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指导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旗帜。应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引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国家的各种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机关、组织等要定期举行思想报告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力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内涵
教育科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某一种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更加关心£的是人的本质问题,并且指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马克思强调要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他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而这种生产是在智力配合下运用生产工具,生产劳动成果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如果理论的学习不与实际的操作运用结合起来就相当于是纸上谈兵没有一点实际的意义。马克思还强调人体各种机能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面貌的多方面发展。我国的几代领导人对于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是秉承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观念,对这一教育思想进行创新发展,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一系列科学的教育观点。马克思尤其指出,全面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教育不是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所特有的,广大的无产阶级同样有接受教育的权力,有发展自身使自身得以解放的权力。对于人的本质的问题,马克思指出“就其现实性而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总和既包括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生产的关系,还有处理人与人各种生产关系来往的政治关系,反映思想品德、宗教、伦理等精神生活的关系。从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是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新科学技术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人们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机会。
具体而言,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就已阐明许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他告诉我们,人的塑造,推陈出新要尊重复杂性和持久性,不能急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思想观念普及的良好教育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思想观念,文化也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基础之上的;还要重视人的积极性、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政治、经济、人的交往的反作用。尤其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在变革社会生产方式的十条建议中,在第八条提出“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农业方面。”在第十条提出“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在马克思的原典中不仅对受教育者给予了建议而且还提及到了教育者,《在马克思 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认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如此,孔子在几千年前教导众人“吾非生而知之者”,教育者必须刻苦学习接受教育。但在今天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能动的实践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忽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也就是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被忽视了。教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育原则是“平等,互动”。
二、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导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行需要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基础,而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除了保证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物质生活质量,满足人民在社会中享有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权益外还需要保证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满足人民享有的文化权益。对于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难度教之特定群体的学生的教育是有难度的,社会中的群体是分散开来的,并且在这个复杂的群里中存在的不同思想和观念比学校复杂很多,因此对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人的建议如下:
1、国家的各种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机关、组织等团体性主体举ツ行定期的思想报告会
国家机关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定期举行思想报告会,借之以宣传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弘扬我们的“中国梦”,在报告会上对自己所持不同意见观点提出来进行讨论,对自己观点的合理性予以评价,是否符合“四项基本原则”、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正确的要积极利用起来为祖国的建设服务,错误的要及时的改正。尤其是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为重要。然后逐渐发展到国家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个人经营的公司甚至外资企业等社会团体性质的主体,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2、加强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一种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渗透以及人们对这种意识形态的接受都要经历一定的时期,因此,要让社会成员从思想上提高素质最有效的还是提高道德素质。当然,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中国的传统文化所注重的道德修养的意识是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当中的,较之意识形态的教育,道德素质的教育也许更有亲和力。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公民如果对自己的国家缺乏热爱之情那么让他认可我们所宣传的意识形态对他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谈何容易。
3、有效利用社会的宣传渠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近几年对于意识形态的宣传、对于国家指导思想的宣传力度在逐渐的加大。现在,大街小巷的宣传栏,围墙上都印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且这种宣传是与我们国家的传统风俗习惯相结合在一起的,这较之死板的文字宣传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且这使得人们在各种公共场合就接受到思想意识的熏陶,这比起以前单纯的分发宣传册让受教育群体更加广泛化了。当然,还是建议城市中的各种社区与农村中的各种委员会对党各种时期的指导思想刊印成册有条件者可以分发到户,无条件的可以在社区或委员会设立阅读中心公开阅读这些宣传的思想。
4、着力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时代在接受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一时期对他们的思想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只是传播思想知识,不进行政治上意识形态的教育,同时避免社会上存在的错误思想对中小学生的侵蚀。就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来说这是十分不易的,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社会共同努力为中小学生的思想形成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及外部环境。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学校在教育中只是涉及知识的讲解,为今后价值观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在课堂上对国家的具体指导思想进行评价,例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解,只是对这三个层面二十四个字的含义进行解释,但不去具体评价在教师心目中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看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就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视角出发对核心价值观进行评价,不同阶层的人对บ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如果学生接触久了家长不确切的评价日后很难摆脱这种思想客观看待问题。
建立规范的专有的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网站,让学生在网站中学习知识,而不是在大众网络环境中看来自于各方对于我国意识形态的评论,不去干扰学生的思想的纯洁,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日后思想判断打下基础。其次,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更加成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同时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这一时期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思想观念,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知识水平,让他们浏览不同的思想可以形成他们自己的看法。但是此时并非完全可以脱离教师家长自己独立进行筛选判断,学生的思想形成是长期的过程,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起到方向标的作用,不让学生的思想偏离正确的轨道。第三,在大学教育阶段,这一时期要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并且有必要把教育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我们经常宣传“教育为人民服务”,具体是如何服务的,在大学阶段通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联系理论,将思想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大学继续将现有的选修น必修课坚持下去,创新这些课程,使课程更具实践意味,有更多案例的说明。逐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