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究
作者:李正楠 王淑琴 孙克新
摘要 随着我国 现代 企业 制度的建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成为客观要求。客观地 研究 和探讨内部审计的 发展 趋势对于积极探索新的审计 理论 框架、防范审计风险、培养内部审计人员新的审计理念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内部审计;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探讨
内部审计是 经济 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产物。并在一定的 历史 环境下,随着 社会 经济发展状况、组织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冲击。 电子 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单位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 ,特别是 计算 机 会计 信息系统的广泛 应用 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使内部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当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国家审计机关和各级地方政府审计机关的组织、推动和指导下,以及各部门、单位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内部审计在组织建设、人员配备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必须性也得到广泛认同。审计☒监督制度的实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监督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保证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的审计事业恢复较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缺少历史经历的积累,所以。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内部审计的现状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地位尤显薄弱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在顺应形势变化方面较慢
1 重监督、轻管理服务的思想仍然存在。
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一直是监督与服务并举,但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是监督职能,侧重的是对单位内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虽然初步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和管理审计,但过多强调的还是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还停留在被动的“经济警察”这一监督功能层面,缺乏对审计的管理功能、增值功能的理解,从而忽略了它的管理服务作用。所以,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仍然集中在财务领域,很少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
2 事后审计的缺陷日渐突出。
目前 ,我国的内部审计大都趋于事后审计。但很多经济活动事项的问题往往都发生在前期论证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早期不能介入,只是到了招投标或要拍板决策时审计才参与监督,则这样的监督无异于走形式,根本起不到监督的目的。以史为鉴固然很有必要。这种审计方式也能帮助单位 总结 经验、改进工作、亡羊补牢,然而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其对潜在的和未知的风险却难以发挥预警和规避、防范作用,造成的损失也很难挽回,远不如事前就发现问题、提早控制事件的发生现实得多,经济得多。因为加大惩罚力度容易,但要提高查处概率则会增加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而且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
3 现行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形势的新发展。
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机构在行政上由本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与监督。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要作为“裁判员”代表国家行使监督职能,发挥审计“经济卫士”的作用,督促本单位遵守国家的方针政策、 法律 和法令,又要作为“运动员”参与单位的内部管理,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服从并服务于单位的整体利益。但在实践中,这种身份使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把握有一定困难。当责权利发生错位时。就会要求审计既要保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害,又要维护单位利益。而事实证明,没有国家的授权,实际上是很难做到两者兼顾的。
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式与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由于 科技 的迅猛 发展 和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原因,使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式与技术手段普遍比较落后, 方法 单一,这与我国 经济 的持续、快速发展极不协调。以审计手段的智能化来说, 目前 我国审计在运用 计算 机辅助审计方面,不仅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明显落后于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的情况,处于滞后状态。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作为监督的“再监督”,审计的硬件条件一定要优于受监督者,但事实是资源配置与审计任务严重不对称,从而使审计任务的完成程度打了折扣。内部审计也就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督和威慑作用。
除了存在上述 问题 外,内部审计还存在单位领导是否重视,审计程序、标准的制定以及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审计法规体系是否健全。审计目标与单位经济效益目标是否一致等问题。
二、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分析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压力很大,但在挑战存在的同时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 社会 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客观地分析和探讨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将有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促进内部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内部审计超然独立的地位将得到巩固和加强
作为健全单位内部管理机制的手段,内部审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必将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 到单位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而审计范围的扩大和管理部门要求内部จ审计提供服务的增多。也足以说明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为社会所认可。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独立性得以增ฎ强。内部审计机构由最初设置在财务部门或并列、受财务副总经理领导,发展为单独的一个部门、直接由总经理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随着机构设置层次和领导层次的上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地位和权威性在不断地加强。
分散管理的内部审计将趋向整体审计监督管理
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虽有一定基础,但从内部审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看,已不能适应目前迅速发展的形势的需要。如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责和权限的界定,审计程序的建立,标准的制定及审计质量的监督等均无统一的具体规范,不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和工作的开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运行以及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将形成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协调发展的整体的审计监督体系。有专门的机构和相关的法规对各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行业管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内部管理服务审计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国家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四个字,就是管理、效益。内部审计也有监督,但监督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促进部门加强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内部审计由单纯的监督职能向经济监督、评价、鉴证职能发展,更加注重经营活动的事前预测和决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据统计,英国公共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中,88%的内部审计机构开展了对管理和业务经营系统的审计,他们对单位管理控制系统的审计,超出了对财务领域的关注程度。在高新技术的冲击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面对 企业 日益增长的各种风险,西方国家富有远见地看到了这种势头,较早地表现出将内部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和咨询活动扩展的强烈倾向。
事前和事中审计将日益受到重视
内部审计的目的就在于协助本单位完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尚未实施的经济事项进行事前审计。找到未来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提前发现隐藏在单位内部的问题并把它揭露出来,可以减少单位的投资风险。也就是说,事前审计要比事中、事后审计揭示、纠正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即应将审计工作的重点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移,尽早参与到事前决策中去。如,当前开展的网上实时审计就是事前、事中和事后紧密结合为一体的审计方式。既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还增强了审计的时效性。
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将逐步形成专业多元化 ッ的新格局
现代 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为此,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当然,要求一名内部审计人员全部具备各种专业知识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过改善审计工作环境,把具备不同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渐聚集到一个单位,逐步改变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构成不尽合理的现状。虽然一个单位的审计机构要全部聚齐这些人才比较困难。但可以通过努力,不断配备、充实各专业人才,或者借助外部审计的资源补给,最终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共同协作的内部审计团队。这就是内部审计将逐步形成的专业多元化新格局。
内部审计工作必将进一步拓展
除了上面所述内部审计的几种发展趋势外。内部审计无论是在审计的领域和范围,还是在审计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将会进一步得到扩展、延伸。
1 近几年,内部审计正从国有企事业领域向集体、私营企业领域扩展,并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完全是自发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2 随着新的专业领域的出现,面对新专业所需要的审计专业技术,本身就力量单薄的内部审计更显得力不从心,势必将借助外部审计力量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即外部审计向内部审计领域渗透。
3 在知识经济 时代 ,由于 电子 技术的普遍 应用 。电子商务将逐步取代现行的营销方式。与单位经济活动有关的信息资源将以电子数据形式出现。因此,决定了内部审计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审计数据和信息ซ,并结合审计人员自身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审计工作将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现在不对环境加以保护,那么未来为改善环境,单位将在财务方面会有更大的投入。于是,环境审计应运而生。
此外,诸如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市场营销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生产工艺审计、产品质量审计、 研究 与开发审计、无形资产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社会责任审计等也开始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 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