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德性观视野下的生成运气

时间:2025-01-13 20:49:5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威廉姆斯曾说道德给不公平世界的一种慰籍,然而由于生成运气的介入,似乎我们在道德上先天的就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这在一定能程度动摇人们的道德信仰。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优良品格的理论家,对人类的运气因素有着独特见解,本文将从他德性理论来探析由生成运气而来的道德困扰,以期释疑人们的焦虑。

关键词:生成运气;德性

一 、生成运气及其焦虑

依据内格尔的定义,生成运气,即你是哪一种人的运气,这不仅仅是你有意去做什么的问题,而且也是你的倾向、能力和气质的问题。而这样一些未受控制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成运气对我们的日常道德观念,尤其是对行动者道德上的赞扬或责ภ备所赖以支撑的道德根据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为,我们责备一个行动者是缘于他做了他本可以避ฑ免做的事情,他或者是由于本可以避免的疏漏而做了该错误的事情,或者是出于其志愿的选择而做了该错误的事情,无论如何已被做的错误的事情是他可以控制或可以避免的事情,而事实上他没有控制或没有设法避免,所以遭受了我们的责备。对赞扬来说也是同样的,我们赞扬一个人,是由于一方面行动者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好的结果,另一方面,行动者的行为是在他有意识的选择和控制下完成的,我们不会赞扬一个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明确的选择和意识的行为的行动者,就算他的行为可能实际上造成了好的结果。

二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

亚里士多德依据于灵魂的二分法把人的德性分为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二卷中,他说,我们的理智德性主要是通过教导来形成和培养,需要的是经验和时间,而伦理德性是从习惯中产生,所以我们只要把习惯这个词语略加改变就能够得到伦理德性这个名称。

首先,我们就习惯这个词来分析。希腊文“习惯”一词的写法是ethos,其字形上的相似更多地反映了词源学上本义的同源。根据德文来说,“习惯”和“伦理”的词根是“居住”(Wohnen), 有居住之地、居住之所的意思。所谓习惯、伦理就其本意而言,就是对人的“居所”的意思,这种意思只为了敞开“存在之真理”,海德格尔把它看做“原伦理学”。但我们这里是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第二卷引出的,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是从习俗的意义上来使用的。亚氏说伦理德性源自习惯,因此既非自然而然也非凡自然,苹果的本性是下落,没有什么习惯能够把它变为向上运动,就算你无数次地把他向上抛,想让他改变习惯都是枉费功夫。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伦理德性不是先天的,也改变不了先天的属性。我们与生俱来所拥有的东西只是作为一种潜能而存在的那种东西,德性的不想自然感官知觉,他需要通过活动来实现。德性则相反,我们事先施行德性活动,然后才获得了德行。(尼1103A30――1103B)就艺术家是先从事了艺术活动然后才成为艺术家一样。因为我们必须在技艺活动当中,才能学会技艺,在制作活动当中,学会制作:在建筑活动中,成为建筑师,在演奏竖琴过程中,成为竖琴家。因此,伦理德性是经由习性后天养成的。

其次,德性的具有与践行。德性虽然是德性拥有者的一种主观品质状态,但它不只是德性拥有者所处的一种状态,它同时必须是德性拥有者依据这种状态来采取相应的行动,处理相关的事物。对此亚里士多德明确说道:

我们的学说同那些主张幸福在于德性或者某一种德性的意见相一致,因为合德性的活动就算作是德性。只是,幸福究竟是具有德性还是运用德性,是具有单纯的德性品质还是德性的实现活动,还是存在不ช小的区别。因为一种品质,即便在一个不会做出什么善事来的人身上也是能够存在的,例如在一个睡着了的人身上和完全不活动的人身上也是有的;相反,在德性的实现活动中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它必然(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引者)要行动,要高贵地行动。就像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取得胜利桂冠的,不是外表最美、最强壮的人,而是奋力拼搏的人(因为只有从他们当中才产生获胜者)。所以,在人生的美好和善良事务中,也只有那些行动正当的人们,才能赢得胜利。①

由引文我们能看出,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具有德性”和“践行德性”。“具有德性”是德性拥有者自身所具有的某种品质状态,即便当他睡觉时也具仍然有,而“践行德性”则不只是要求德性拥有者具有某种品质状态,并且其必然要依据品质状态来行动。只有当行动者不仅有某种品质状态,而且还必然按照这种品质状态来行动,我们才称他拥有德性,是一个有德之人,而如若仅仅只具有某种品质状态,却没有相应的行动,就不能算做一个有德性的人。显然,德性是对“践行德性”而言的。这里的“必然”是很重要的,它表明德性是指涉行动及 Ü必定要在行动中实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倾向。行动者如果只是主观上具有慷慨的品质倾向(如他主观上认为慷慨是一种好的品质),却至始至终没有在实际行动中显露出慷慨的行为,那么我们不能说他具有慷慨的德性。

三 、德性视角下的生成运气

从亚里士多德伦理德性的角度来说,人的德性是乃是后天习惯养成的。因而,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不是先天就注定的。即言之,我们是什么是由我们自己造就的。这样,人自身以什么样的行为来塑造自己就显得非常重要。德性是从长期的相应活动中形成的,这就决定了这种品质状态:一方面其形成是很不容易的,两一方面,其毁坏也是很困难的。通过把天生的自然倾向与后天培养的倾向区分开来,我们看以看到亚里士多德在生成运气对道德的影响问题上的回答。首先,对天生具有向善行为的自然倾向的行动者来说,他们的行为表现与那些具有真的德性的行动者的行为表现是一样的,但是他们两者处于不同的德性状态。真正具有德性的行动者的德性行为由于他们的行为是出于行为自身而被行动者有意识地选择的结果,天生具有向善行为倾向的行动者的行为只是出于他们天生的自然倾向,而天生的自然倾向是由他们自己所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因而是一种运气的结果,我们前面提到的“自然善”就属于这种情况。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只有真正的出于德性的行为才具有道德判断的价值,而外在的符合德性的行为固然是一种善的行为,但却不是真正德性的行为。这里只可以肯定的是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真正出于德性的行为才是德性行为,这就是说被认为是有德性的人不光要做出德性的行为,而且要具有对应的德性品质状态。而对于那种天生具有向善行为倾向的ณ行动者的只有外在的而无内在的对应德性品质状态的德性行为,应如何从道德上加以评价,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是很清楚。因此,由于生成方面运气主要是在天生的自然倾向方面发生影响,亚里士多德把真正的德性划归到后天需要经过不断地努力才能加以发展和养成的品质倾向领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生成方面运气对一个人成为有德性的人的影响。

四、结束语

德性从久经的历练中发展、形成,我们看到了那种积极自为的努力行为中的人性光辉,人总是自己造就自己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美德是对于任何一个自身没有残疾而有能力的人都应该拥有的。因此,就自我造就而言,道德对我们来说仍是不公平世界的一味精神安慰剂。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