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浅阅读”背景下的中职生传统文化阅读的回归
从中职语文教学的功能来看,阅读无疑是学生了解 ヅ社会、拓宽视野和理解生活的常用途径。然而,在商品经济时代,随着
信息化节奏的不断加快,短、平、快的庸俗作品大行其道,浅阅读不断挤压着经典阅读的空间,成为一种绝对性阅读。由于中职生相对灰色的学习历史,他们的阅读更多体现为对日常欲望的释放和快感的追逐,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缺乏理性思考,对传统与经典的阅读更是无趣、无奈和无从。
一、浅阅读的特征及影响
从2011年畅销书排行榜来看,《盗墓笔记》《鬼吹灯》这类诡异书排在前列。而在校园调查中,笔者发现,悬疑科幻与校园小说是学生的最爱,鲜少有对百家讲坛里《弟子规》《易经》等感兴趣的学生,真正愿意去看原著或其中一两段的,则几乎没有。浅读物因为迎合了学生的口味,占据了当下中职生90%以上的阅读空间,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俗文化也就不断挤压着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影响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度阅读。
究其原因,浅阅读体现了重感性轻理性、偏单一缺个性、多雷同少创新、强形式弱内涵等特征,作品的生产批量化、模式化、标准化、通用化,商品属性占绝对地位,精神属性所剩无几。对于正处于心智成长期的中职生来说,长期流连其中,势必会影响思维方式、职业意识和生活态度的正确形成。因此,中职教师非常有必要对浅阅读的负面效应保持警惕,并积极引导学生回归传统文化阅读。
二、传统文化阅读对于中职生的意义
现今中职生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使得他们的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对其功能更是认知模糊,甚至毫无概念。在中职学校,阅读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而对于传统文化的阅读更是少之又少。
相较于其他专业,旅游专业对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要求更高、更直接。从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课程安排主要以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学习为主,秉持实用原则,而对人文课程的重视相对较少。通过对一些从事导游工作的毕业生的调查,笔者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于游客问及景点常识之外的古常识感到非常棘手。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甚少,对文学、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等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表现出一定的幼稚和浅薄。
处在新的历史时期,巨大的文化浪潮不断冲击着现代人,旅游开始由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过渡,旅游者不仅希望在物质上得到满足,还有更多的知识追求,希望获得信息、受到教益,得到文化享受,提高精神享受的质量。基于此,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阅读的回归,让中职学生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学生更系统、更科学、更自觉地了解和熟知中国传统文化,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视野、丰富精神内涵、提高人文素养,为打造文化型导游员服务,为培养新型的旅游人才服务。
三、中职生传统文化阅读的回归
在新编中职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仍占有一席之地。以古诗词为主的内容,被单独列为一个教学单元,但缺乏中职个性的阅读指引和教学参考。以人教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为例,第一单元主题为青春年华,第二单元为处世美德,第三单元为科学精神,第四单元为职场起点,而第五单元则是古代诗词欣赏,似乎并没有作单元主题的概括。在诗词阅读教学实践中,更多的还是在以诗教诗,视角偏单调、内容偏单薄、形式偏单一,即高中段与初中段没区别、中职生与高中生没区别、旅游专业与数控专业没区别结果是学生厌古、怕古,以致以现代人身份堂而皇之地拒绝古阅读,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智慧在逐渐流失。
1.回归个性
(1)回归作者的个性。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跨时空的心灵交流。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把作品主旨思想的归纳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目标,而对作者的了解常常出于一种程式化需要,写作背景的介绍则更多关注事件本身。教❤师忽视对作者个性的探究,学生对作者的印象表现为脸谱化李白总是豪放飘逸的,➳杜甫永远是忧郁愁苦的以致于在讲授杜甫的《客至》时,即便有了背景分析,但很多同学居然不相信杜甫还有这样的快诗,杜甫还有因为开心而喝酒的时候其实,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彰显作者作为人的个性,以此激发学生对作品及关于作品的其他文化的研读兴趣。例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两句。今天,或许我们更多地是在讲水与愁,但却忽略了李白为何用刀和杯这样的意象来抒发愁苦。可以此设问,从了解李白个性入手,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进而探究中国的侠义精神和酒文化。而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来讲,这样的探究阅读无疑对其专业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作用。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就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学一首诗上面了。
(2)回归学生的个性。中国传统文化广博多彩、内涵丰富,如何在有限的阅读教学中领略并吸收传统文化的风采与精髓,将其内化为自身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攻坚课题。简单地说,在诗词阅读教学中,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这样读为了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即强化学生在阅读中的主控地位,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体验性,在阅读中体现个性。教师则应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发挥组织主导作用。例如,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他们会想象赤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里到底有着多少故事,哪些故事可以浓重渲染一番这些疑问都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在这种动力驱动下的探究性阅读不仅增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更增强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会读出不同的效果。
2.回归实践
(1)回归专业的成长。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能力可分为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实践能力既包括具体的实践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得信息能力等),也包括基本的心理品质和素质(自信心、恒心、毅力、承受挫折力等)。专业操作能力是中职教育所特有的,按现在中职旅游专业设置看,大致可分饭店服务技能、导游服务技能和其他服务技能;知识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旅游策划能力、景点规划能力、旅游线路开发能力、旅游产品设计能力、旅游纪念品开发能力、美学鉴Ⓐ赏能力等。而传统文化的阅读对于促进这些能力的提升有着不ซ可忽视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客至》《归园田居》时,就有学生提出诗中的场景其实就是一幅乡村旅游开发图,教学中附有景点开发大讨论、旅游产品设计等环节,把诗词的学习融于这些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升华自我,促其专业成长。
(2)回归职业的发展。在诗词的阅读教学中,在教学参考书里我们会经常看到学习作者精神之类的语言,其实对于那些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类的作品很难处理,只有结合时代、结合生活、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来理解作者的心境,才可以让阅读变得更有实效性。例如,学习陶渊明《归园田居》,教学中如果依据《教参》只对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大讲特讲、大赞特赞,或许未必会有多少现实指导意义,而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为阅读突破口,让学生去探究陶渊明的职业环境,如此是不是让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更多的思考呢?尤其是旅游专业学生,人际交往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职业素质。当然,我们不是要给出一个人际交往的量化标准,只是让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思考,增强未来职业发展的应对能力。
3.回归多元
(1)回归方法的多元。由于传统文化距今久远,阅读中难免会有兴趣障碍,因此教学中要创新方法,增强学习自愿性。其实,旅游本身具有强烈的娱乐色彩,面对幻化美妙的自然与人文风情,人们很容意怡情山水或有感而发。而教材中选取的诗词作品也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描绘与思考,如宋词元曲本就是说唱的作品,同样带有娱乐性。相比于其他专业,旅游专业的学生更偏好学习的娱乐性,在娱乐中活跃思维,在娱乐中提升素养,在娱乐中历练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可从课堂教学的具体环境出发,创新开放式教学,发觉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放手让学生品味作品的内在意蕴,从而产生思辨的火花。例如,学习马致远《双调折桂令》,曲的主旨其实很简单,但元曲的一大特色就是俗语的使用,不同时段,不同地段,都各有特点。而这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来讲,了解并掌握它无疑会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延伸性阅读,会大大拓宽他们的传统文化阅读视野。
(2)回归价值的多元。对传统文化的阅读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与心得,有自己的评价,不能以知识增长为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增进。特别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教参》的结论代替学生的实践分析,应当给学生足够的表达空间,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更好地适应生活。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形象,苏轼一句小乔初嫁了耐人寻味,有些《教参》中说周瑜因为有小乔与东吴孙策的关系而大展宏图,而易中天评三国里只是说取了个美眉,这里学生也会产生理解分歧。同样,有些学生对于李白因狂放不羁而被赐金放还有些不解,他们不解的是李白那么好的待遇为何愤愤不平,即使是说为着政治抱负,但依然表现为不能接受。虽然我们要有一个主流价值的引导,但学生个性价值观的表达同样不可忽视。
传统虽是旧的,但要常读常新。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教学中,把握回归,读出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