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时间:2024-12-26 01:29:0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本文分析了近十年来我国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相关文献,在主观幸福感概述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测量工具以及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对影响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并根据我国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高职生 主观幸福感 研究综述

课 题: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心理健康课程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3SZ03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幸福不仅影响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也是个人生活的最终目标。尽管对幸福做出界定很难,但是从传统来看,幸福可以通过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进行衡量,客观的标准如收入、消费等经济学指数,这些指数可以为经济研究和决策带来新的视角;而主观的衡量标准,如让人们描述自我的快乐与生活满意度,即主观幸福感,因其能够稳定地反应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目前被广泛地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中。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针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增多,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不仅关系到高职学生的人生发展,也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2015年1月13日,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为关键词进行篇名搜索,搜索到299条结果,选择以高职生为调查研究对象的文章,一共110篇,其中硕士论文16篇,期刊文章94篇。最早的文章始于2005年,从2005年至2009年共有17篇发表,2010年至2014年共有93篇,可见2010年到2014年这五年是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一个高峰期。本文对近十年有关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文献进行有效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了解我国学者在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研究的基本情况,以期对今后的研究起到促进和帮助的作用。

一、 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有人用外界标准界定幸福,把幸福的评价建立在观察者的价值标准上。例如“价值”或“成功”,人们因此强调物质生活的享受;有人用情绪体验界定幸福,认为幸福是愉快的情绪体验,幸福的生活就是快乐最大化、痛苦最小化;还有人用个体的自我评价界定幸福,认为幸福就是自己的主观总体感受,这就是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 SWB) 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主要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这三个维度。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源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随着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开展,人们开始关注积极情绪和积极特质,提出有关幸福的理论并开发出测量工具。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解释和测量、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和影响因素、如何提高主观幸福感等方面。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集中于理论综述、影响因素探讨、修订国外量表、编制国内量表等方面。

二、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

1.研究方法

我国关于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早始于2005年,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研究法,对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均采用自评量表。

2.研究工具

(1)国外修订量表。

①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由Fazion1977年编制,段建华1996年翻译和修订,该量表共有 25道题,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分值越高,幸福感越高。该量表被广泛使用,本综述参考的94篇文章中有24篇使用了该量表。

②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由Campell 1976 年编制,姚春生等人翻译和修订,用于测量总体幸福感,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个问卷。

③Ed Diener等人1995年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TCS)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主观幸福感量表》。

④单项目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SISRSWBS),由一个项目组成(“总体看来,我是一个幸福的人”),采用5点评分。

(2)国内学者自编量表。

①《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由邢占军于 2003 年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由10个维度组成,共有20个项目。

②《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由孟万金、官群编制,该量表由六个维度、62道题目构成。

③《综合幸福问卷》(MHQ),由苗元江编制,包括 1个指数、2个模块、9个维度共50个项目。

除上述量表外,还有张兴贵2004年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吉楠、李幼穗编制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等自编量表,这些量表虽然不是专门为研究高职生主观幸福感而编制,但都使用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对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针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工具大部分采用国外量表,版本多、缺乏本土性;少部分使用自编量表,理论架构不一致,缺乏统一标准,这就导致各研究结果差异过大,难以进行元分析。

3.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分析

大部分高职学生主观 ت幸福感的研究发现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处于中上水平,粟雪琼等、王顺梅、王增文、廖立红的研究发现高职生主观幸福感高于全国常模,周涛等发现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常模。这些研究结果颠覆了人们固有的想法,高职学生群体一直被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他们可能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感,但这些研究却发现高职生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当然,也有相反的结论,如李书安等发现高职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研究的差异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①专业。高长松等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在不同专业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刘志强和朱静的研究却认为人文艺术类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分值高于理工类学生。 ②成长环境。大部分研究者如邓娉、何亚芸等认为高职城市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农村,而朱静、粟雪琼等人的研究表明高职城市与农村学生差异的不显著。高长松的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由于生活节奏慢、贫富差距小等原因导致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优于东部发达地区。

③独生子女。对于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的差异,研究者通过不同的测试量表和被试选择,获得了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如叶红萍等认为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高长松认为非独生子女主观幸福感高于独生子女,汪杰的研究结论与此正好相反。

④经济因素。吴佳男等认为经济情况在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上无显著差异,而倪海等、蒋常香的研究认为非贫困生在总体幸福感指数得分上均高于贫困生。

⑤家庭环境。张长英等的研究表明民主型家庭的高职生在具体生活满意度上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家庭;薛玲珑的研究认为离异家庭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低于完整家庭高职生。

⑥父母职业。刘志强的研究表明母亲是小学受教育程度与母亲是大学受教育程度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而高长松的研究则认为父母为农民的学生与父母为其他职业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所有维度上均具有显著的差异。

⑦社会支持。很多研究者都认为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倪海等在研究中指出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力。

⑧生活事件。徐竞等在研究中发现正性、积极的生活事件会增加高职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而负性、消极的生活事件会降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杨小青等指出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幸福感更强,积极情感更多,生活更满意。倪海则认为处于恋爱中的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没谈恋爱的学生。此外,肖冰提出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不锻炼的大学生。

(2)主观因素。

①人格的影响。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明显而复杂的关系。杨小青等认为主观幸福感与内外向性正相关、与神经质负相关。汤雅婷等提出随着焦虑水平的升高,主观幸福感将显著降低。倪林英等则认为主观幸福感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温娟娟的研究表明自我和谐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而张蒙等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②应对方式。何亚芸等的研究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与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都有显著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总体情感指数和幸福感指数有显著负相关。

③主观评价。邓香兰等的研究发现个体的主观评价在性格外向、未来信心和自我形象方面,对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作用。

④社会比较。粟雪琼等的研究发现高职生越是倾向于进行社会比较,其主观幸福感就会越低。

三、ซ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展望

近十年,关于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不足,以下几个问题在将来的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

1.研究方法需改进

目前有关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使用的是调查研究的方法,测量工具主要以国外量表为主,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这些量表需要进行本土化的修订以契合中国当代文化特点。国内学者针对主观幸福感编写了不少自编量表,这些量表主要针对该研究者的具体研究工作使用,缺乏理论建构和统一的标准,这可能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差异巨大。另外也要看到自评量表的不足,为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可借鉴他评量表、生活事件记忆测量法和经验样本法等研究方法。

2.理论研究要领先

中国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如果一直在西方心理学的架构中进行,不但难以满足积极心理学本土性研究的需要,也难以超越西方已经建构好的理论框架。进行基础理论研究,从本土心理学角度出发,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土生土长的主观幸福感理论,找寻现代中国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是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3.实证研究多开展

开展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因此,如何提高高职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提高高职生幸福感的实证研究较少并且主要集中于团体心理辅导和某项课程的开展上,其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实证研究或干预研究,培养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粟雪琼,曾玲娟.广西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2]王顺梅.高职生家庭条件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3]王增文.高职大学生应对――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6).

[4]廖立红.某高职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

[5]周涛,王晓秋.高职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6]李书安,赵晓敏.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内江科技,2014(11).

[7]叶红萍,陆伟.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8]汤雅婷,邹锦慧,梁淼林,等.高职学生人格――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6).

[9]王木生,郭华,钟世晗.不同成长环境对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

[10]詹茂光.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11]刘志强.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及与自尊的关系[J].四川精神卫生,2013(3). [12]朱静.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及其对策分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4(6).

[13]汪杰.高职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中国校医,2011(4).

[14]邓娉.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S1).

[15]高长松.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

[16]吴佳男,王涛,周丽娟.90后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17]何亚芸,王艳.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18]倪海,李相豸.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

[19]蒋常香.高职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J].职教论坛,2011(21).

[20]张长英,胡维芳,陈辛.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职教通讯,2010(2).

[21]薛玲珑.离异家庭高职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9).

[22]徐竞,王蕾,励业.高职院校贫困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2(2).

[23]杨小青,许燕.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7).

[24]肖冰.不同运动项目和锻炼情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J].运动,2012(2).

[25]倪林英,谢文静.高职院校大学生恋爱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8).

[26]温娟娟.高职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

[27]张祖岩.高职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9).

[28]张蒙,吴冬梅.高职护生实习前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1).

[29]邓香兰,王木生.内在因素主观评价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7).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