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摘 要:中国山水画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是其在中国画坛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本文简要概括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表现理论的形成,并从象外、情感、空灵三个方面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加深人们对于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理解。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意境;意境美;表现特征
中国山水画可以说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代表,意境则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所在,中国山水画所呈现出来的意境美被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融合了许多传统的思想元素,其体现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诉求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和向往。
ฏ一、中国山水画意境美表现理论的形成
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来看,历朝历代的山水画名家都把自然界中的事物作为表现的对象,在自然界中寻求事物的运行规律,并追逐自然的曲线之美,然后通过与画家自身的心灵感受相契合,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曾提到:“中国艺术的冲动,发源于山水”。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是将“道”作为事物的运行规律,用“气”表现自然界万物的形态,探寻宇宙万物的和谐与统一,这也构成了广义上的意境观。随着“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入人心以及绘画技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画家认识到了意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意义。而且,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理论从整体上来说,大多主张表现意境,突出画家的主观感受,然后通过各种绘画技法,并依托事物在现实中的具体形象,在“虚实结合”中将思想中的意境呈现到山水画作品当中。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表现极为重视笔墨与构图的形式,并且,在意境创造上,出现了“造意”与“写境”两种形态,前者侧重表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以意为主;后者侧重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情景交融表现事物的运行规律。宗白华先生将意境表现明确划分为直观感相的渲染、生命活跃的传达与最高灵境的启示三个层次,也由此,较为完整的意境观便形成了。
二、中国山水画中意境美的表现特征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大多是以奇伟、宁静、淡泊、幽远、空灵为主要形态,并表现在山水画创作当中,画家利用境生外象、☣寓情于景和物我合一等方式,传达作品的意境美。因此,我们可以ณ通过把握意境美在象外、情感、空灵等方面的表现特征来解读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象外之意”
所谓的“象外之意”顾名思义就是除却山水画所呈现出的客观意境美之外,从直观角度感受到的更深层的审美体验。从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外象方面来看,象外之意具有着含蓄的特征。在中国山水画的鉴赏过程中,含蓄的山水画画面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与回味,正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当然,要通过含蓄的特征来表现出具有意境美得像外之意,就要求画家在创作山水画作品时要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并将自己的感受、追求、理想等精神寄托融入到山水画作品当中,同时,这也是优秀山水画作品的蕴藏所在。另外,象外之意的表现还需要依靠一定的空间境象。画家为了在作品中凸显某一具体形象,通常会在画面创作时运用散点透视法来营造一定的空间境象,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从而适应内容变化的需要。杜甫的《望岳》中提到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情景交融”
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情景交融”即是指“情”与“景”的和谐统一。这里所说的“情”是指山水画创作者和鉴赏者的情感,“景”就是山水画所描绘的景象,这两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关ღ系,才会产生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山水画的意境源自于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山水画意境美的集中体现,从审美角度来讲,意境美的主要表现更多地在于“情景交融”基础上的“象外之意”,两者缺一不可。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画家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融入到描绘的景物当中,在无限的遐想中,为景物增添一层情感色彩,并通过心与物彼此作用,激发画者的创作灵感与心灵共鸣,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画者的“心”与自然的“魂”相融合,就构成了画家笔下所描绘的“世界”,这便是渗透万物运行规律及自然精神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空灵之境”
中国山水画意境美表现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空灵之境”。何谓“空灵”,“空”即“虚”、“灵”即“实”,空灵指的并不是虚无缥缈,“空”与“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空”以“灵”为依托,“灵”以“空”为基础,虚中有实,实中含虚,就好比“镜花水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对空灵之说的最好解释。具体表现到山水画作品中,空灵之境的营造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画者运用一些具体的表现手法或绘画技法,譬如留白、空白、简淡的表现手法以及笔墨技法等,对作品画面的虚实关系和空间构图作出一定的处理,使作品具备空灵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则是指画者自身的空灵心态,它能够赋予作品以空灵的韵味,同时这也是山水画意境美的基础。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恰恰能够说明这一点,画者要以一种宁静、淡泊的心态进行创作,才有可能画出具有意境美的作品,并以此抒发胸中之意,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2] 赵钢,郭芳. 山水画意境理论在当代的发展[J]. 大舞台.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