生各抒己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讨论甚至争论,学生的认识更加完善,表现出很强的互补性。更为重要的是,在讨论时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创造性思维被激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明白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学会尊重事实,相信科学,树立不断勤奋探索科学的观点,这对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