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回归

时间:2024-12-26 03:22:0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内容提要】素质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过分强调课堂的活跃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这些问题导致了“双主”地位中教师“主导”角色弱化;“双基”教学在“创新”、“探索”中丧失;学生的独立学习在“无向”的参与中失落。

我们的教改,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实现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回归,要全体语文老师达成一种共识:坚守教师的主导地位,扎实奠定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进而培养出语文功底扎实、参与创新意识强烈、探索和创造能力优良的高素质的合乎新时代的新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改 夯实“双基” 突出“双主” 提高素质 2001年6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 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

。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于是一场素质教育的热浪在全国兴起,“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发展教育”“能力教育”等教育方式纷纷出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教育理念风行全国。经过三年多的 改革,我们发现,我国基础教育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改革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却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素质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 主导地位;过分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过分强调课堂的活跃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学习。下面我就本问题做如下三方面的透视:

一、“双主”地位中教师“主导”角色弱化。 在素质教育的浪涛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大家甚至专家推崇的所谓“公开课”“展示课”“示范课”,整个课堂都强调学生参与的程度,强调学生的主观意见和个人发现。

甚至一些人评课的标准就是简单的以学生参与的多少来决定课的好坏。有人还极力推崇一种说法:老师就是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当汪涵、马可那样的老师,于是课堂就变成了演播厅,可以象电视娱乐节目一样,设法追求新颖、轻松、愉快,而忽视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教材对相关教学内容关于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要求,课堂上老师就是充分的让学生说,学生则尽管大胆放肆的说,可以不着边际、不得要领,可以钻牛角尖,可就是不允许老师说“不”字,一说就会被扣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个性”等大帽子。

更有甚者,作为老师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做简单重复的所谓创造性发言。曾经有一堂全省的高三作文公开课,上课老师让那听课的30多个学生反复的说他们的创新构思,结果一节课的内容“说”出了两节课,同样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好评。

这一些表明,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我们的教师甚至教育领导、专家在认识和行动上存在很大的一个误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地位的确立,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对于知识与能力✉,确实不要“满堂灌”,要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获得。但也不能“满堂混”,教师的教学中“随波逐流”、听任学生思维之水“江河横溢”。

其实学生的很多思维、很多观点还需要老师去引导,去规范,甚至有的知识还必须有老师来教。我们虽然不能把老师的职能仍然定位为“传道、受业、解惑”,但古人奉行的这三点,在教师职能中仍必须占有地位。

文学鉴赏中强调鉴赏的差异性,有一个说法叫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总得有一个基本的共性的东西呀,总不能“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强”吧。

如果实施这种“开放教育”,那实际是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否定,最终将导致教师无用,教育无能,那后果多么可怕呀。 从理论和实践来说,“开放式教学”不是放开什么都不管。

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有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只说不听。新课标强调的教学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协作”,所以,教学活动应该是双方参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研究和探索,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保证,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必须得到应有的体现。

二、“双基”教学在“创新”、“探索”中丧失。 随着对“中学语文教学误尽苍生”的过激观点的市场的越来越大,全国上下对现行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全盘否定式的批判,中国学生的高分低能,中国之没有诺贝尔科学奖,中国留学生的低能等主要属于高等教育的问题全扣到中学教育的头上。

媒体则把一个韩寒,说成是“韩寒现象”,把怪才韩寒说成是中学教育压制人才的结果。这么一来,我们推行的素质教育,学生的素质到底怎样呢?我们当然不能抹杀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学生学习素质滑坡的危险信号。

就2004年湖南高考语文阅卷的抽样调查看,本来难度并不高的试题,考生得分却不能令人新爽,尤其是第一卷中,许多属于基本语文知识的题目,考生得分情况很差。相当多的学生连常人烂熟的名言名句也是束手无策;作文则相当多的文章是一个思路、一个模式、一种文笔——干瘪枯燥。

《新课标》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能力仅仅是“奠定基础”,而这基础的奠定,首先应该是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 充分的基础知识之后,才谈得上创造。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牢牢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两根绳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传道”“受业”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提高。 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养成,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和持之以恒的扎实努力,这方面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

同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终生受用的最能获得事业、工作丰硕成果的最好的法宝。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起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扎实抓好“双基”的落实,确保学生语文素质的大树,根基深厚、枝繁叶茂。

三、学生的独立学习在“无向”的参与中失落。 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因为对“师生互动”和学生积极参与的认识偏差,导致一味追求课堂的活跃,一味追求教学过程中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

如此一来,小组讨论、辩论赛、接力赛、知识竞猜、快乐传真、火炬传递等等形式,可谓五花八门,还不断的推陈出新。也真难为了我们的语文老师,苦心经营,但教学光景惨淡。

这些美其名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参与能力”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都在参与,实则学生并没有独立地思考和学习。学生在老师的要求和鼓励下,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由于上进心的驱使,随同大家热烈的发言,这实质是教学过程中的“吃大锅饭”。

学生的思维实质上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尤其是学生的发言大都趋同,遇到个别有个性的学生发言,不论发言优劣,我们的老师为了不“冷场”、不“越俎代庖”,而一概予以肯定,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也就被扼杀了,或者因“随波逐流”式的评价而磨掉了棱角。所以,教师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课堂教学,形式上是“一锅煮”,本质上是学生的无为。

他们或者因为“无导”而“无为”,或者因为无向的诱导而“无为”,其结果都是一节课下来,头脑中空空如也,甚至是“不讲到还明白,越讲越糊涂了”。有的情况是学生有错误的思维,而老师并未及时矫 Ü正,长此以往形成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那后果就更严重了。

从学生语文能力的构成因素看,参与中独立思考应该是不可缺少的。这就要给学生冷静思考的时间和环境,要让学生独立的读、自主的问、创新的想,这“一锅煮”的课堂是难以满足这一教学的重要需求的。

上述情况源自我们对素质教育认识的偏差,源自语文教改的“过犹不及”。这些情况的存在,既暴露了语文教改中的问题,也启示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切不可矫枉过正。

我们的教改,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要全体语文老师达成一种共识:坚守教师的主导地位,夯实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进而培养出语文功底扎实、参与创新意识强烈、探索和创造能力优良的合乎新时代的新人才。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