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退色的光环
我国史学太斗郭沫若先生赞道:“张衡,东汉末叶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两京赋在汉代文学中有优越地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殊不知,《南都赋》则是张衡《两京赋》以外的名著之一,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
在《南都赋》里,他写了“于显乐都,既丽且康”的南都的地理形势,崇山✞峻岭、游浪长河,山明水秀。宜人景色,珍宝矿藏;丛笼树木、走兽飞鸟、水族龙蛇、瓜芋菜蔬、山果香草、厨膳佳节、各种美酒以及“献酬既交的宴会,载歌载舞的跋祭”,放马驰逐的田猎。多姿多彩的游乐及历史渊源,官室旧庐,先朝遗风、皇家气魄,更叙ฆ人事变迁,、德风功业……真是一幅广阔无垠的丰富多姿的艺术长卷,民俗民风的充分展示,多侧面地记载了汉代南都的社会历史,无论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美学、地理学、文学史艺术史来看都是极难得的珍贵资料。
在他的笔下,南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夏朝时就已经立国封户,春秋时改名宛城,后称南阳,因位于京都洛阳之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北有雄伟峻拔的伏牛山,东有起伏连绵的桐柏山,西有地势险要的武关,南有奔流不息的汉水,土地肥沃,人杰地灵,久负盛名。张衡在论到南阳时云:“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流沧浪为隍,廊方城而为塘。”张衡所说的南阳,东西皆有关山之便固,并有汉江作为它的城壕,又有方城作为他的外城,说明是一个险要便固的好地方,加上南阳这个地方是南北交通的要冲,东西往来之孔道,所以汉代诗人咏唱着“驱车驽马,游戏宛与洛。”可以想见当时和洛阳之间的轻车联翩,游客往来,络绎不绝的情景。同时,南阳平原,水利发达,坡田很多,农业繁盛,正如张衡在《南都赋》中所云:“ฝ其水则开窦流,津彼稻田。沟浍脉连,堤塍相朝云不兴,而潢潦独臻。决渫则,为溉为陆。冬夏,随时代熟。其原野则有桑漆麻苎,菽麦稷黍。百谷蕃庑,翼翼与与。”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成为历史文化发展的基地。
南阳山川峻岭,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且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在张衡的《南都赋》中描写南阳地势险要,四通八达,保藏多独玉为名,还有铜、锡、铁各种彩石,山势挺拔耸立,相互偎依,苍苍茫茫,歪斜崎岖,矿浆玉液,谷缝流潺,巍峨的昆仑山,不能把它分开,强劲疾风也休想翻越。树木则有青松、香พ怪、樱桃、红枫、香柙、桐树、黄桑等盘根错节,干挺叶连,绿叶片片向上,满山花果累累,还仔细描写了竹类、河流、池塘、草类、飞鸟等,可谓是手法独特,精妙绝伦。
在描写水利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开窦洒流,浸彼稻田。沟浍脉连,堤塍相朝云不兴,而潢潦独臻。决渫则,为溉为陆。冬夏,随时代熟”。说到水利不免想到张衡所生活的时代。公元69年(东汉明帝12年)汉朝选任了水利专家王景、吴昊等共同负责修治黄河,调动了几十万农民,对河南和山东的河道大加整理,在王景的详密计划下,“高度地势,凿山开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一水门”《郦道元水经注卷三・ 河水》,刘汴渠的水通适当地流转,避免河水崩溃堤岸,造成灾害。西起今河南省荣阳县,东到今山东省博兴县西千乘海口,长达1000多里。修筑河堤“费以百亿计”。这一空前伟大的水利工程,到公元70年冬天宣告完成,皇帝亲到黄河岸上巡行,下令沿黄河各郡国都高立“河堤员吏”管理水利。这可以说是东汉初期中国国力向上发展的强大体现。因此在《南都赋》中形容为:凿洞分渠,灌溉田地,渠沟相通,堤洼相连,干旱不雨,引水溉地,冬夏,堤时成熟,适时播种,免受损害。
拿张衡自己的话来说。南阳,不愧是汉朝旧都。光武帝刘秀的起兵之地,夏时就迁居南阳郡鲁阳县。经过夏、商、周三代,到汉朝又开始昌盛,这不单是靠祖宗的美德,而选择一个好地方也很重要。就近说,南阳是万古第一名相诸葛亮的十年躬耕地,十四岁时随叔叔颠沛流离来到紫山脚下、白水岸边的卧龙岗,胸怀韬略,自比管仲乐毅后随刘备出山成为流芳百世的卧龙先生;远的说,光武帝考侯,对地势的选择就很注意,他感到南方春陵下显,难以久居,于是迁居南阳瓦店八里铺,以致使汉高刘邦,光武皇帝刘秀能重整家邦,光宗耀祖,当了东汉的开国皇帝。看来,此都神伟,既能启上天之心,又寐先灵之意。除此之外,还描写有华丽堂皇的天子卧室,亭台楼阁,异常壮观。光武帝住在这里逍逍遥遥,终日享乐。章陵祠下郁郁葱葱,青庙寺内幽静清雅,真乃祖先降福,万世兴盛,永不衰败。
张衡热爱自己的家乡,细致入微地描述着自己家乡的历史、山川、景色、物产、民风、民俗……倾注了不少心血。他在诗赋、抒情小赋的新形势或创制新体七言诗三方面的贡献,更是在我国文学史上都是时代的丰碑,为南阳人的骄傲。
张衡还是一个忧国忧民、勤奋刚直的杰出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赋中体现了深厚和鲜明的爱国性,具有深沉而真挚的感情,精炼而富有文采的语言、美妙动人的想象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无论是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无异,他的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张衡的赋中,除了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现实主义的倾向,清新生动的语言和大量吸收民间文学等特点外,尤其值得重视的则是它鲜明地刻画了张衡的崇高品质,科学思想和伟大人格,这品质和人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光照后世的楷模。
总之,张衡的文学成就是可以与他的科学成就相媲美的,熠熠闪光,交相辉映。这些精美瑰丽的诗、文章,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收到人民的欢迎,而且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的冲刷,大浪淘沙,依旧闪烁着灿烂的光辉。从古至今,在祖国以至人类的文化史上,都有着很高的评价。我们要学习、继承,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创造今天的具有时代精神的民族文化。就要像张衡那样:“如川之逝,不舍Ⓐ昼夜。”不畏艰险,勇攀高峰,为家乡、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