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互补 错位发展:西咸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1)论文
[摘 要] 西ม咸一ก体化是经济发展重大的战略部署,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要按照优势互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思路来进行产业布局、产业聚集,实现产业升级、资源共享,带动两市经济共同发展,为陕西和西部经济发展发挥经济增长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 西咸经济一体化 产业发展 优势互补 错位发展 西安、咸阳两市无论是在陕西,还是在我国的西部地区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两市经济发展对陕西和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两市的经济一体化所形成的经济增长极,能够带动陕西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短陕西和西部地区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两市的经济发展很快,对陕西和西部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两市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布局趋同、产业规模偏小的现象,严重限制了两市资源的有效利用,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因此,两市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应按照优势互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思路来进行产业聚集,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两市经济在融合中快速发展。
一、西咸经济一体化中两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中的障碍 1.产业趋同现象严重,资源利用效益不高 西安咸阳两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产业基础来发展的。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产业发展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市所形成的产业发展格局,很难适应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要求。由于两市在经济发展中,受行政体制、经济体制以及财力等原因所限,很难从根本上对原有的产业格局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只是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进行延续式的发展。
从目前来看,两市产业趋同现象严重。如西安咸阳两市的纺织产业、电子产业、机械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医药产业、化工产业、电力产业都是如此。
严重地限制了两市的产业做大做强。 2.两市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优势难以互补 由于产业趋同化严重,两市在同一产业方面难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各个国家依据本国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并进行贸易,从而在贸易中获益。同理,一省的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布局的前提依据也应是比较优势。
各地区只有依据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来配置产业,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充分发展,进而使两市的经济得到协调发展。而西安、咸阳两地产业结构的趋同,违背了按照比较优势来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不仅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会扭曲产业结构,使两市的产业结构的优化难以实现。
优势难以发挥,资源难以有效利用。 3.产业规模化不够充分,规模经济难以发挥 根据规模经济理论,产业规模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收益。
没有适当的数量规模,也就没有最佳的经济收益。规模经济要求一定程度的产业集中,企业的规模要达到一定的产出数量水平。
而西安、咸阳两地产业结构的趋同则意味着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撒胡椒面”,把各地有限的资源用来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摊子铺得太大,财力过于分散,不能形成规模经济。 4.统一市场体系没有形成,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严重 统一的市场依赖于社会化的合理分工,而在产业结构趋同的条件下,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和产品的销售都很容易形成地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
其结果是区域间的经济要素无法自由流动,一方面保护了区域内的落后产业,另一方面使全省范围内产业结构不能优化,导致整体经济效益下降,两市一体化进程推进缓慢,整体经济优势没有形成。
二、西咸经济一体化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理论和实施 1.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理论 两市经济发展优势互补就是要发挥西安文化密集、科技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行政地位、国家区域政治中心地位的优势,以及咸阳市在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煤炭资源、交通便利资源、电子产业制造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使两市的优势加厚、延伸、扩展,充分溢出和吸收,实现培增效应,推动两市经济总规模的快速增长。错位发展就是两市要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突出特色,避免互相恶性竞争,在同一产业、同一项目上,两个或多个主体各自规划,跟风发展,重复建设。
如西安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招商引资、高科技方面具有优势,在西安咸阳的整体发展方面,应由西安作为主体,在两市范围内进行城市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咸阳在纺织产业方面具有发展优势,两市的纺织产业发展重心应放在咸阳,这样两市才能实现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实现两市的错位发展。
2.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在西咸经济一体化中的实施 根据优势互补、突出特色和错位发展理论,西安咸阳两市应在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产业、医药保健产业、农业等方面充分实现产业整合,推动两市经济一体化建设。
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西安与咸阳两市应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通过加快行业重组和企业联合,积极推进输变电成套设备、通讯设备、大型工业风机、纺织机械设备、制冷设备、通用机床和矿山、冶金、筑路、农业机械及节水灌溉等专用机械装备的技术进步。
西安应当积极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脑集成控制技术,重点发展新型输变电机检测设备、智能化数控机床、自动缝制设备、新型制冷设备、模糊变频、新型数显装置、先进扫描成像系统、高灵敏传感器、电子防爆装置系统、智能化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促进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着眼于我省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做大,可规划考虑在西安—咸阳都市圈内,将六村堡绕城高速公路西段以西沿咸阳世纪大道布局,在世纪大道路以南划定200平方公里,作为我省未来20年装备制造业的预留发展空间。
二环路以内及附近和城内大中型企业的扩建和合资搬迁、市区中小工业企业的改造搬迁、新的招商项目落户、开发区产业存量的调整、对国家限制和淘汰产品的劣势企业的改造、转产和搬迁等,必须与装备制造业的重新整合相结合,要按照全省统一规划的总盘子、行业和专业化产业积聚的原则,分别统一迁入配置在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咸阳应以信息产品和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作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计算机硬件产品。
重点发展锂电池、片式元器件、光传输设备、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传感器、偏转线圈等新型元器件为主的基础电子产品和通讯电子产品,以电视广播发射机、彩色显像管等设备为主的数字视听产品,促进彩虹、康佳、偏转等优势企业规模扩张,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基地。电子工业已成为实力较强,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新兴产业,全国最大的彩管厂——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等13家大中型电子企业集中于市区西部,其年产值占全省电子工业的进一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子城。
咸阳是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50个重点城市之一,为了紧紧抓住机遇,咸阳政府应当积极打造国家级显示器件产业园,并加快建设超大屏幕彩管玻屏生产线,加快液晶显示器生产线、电感器军品生产线和数字化彩片磁心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进程,做强四达公司客车生产线,陕西华兴公司黑色铸造生产、汽车零部件✘生产线等一批机械工业项目。
纺织产业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咸阳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方棉纺、毛纺、化纤、印染、服装、纺织机械及纺织科研门类齐全,相互配套的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
年产值占全省纺织业的1/3,已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根据区域优势理论,由于各地区之间在社会、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地区之间在社会、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方面的发♚展速度也常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相对优势就产生在这种差异之中,一个地区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越优越,这种相对优势在经济发展中表现得就越明显。因此咸阳应在具有区域相对优势的条件下,可利用其在纺织、电子等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获得相应的经济规模和发展空间。
医药保健业的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咸阳以现代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为重点,加强医药康复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的开发生产。
重点抓好步长制药公司、505药业公司、摩美德制药公司、西北医疗器械集团、白鹿制药公司等10个制药和医疗设备项目建设,开发生产生化医药、医疗保健品、中成药和医疗器械4大类28个主导产品。形成医药生产基地和科研开发中心,壮大医药工业实力,争取医药工业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
通过全面推进医药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武功博瑞中药生产,等医药产业项目,整合医药产业资源,壮大医药产业规模,打造全国医药保健品生产基地。
农业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咸阳是陕西主要粮、棉生产基地,有耕地41.54万公顷,全市有9个省级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和6个国家级优质商品粮基地县,人均产量居陕西之首。
杨凌示范区成立7年多来,依托区内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紧紧围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为资本与知识的对接、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搭建稳固的支撑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林牧、良种繁育、生物制药、环保农资、绿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已经落户杨凌。
外商投资企业从1999年的3家,发展到目前的18家。区内有21家企业取得了外贸自营进出口权。
咸阳应当立足这些基础,发挥优势,以新型方便食品、乳制品、果汁饮料为重点,发展食品工业,建成陕西食品工业基地;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深、精加工基地。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把杨凌建成第一个国家级绿色产业基地。
总之,推进西咸一体化是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内容。西安、咸阳两市要有清醒地认识,抛弃两市联合合作的观念,建立两市融合共赢得发展新理念,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一体化,提高两市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推动两市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赵广信 刘总理 李慧著:陕西关中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西咸一体化有关情况的汇报[R],2008年3月 王学东:建设渭北产业聚集区.[R]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发展,2008年4月 李慧:对西咸经济一体化产业布局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