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探究
"
论文摘要: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分析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认为通过改革完善招生、导师、激励等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搭建科研及产学研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因此,找出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机制,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当前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定义
所谓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以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将研究生培养成为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创新性人才的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对教育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有更理性的认识和判断,以人为本,提倡教育的个性化,注重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选拔机制
目前我国研ถ究生选拔主要通过统一的“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初试,然后由学校组织复试进行选拔。其中初试试题主要考核基础理论知识,鲜有能考核考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试题。而录取时,初试成绩实际所占比重较大,复试往往流于形式,选拔的整个过程缺乏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素质方面的考察。所以,在此背景下☃,有部分学生是通过对考试参考书目的死记硬背顺利过关的。甚至有部分“考研专业户”,本科阶段应付其它课程,专攻考研相关课程,因此取得了较高的入学考试成绩,获得了研究生计划内名额。而且目前众多高校的研究生基本奖学金是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决定,一旦被划入计划内名额便可以享受三年的基本奖学金,可谓“一劳永逸”,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制约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2.研究生培养和管理过程
高校扩招、研究生数量增长过快、导师数量增长缓慢等因素共同导致对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出现一定的欠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师责任心不强,忙于科研、行政等工作,没有给研究生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2)部分导师让学生参与科研,研究生实际上充当了“廉价劳动力”,多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劳动,研究生没有受到良好的科研训练,其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3)由于导师遴选、聘任制度等仍不完善,缺乏对导师思想品德方面的考察,且监督不严,个别导师的学术道德素养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导师对科研的不严谨态度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影响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的培养,他们很难潜下心来钻研学问,更谈不上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了。
3.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教学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设置不尽合理,且教学内容往往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方面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育观念,配套的教学资源和仪器设备不足,实践的方式和环节落后于科学的发展,导致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主要以理论教学和论文研究为主,业界形象地称之为“空对空”。
(2)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不利于研究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应该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主,要求研究生作课堂报告或讨论问题。研究生发言前需要准备资料,阅读大量的文献,从而培养了他们分析文献资料、提炼总结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校自身的科研资源和科研水平有限。科研资源环境薄弱、课题层次较低、科研经费不足以及缺乏具有创新意识和攻关能力的科研团队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得到提升,而科研力量和科研水平较低也造成了研究生科研实践参与度较低的现状。 "
三、完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1.改革完善相关制度
(2)切实有力的导师负责制。导师指导是研究生培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如何确保导师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起到“第一负责人”的真正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导师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会直接影响研究生的科研水平、论文质量及发展方向,所以需要建立导师动态评估制度,对导师实施动态评估,对不合格的导师实施限招或停招的处罚。
第二,加大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录取、培养指导、资助、推荐就业等方面的权力与责任。
第三,建立与科研相联系的导师资助制,根据导师科研经费确定招生名额,加大导师对参与研究生的资助,针对经费较少的基础学科、人文学科,予以基金扶持,以促进各学科协调发展。
第四,建立与研究生科研成果挂钩的导师激励制度。根据研究生取得的科研成果,如发表刊物的等级等,给予导师相应的奖励。
(3)创新能力激励制度。设立“创新基金”,即专门设立研究生专项科研基金,支持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挖掘科研潜力,加强对其创新素质的培养。
改革奖助学金制度,为鼓励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积极性,应引入良性激励机制,实行滚动淘汰制。采取阶段性考核的办法:第一学年以研究生入学综合成绩作为依据;第
二、三学年的奖学金等级划分以学年综合考核成绩(包括科研成果考核)作为依据,由研究生提出申请,导师给出建议,由培养单位审核、学校审定,以给予创新精神高、创新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的研究生更高的奖助学金。
2.切实狠抓培养环节
(1)科学的课程设置。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强调课程基础化和综合化。课程基础化要求拓宽专业设置口径,优化基础理论课程。这样有利于研究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知识重组与整合的能力、构建知识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技创新的能力。课程综合化要求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规律,逐渐淡化以二级学科为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的平台的观念,构建以解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为出发点,学科间相互交叉、融合,生态良好的“学科群落”的科技创新平台。注重学科前沿性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的设置,加强综合性的实验和实践 ヅ课程。
(2)加快科研平台建设。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需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训练和实践把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高水平的实验室就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但能为研究生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更能让研究生有机会参与到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实践中。并且,高水平科研团队能培养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成立研究生创新基地等,实现了研究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阵地化、规模化。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3)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研究生培养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所以,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之间的结合,强调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即是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最早在美国实现,目前美、英、德、日等国家在政府的指导下,产学研结合方面非常成功,为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做出了重要贡献。产学研培养模式搭建的资源共享的创新性研究平台,促进研究生能更多地接触到生产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现有技术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工程中的盲点,通过思考、学习、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技术手段解决问题,[9]使研究生创新教育成果通过生产转化为新技术和新产品,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和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10]
3.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1)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良好的学术氛围给正处于思想最活跃、精力最充沛时期的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术创新环境,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研究生提供与专家、博导交流及到校外、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专家学者的讲座不但通过介绍相关领域前沿技术的发展与实际应用,开拓了研究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对科研的兴趣,而且专家学者们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更为广大研究生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有利于积极、健康的学术氛围的形成。学术论坛的开设加强了研究生之间、高校之间的学术成果交流,也锻炼了研究生的表达能力和灵活应变ฟ能力。
(2)搭建信息资源平台。任何创新都必然建立在前人的成果之上,研究生们掌握的资料越丰富、越前沿,越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产生,所以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搭建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增加图书馆馆藏资料、实现馆外虚拟文献的资源共享和文献传递等使研究生们掌握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四、结语
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校对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培养机制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贯穿于教育的整个培养过程。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必须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思路,在研究生选拔机制、教学模式、培养过程、培养条件等多个方°面着力改革,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