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综述
论文关键词:高师生 职业价值观 研究
论文摘要:职业价值观是职业选择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高师生在就业前已经是准教师,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体现在具体的单位选择上。目前,已有的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以本科生为主,多采用自编问卷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高师院校各个专业的本、专科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从而形成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量表,将会更有效地指导高师生择业。
职业价值观也叫工作价值观,国外学者把WorkValues既用于指学生的择业观也用于指已参加工作的工人的职业价值观。有的学者将其分开,有的学者将其混用。但职业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所反映的基本价值倾向是一致的,这是由价值观是一种稳定的个性倾向的性质所决定的。
一、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概念的界定
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我国占有相当的数量,作为高师生,他们在就业前就已经被定向为教育工作者,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具体选择单位时的价值取向上。
研究者樊卫生于2004年提出,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观是指师范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取向,它是师范生的一般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影响着师范生对职业的选择。
研究者于海波于2001年指出,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是指高师生在选择具体的教育工作单位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思想观念,是高师生的一般价值观在教育单位选择上的体现,影响到高师生对工作单位的选择以及对已定向的教育工作这一职业是否满意,是高师生在已定向的教育工作的职业中通过自己主动或被动地顺应和同化而形成的。此后,研究者张科在对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时,也沿用了这一概念。
二、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的现状
1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的对象
高师生主要涵盖本科生和专科生,笔者通过统计发现,对师范类本科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的比较多,如针对新疆师范大学优秀师范生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毕业生的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的研究等,而对师范类专科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的却非常少。
2.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的方法
我国对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多采用问卷法,并以自编问卷为主。在已搜索到的文章中,有一篇采用了研究者金盛华等于2005年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有两篇采用了研究者宁维卫修订过的“职业价值观量表”,有5篇采用了于海波编制的“高师生职业价值观间卷”,其他文章选用的是调查者自己编制的问卷。
유3.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的内容
通过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分析高师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重视程度。由于问卷不同,所调查的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例如,研究者施章清、牟丽霞对浙江省某重点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的结论为,“变异性”“舒适”“安全感”是高师生的首选,而“智力刺激”“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等级最低;而研究者张玉柱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高师生对各因素的重视程度依次为发展、工作稳定性、声望、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家庭因素、地位。"
分析个人因素如性别、年级、所学专业、家庭情况等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性别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者王立新、廖冰指出,高师专科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各个维度均存在性别差异,而且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研究者于海波则认为,女生比男生更注重人际关系和物质生活这两个维度。年级与职业价值ท观的关系。研究者李锐指出,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重视经济报酬;而研究者张玉柱则认为4个年级的高师生对福利待遇等7个因素的重视程度完全相同,说€明不同年级高师生职业价值取向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年级差异。只是不同年级学生对地位因素的重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学生比三、四年级学生更注重地位因素。所学专业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者王俊刚、吕勇指出,不同专业的高师生在职业价值观的6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于海波指出,웃在贡献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专业差异,艺术和体育专业的高师生比文、理科的高师生更注重贡献的职业价值观。家庭情况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于海波研究发现,在自我发展维度上,籍贯和母亲的职业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张玉柱也提出,父母职业的不同,使高师生对福利待遇的重视程度产生显著差异;张科进一步指出,家庭收人高的高师生在物质生活、威望、家族维度上与其他收人水平相比较,高于其他收人水平的价值观。
师范生与非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者张冬梅、兰继军2007年的调查发现,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上的得分呈显著差异,表现为师范生在成就实现等方面高于非师范生,在薪酬、稳定性等方面低于非师范生。这说明师范生比非师范生更注重精神方面的价值。
不同地区、不同院校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特点的比较。研究者李锐比较分析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广东地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王立新、廖冰比较了重庆涪陵师范学院、四川内江师范学院和湖南郴州师专3所师范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三、小结与建议
笔者通过对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的统计,发现目前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从研究方法来说,多采用自编问卷。首先,研究者均以自己的操作性定义来确定职业价值观的维度并编制问卷,致使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比较混乱,结论的相互验证性较低。其次,问卷法虽然能量化高师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重视程度,却不能揭示出学生的具体想法。因此,建议今后的研究可辅以深度访谈等质的研究方法,找出高师生形成珍哑价值观的深层原因,以便师范教育能更有针对性。
3.从研究结论来说,在职业价值观的不同维度方面,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例如,研究者李阿特研究发现,师范本科生将贡献、人际关系排得比较靠后;于海波、王俊刚、吕勇等研究却发现,师范本科生将人际关系、贡献排得比较靠前;王立新也发现,专科生最重视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和贡献。不过,结论的矛盾性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制定统一的可量化的标准的迫切性,否则研究结论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因此,通过对高师院校各个专业的本、专科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从而形成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量表,将会更有效地指导高师生择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