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教学尝试

时间:2024-12-27 03:05:4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单元形成性评析课,指的是单元形成性检测之后的检测分析讲评课,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型,对其进行实践研究的相对较少,而形成性评析课作为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目标定位、检测卷的编制与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经历多轮的实践研究,也获得一些经验:教学目标定位要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与学会创造;检测卷的编制要体现层次性、连贯性和开放性;教学流程设计要经历自主评析、互助答疑、错例评析和习题辨析等四个步骤,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形成性评析课的教学样式。本文以“三角形”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教学为例,具体分析上述做法。

一、重新定位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目标

检测能够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评析错题,可以弥补学生学习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说,这是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基本目标,但只是评析课的外在表现,其促进后继发展的目标应该是通过评析,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与学会创造。

1.学会反思

对单元进行形成性检测后,教师要及时批改、下发练习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分析哪些方面掌握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可以专门设计“评析预学单”,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我反思。在“改一改”内容中,要求学生独立订正形成性检测卷,圈出仍不会做的题目,第二天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选一选”内容上,选择自己的典型错题,在练习卷左、右两侧订正,写出错误的原因;在“辩一辩”方面,对练习题进行分析,认为哪道题出得最好,并说出理由,或者指出哪道题出得还不够好,要如何修改才更好,抑或是重新编一题。“评析预学单”中的“改一改”与“选一选”主要是反思自己的错例,“辩一辩”则是通过对习题质量的评析,让学生从对题目的评析中折射出自身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学会合作

单元形成性评析课要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对“评析预学单”中学生的自我反思情况进行讨论,基于此再组织集体反馈。为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随讨论内容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小组讨论形式,如对“仍不会”的题目,可组成一对一的讨论小组;对“选一选”中的典型错题,要让小组成员中先♋由错例较多的学生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听后要提出改进的意见。在集体反馈时,教师可以请小组讨论后还不会或有疑惑的学生发表看法,其他组成员进行纠正。

3.学会创造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形成性评析课中的“再创造”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练习题的评析、加工与创编。“评析预学单”中提出要让学生指出检测题中认为“最好”或“不好”的题目,并说明理由,其实是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行独立思考,从认为“最好”的评析中,揭示解题过程中的注意点或关键点,而指出“不好”的题目,更是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其进行改编或创编,这一过程既体现出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形成性评析课中,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创设可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达成查漏补缺这一基本目标的基础上,着力于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与创新

意识。

二、精心编制单元形成性检测题

单元形成性检测题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着评析目标的达成度。在编制检测题时,不仅要求题目能够巩固与检测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能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检测题之间的层次性、连贯性和开放性。

1.检测题的层次性

检测题的层次性是指就同一个检测点要编制出在题型、情境、应用、难度等方面不同层次的题ฐ组,以利于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对相应检测点的理解与掌握。

在“三角形”单元形成性检测题中,教师可针对“三角形的分☁类”这一检测点,编制如下的一组题。

(1)图1被纸板遮住的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2)图2是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后留下的碎片,请推测,原来这块三角形玻璃按角分,它是一个( )三角形。

(3)图3有( )个三角形。其中钝角三角形有( )个,直角三角形有( )个,等腰三角形有( )个。

题目编制的层次性,也体现在检测卷的编排中。为了把分散于各个题型中的同类检测点的题目联系起来,在整张练习卷(8开纸)的两栏中间增加一栏“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解答完每一题目后,认为它与哪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有联系,就可与相应的知识点用线连接,起到纲举目张的

目的。

2.检测题的连贯性

检测题的连贯性是指把不同知识点背景下的习题,在数据选择、思维方式等方面相对一致,以利于沟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单元中两个有联系的知识点,教师可用“一个角是30度”的三角形做基本条件或问题,编制如下的三道题目。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0°,它的顶角是( )度。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0°,那么另外的两个角不可能是( )。

A. 120° B. 30°

C. 70° D. 75°

(3)用5根小棒搭建如图4的三角形架子,这个三角形架子中∠A等于多少度?

数学知识体系中,“概念”是数学的基石,“规则”是概念的综合,“解决问题”是规则的应用,三者由低到高构成相互联系的数学知识结构。所说的各个知识点,都应包含这三方面,它们之间往往通过三者的关系找到彼此的联系。

3.检测题的开放性

检测题的开放性是指检测卷中所安排的部分习题,应能够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形成不同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能求出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吗(提示:可以用画图等方式表示思考过程)?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结论。有的学生会选择一种多边形(如四边形)进行研究,有的学生会列举多种多边形(如四边形、五边形等)进行研究,分别推算出它们的内角和,还有的学生会依据所列举的多边形内角和的推算过程,归纳出求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回答,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与

评价。

此外,在检测卷中,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个“自主创编”的题目,请学生创编一道题目考考其他同学,并在编完后自己先试着做一做,再想一想这道题和本单元哪个知识点有关,在做这道题时哪里容易出错,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并用题目的形式进行展示。一般情况下,检测题的功能主要是检测学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开放性的习题会检测学生是否能够灵活、深刻、全面地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或解释

现象。

总之,单元形成性检测题的编制,要为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与“析”服务。“评”指的是能够依据自己的练习情况,对本单元的学习水平以及练习题本身做出评价;“析”是指通过作业“暴露”学生的思维状态,有利于他们进行观察、分析与思考。

三、规范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教学流程

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决定了教学的复杂性,正是这一差异性为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提供了课程资源,教师可以采用课前学生“自主评析”、课中“互助答疑―错例辨析―习题评析”这一教学样式。

1.自主评析

一般情况下,学生拿到批改后的形成性检测卷,比较关心自己得到的等级,哪些题做错了,针对这一心理,教师要在下发批改后的作业时,下发“评析预学单”,请学生按照“评析预学单”的要求,自主地对本次练习情况进行评 ☻析:纠正错误、提出疑问及做出评价。

(1)自主分析错题

学生自主分析错题的时间估计在4~5分钟。通过“改一改”与“选一选”,让学生在课前自主修正错题,分析错因,从真正意义上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这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的知识点分析理解题目,建构起单元知识网络,圈出自己不会做的题目,为课堂上“小组答疑”提供讨论的素材。

(2)分析班级典型错题

学生完成班级典型错题分析的时间在6~7分钟。教师要在课前统计整理出班级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结合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编制成“典型错题”让学生课前预习,分析错因。通过这样的分析,一是有助于找出思维误区,直达病灶;二是有助于对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再次梳理巩固,掌握解题技巧;三是有助于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为组员间的互相讨论和解析提供基本的学习素材。

(3)尝试评题编题

让学生当小专家评题编题,这一内容需要5~6分钟。通过让学生“评一评”哪道题出得最好,哪道题出得不够好,可以如何修改,让学生的评析过程更加多元化、活动化,促使他们深入剖析试题,有效发挥创造力。根据自己或班级的典型错题创编一道题目,不但能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还有利于他们抓住自己的薄弱环节巩固练习。

2.互助答疑

在自主评析的基础上,对于还有疑问的,教师可安排互助答疑环节,分成小组与班级两个层次进行合作学习活动。

(1)小组答疑

在小组答疑前,教师可提出小组学习规则,如每个小组选择组内的典型错误,按错题从多到少的顺序发言,逐条分析每一道做错的题目;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帮助、补充、提醒,并把思考过程写在小白板上;遇到相同的错题,只需要在第一次出现时集中讨论清楚即可。学生要在小组内或一对一,或小组讨论来解答组内同学提出的疑问。对没有疑问的学生,也可在组内结合具体的题目,交流学习心得。每个小组都应准备两块小白板,既可以在小组交流时使用,也可作为集体反馈时的展板。

对于小组合作,如何做到有效,一直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要进行合理分工,确定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固定与轮岗兼顾,明确各个组员的职责与任务。在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顺序,先解决组内的集中错误,讨论板书说理,然后解决组内错得较多同学的错题。

(2)集体解疑

对一般性的问题,在小组答疑时就可得到解决。但对一些较难的问题,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可能还会有疑问,或者从同伴那儿并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这时学生要勇于提出来,借助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集体解疑,是组际交流互动的一个过程,是小组交流的拓展与延伸。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引导、总结与点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提高形成性评析课的效率。

3.错题辨析

不可否认,在互助答疑时,学生更多地会关注自己的困难与困惑,但从班级整体典型错例与单元重点难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则需要教师的预设与组织。因此,在批改完单元形成性检测卷后,教师要对检测卷中的错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整理,遴选出班级中的典型错例。对这些典型错例,在自主评析时进行分析,对没有在互动答疑中提到的典型错例,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进行错例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

教师选择的典型课例要有明确的知识点指向,在对典型错例的反馈过程中,就可以回忆单元知识,并通过板书建构起单元知识结构。这样的结构图,由题目引出知识点,再由知识点进行联想,实现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数学题目的相对应。

4.习题评析

评价习题的好坏,之前是教师的工作,现在可作为教学资源,由学生来评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对这一内容,学生在“自主评析”环节已做了准备。教师可以在课前学生上交的“评析预学单”中对他们的评价情况做一个大致了解,在学生完成的预学作业中可以看到他们对题目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题出得好,但也有的认为题出得不好,并各自说出理由。

对教师精心准备的检测题,学生可以“品头论足”,体现“教”与“学”的平等地位。对学生提出的“批评意见”,教师应虚心接受,对一些“不合理”的意见,教师也要在肯定其想法的同时,说明自己的用意。

教学实践中,单元形成性评析课作为复习课的一种特殊形式,要从三维目标出发,结合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特点,生动有效地组织教学。具体地说,在知识技能层面,实现查漏补缺,即纠正检测卷中的各类错题,举一反三,杜绝类似的错误再次出现;过程与方法层面,学会交流、反思,即对检测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可用多种思路解答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反思优化;情感态度层面,做到自觉、求助,即对于检测卷中出现的一般性错误,要自觉订正,对仍有疑问的题目要乐于求助同学或教师。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