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思维培养通道的立体化策略
恩格斯曾经将思维赞誉成“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从教育学的层面上看确实如此:思维是建立在心理学认知之上的,即使仅考虑其狭义定义,也大大超出思考的范围,而更强调了头脑活动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语文知识是大脑与各项感官功能相互配合,依靠语言形式予以认知及表达的系统,该系统对于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仅依靠单线的、片面的思维体系,是难以有效地将语文知识迅速接受到认知范围之内的。因此我们必须强调语文思维培养通道的立体化,也就是以学生思维独立性为纲,以想象思维培养为目,以多种思维共同促进为发展的新型思维教育模式应当及早确定下来。
一、学生思维独立性是思维通道立体化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传达必要的思维方法,这是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教学☃手段,是增强学生能力的核心途径与重要原则。而若想满足基于教学改革的思维通道立体化要求,则必须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独立性意为学习者擅长独自提出富有创见的问题,并基于自身思维处理决问题,而不单纯地接受或者模仿教师及他人见解,也不随意肯定或否定✡一种观点,能够对观点提出疑ธ问、独立探索。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独立性主要可从下述三点着手。
首先,鼓励怀疑。只有善于怀疑、见微知著,才能以此为基础锤炼思维的真知灼见。比如在学习到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作者写“西山宴游”,但是为什么从“自余为J人”开始呢?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读了全文,并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之后,便可以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宴游这看似乐而忘忧之举,带着随缘任运的色彩,实则并未摆脱“惴”的阴影,为后文“始得西山”所形成的心弦激荡、心神超脱进行铺垫,起到了借宾定主之功。鼓励怀疑、倡导发现,让学生在读£书无疑处存疑,会使他们产生更多的收益。其次,提倡否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改换角度进行思考,比如可能会有学生在作文创作中提到“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句俗语,看似随遇而安,实则处事消极,给自己的不够努力找寻客观理由。对于这样的承认观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敢于否定,正确评价。否定既有观点不但要有见识,同时也要有胆量。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思维能力,同样是养成独立思维的必经之路。再者,引导自变。惟其自变才能更新,也就是在接受知识过程中不能拘泥成见,要做到从善如流、从恶如崩。在知识的再认识中,学生应当主动了解既有知识体系里面的不合理成分,从而随时改变更新,增强认识水平。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正日趋成熟,更要有自变思维加以辅佐,才能使独立思维品质走向完善。
二、学生思维想象力是思维通道立体化的保障
想象力较知识更重要,这已经是得到了教育界、科学界所普遍共识的观点,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ศ全部既有知识及可能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尤其注意发掘学生自由想象的潜力。想象是学习者头脑中已经存在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而呈现的新形象,它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以知识体系中旧有材料为基础所形成的,但是却暂时没有在学习者现实生活中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象是超出现实的,是现实的虚幻表达。有人对美国数十位数学家进行采访,这些数学家几乎都承认:他们的创造性工作,绝大多数时间是付诸于想象的,可见想象对于思维的帮助。我们强调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通道的立体化,想象之力不可或缺,这其实还牵涉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即它有艺术的灵感在内。宋代文学家苏轼曾经说文与可画竹,“……振笔急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强调了绘画时想象的重要性,而语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立体思维,应当首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机会,使其形成印象、储备知识,并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进行深入的探索。比如在学习到《阿房宫赋》一文时,文中首句即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是何等的声势气魄,教师出于使学生理解全文意蕴的目的,即可引导学生放纵想象,用自己的文笔详细描述“秦王扫六合”的声威,描述他统一天下后的自得心理。
三、学生思维多重性是思维通道立体化的表现
思维的方法非止一端,其分类方法也表现出很大差异,比如可以将思维划分成单一思维和多元思维;同一思维和相异思维;正思维与反思维;静思维与动思维等等。对于学习高中语文知识来说,思维的多重性将会发挥更大的效果。若是仅采取单一思维模式,将会导致思维简化、平面化的不利局面。因此综合应用多种思维模式,才能有增强思维训练、完善课堂教学的效果出现。美国心理学家捷尔弗特说:思维本身即具有发散、变通、辐射、流畅等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者本身的思维特点受到限制,我们强调思维通道立体化,就是要让学生受到限制的思维重新回到原始状态,也就是能够自主从多个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思维,这是极有必要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之所以要这样做,其原因还在于考虑了学生与文本作者的疏离性。一些文学作品的作者离现在时代比较久远,其文章背景、内容、意蕴等皆不易理解,思维多重性得到体现之后,学生思维便更容易同作者思维产生交集。当学习《红楼梦》《水浒传》这样的长篇巨著节选时,多重思维便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瑰丽多姿的名著世界,即使在学习李杜之诗、苏辛之词时,多重思维同样能够让学生在寥寥几行文字中体会到作者的无限情感。比如在学习到李密的《陈情表》一文时,多重思维的利用率便很高,在接触“少仕伪朝”几个字时,教师鼓励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发表不同见解,首先,从当时的政治环境来考虑:李密此言是真实的,还是迫不得已而说;其次,从行文艺术来说:李密此言是成功的,还是白璧微瑕,能否起到应有的以情动人作用。此外,还可以从文字的角度、历史的角度多重切入,让学生的思维自由运动,自由发挥,达到畅所欲言的效果。
最后有一点值得特别强调:我们关注思维训练,并非意味着对知识传授空间的挤压,也并不是不重视知识传授,恰恰相反:无论是哪种形式、哪种目标的思维训练,均需依赖扎实、稳妥的知识传授为基础,只有知识传授到位,或者在思维训练中同时强调知识传授,才能保证思维训练目标的准确性、过程的严谨性。总之,培养会思维的人是语文教育的宗旨之一,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营建课堂世界,将思维训练成功变成水到渠成的自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