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图书分类的历史与发展

时间:2024-12-26 00:30:1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中国图书分类历史悠久,本文将中国的图书分类从古至今做了简单的梳理,并对图书分类的发展趋势做了阐述。西汉的刘歆编制的《七略》,创立了六分法,第一次展示了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方法。三国两晋时郑默编著《魏中经簿》,西晋荀勖编著《中经新簿》,创立了四分法,清朝乾隆时纪昀等编著的《四库全书总目》将四分法加以完善。现代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经过多次修订,日益完善与科学,已被广泛普遍的运用在中国的很多图书馆中。

[关键词]图书分类;历史;发展

从古至今,藏书阁、图书馆都收藏着极其丰富的文献资源,汇集着最新的科学文化信息。然而众多的藏书给管理者带来很大的问题,人们想在如此之多的藏书中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也是很大的问题,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图书分类也应运而生。图书分类是通过对图书的管理、归类进行图书管理,这是图书管理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收集和保管、利用图书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让人们迅速实现查阅,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其意义非常重大。

中国图书分类历史悠久。有据可查的并且已经形成系统的是西汉的刘歆编制的《七略》,刘歆是西汉经学家、天文学家、目录学家,他和父亲刘向根据当时国家图书馆的藏书ย,共同编制了《七略》。《七略》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图书分类体系―六分法。

南朝宋秘书丞王俭编了新的图书分类法《七志》,分为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ღ、术艺志、图谱志。梁朝阮孝绪在《七略》、《七志》的基础上,编制了《七录》。《七录》分内篇经典录、纪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外篇佛法录、仙道录。隋代许善心的《七林》,宋代郑寅的《七录》都是在《七略》ฬ的基础上又做了改进,这些改进更符合当时图书分类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图书种类的增多,六分法已经不能满足当时图书的分类,在六分法的基础上,四分法逐渐出现。四分法起始于三国、两晋之时,三国魏秘书郎郑默编著宫廷藏书目录《魏中经簿》,西晋荀勖在此基础上编著了《中经新簿》。该书共分甲、乙、丙、丁四部,甲有六艺,小学等书;乙有诸子,兵书,兵家,数术;丙有史记,旧事,黄览簿;丁有诗赋,图赞,汲冢书。甲、乙、丙、丁实质是经、子、史、集的前身。可以说《中经新簿》是我国第一部四分法的图书分类目录。

唐朝魏征编著《隋书・经籍志》以经、史、子、集作为四大基本部类的名称,《隋书・经籍志》中经部: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图纬、小学;史部: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ฌ、地理、谱系、略录;子部: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天文、历数、五行、医方;集部:楚辞、别集、总集。此后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主导着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并影响着后世的图书分类。

后世一直沿用此分类法,清朝乾隆时的《四库全书总目》在此基础上又做了完善。纪昀等编著的《四库全书总目》,分经、史、子、集四大类,大类下又分小类,小类下又分子目。与此前的分类法相比,分类体系更完善,纲目更详细分明。《四库全书总目》集古籍四部分类法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图书目录。

纵观古代的图书分类法,皆依据目录来分类。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库全书总目》也逐渐不能满足图书分类的需要,新思想,新学科的出现造就了近代♂图书分类法,借鉴欧美图书分类法,有一些人编著了新的图书分类法,王云五编著《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何日章编著《中国图书十进法》,杜定友编著《世界图书分类法》,刘国钧编著《中国图书分类法》。这些图书分类法都是以学科内容为主要分类标准,现代化的科学的图书分类体系逐渐的建立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出现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武汉大学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已多次修订,日益完善,是目前中国图书馆普遍使用的分类法。

如今的图书分类紧跟社会的发展,图书的变化而变化,越来越科学,规范,国际。现代的图书已实现了科学管理,人们也能迅速的查阅图书。发展与完善依然是图书分类的方向。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