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对策

时间:2024-12-26 12:22:4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就业原因 对策

【论文摘要】由于硕士研究生自身、培养单位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原因,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日益困难。要缓解就业压力,需要硕士研究生自身、培养单位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

自2003年高校硕士研究生大规模扩招以来,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数量逐年上涨,硕士研究生已不再是“香饽饽”,其身价进入了调整期,就业状况也打破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局面,唯学历时代一去不复返,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一、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

1.硕士研究生方面

(1)就业竞争力处于博士生和本科生的夹缝之中。硕士研究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方面与博士生无法比拟,部分硕士研究生在求学期间无心做研究,只为一纸文凭,对于高校教师或科研院所等研究型岗位而言,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较弱。而工作经验和能力与在职场打拼多年的本科生相比望尘莫及。甚至有部分硕士研究生思想素质、沟通交往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等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硕士研究生处在博士生和本科生的“中间地带”,就业难不言而喻。

(2)择业观念存在误区。硕士研究生相对本科生而言学历层次高、就业成本高,相应地对职业、岗位、薪酬要求高也无可厚非。然而,部分硕士研究生存在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对工作地区的选择更多的集中于大城市或者沿海发达地区,而中小城市或偏远地区等人才相对短缺的地方则无人问津。同时,对于岗位和薪酬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盲目抬高自身身价จ,甚至急功近利,不愿意先就业再择业,眼高手低,造成很多硕士研究生的结构性失业。

2.培养单位方面

(1)某些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科、专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满足社会需要产生并发展完善,其设置应与社会需求相一致。而少数培养单位设置学科、专业缺乏坚实稳固的基础,部分学科、专业结构滞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

(2)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少培养单位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学术型,过于重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训练,这种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轻视实际素养的做法不能应对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造成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落后于博士生,而职业技能又落后于本科生的困境。

(3)教育管理不严格。少数培养单位的师资水平、教学仪器设备等跟不上硕士研究生规模扩张的需要,仍需一定的积累和沉淀。“填鸭式”教学模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使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本科化。以修满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作为授予学位的条件,忽视了硕士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社会方面

(1)人才观念的转变。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已转变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的人才消费观念也在悄然改变。对于高校教师和科研单位而言,不仅存在名校情结,而且☁其岗位性质和职责将招聘条件囿于博士毕业生的范围内,硕士毕业生只能望洋兴叹。对于企业而言,不再唯“学历”马首是瞻,更加注重招聘人员的实践经验、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本科生更受青睐。

(2)不公平竞争的存在。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硕士毕业生的择业地点相对集中,出现局部地区相对过剩,部分地区又十分短缺的局面。人力资源市场不成熟、不完善,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对硕士研究生择业的限制,以及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行业保护主义或地方保护主义等也影响硕士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公平竞争。 "

二、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对策探析

1.硕士研究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硕士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应对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做出明确规划,苦练内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素质。针对当前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情况,硕士研究生要想获得理想的工作就必须早做准备,不仅要博览群书,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理论素养,还要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调整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硕士研究生要转变思想观念,调整择业心态,主动出击,迎接挑战。要充分认识自我,明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擅长什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形象、气质、性格等非专业优势,找准个人志愿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展示给用人单位。应放远眼光,放宽视野,将拟聘单位的发展空间作为首要考虑因素,适合自己的、能使自己的优势得以最大发挥的单位就是最好的单位,要摒弃好高骛远,舍我其谁的姿态。应将择业区域尽量放宽,纵然大城市发展机会多,平台高,但买房、消费、出行유等压力也相对较大;而中小城市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并能使自己很快脱颖而出,所以择业区域要合理调整。

2.培养单位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制度,多渠道促就业。

(1)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要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搭建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要改变以往单纯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观念,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学术型与应用型相结合,不仅要加强理论方面的教育,更要注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锻炼,培养复合型人才。要严格硕士研究生的考核管理,严把培养的各个环节,实行宽进严出,对于不符合培养要求的硕士研究生绝不心慈手软,切实起到以儆效尤的目的。此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师资、教学设备等软硬件设施,为培养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提供有力保障。

(2)搭建桥梁,发挥导师在就业中的促进作用。导师对本行业高端人才的需求比较了解,由于工作关系,导师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人脉和资源。同时,导师对所带研究生也比较了解,可以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因此,通过导师的推荐,就业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硕士研究生就业中的作用。

(3)加强就业信息网建设,适时开展职业指导。学校研究生就业指导部门应为硕士毕业生就业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一方面,要加强对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加大就业工作人员的精力和资金投入,为硕士研究生提供周到细致的就业指导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校友的联系,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3.社会要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鼓励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

(1)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公平竞争。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地过程。面对当前的现状,应加快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拓宽就业渠道,规范供需双方的求职、选人行为;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打破年龄、性别、户籍和信息壁垒,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

(2)鼓励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特别是大学生村官政策和选调政策,对硕士研究生是比较有利的。硕士生要转变观念,树立在基层锻炼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服务基层中来。同时,硕士生要增强自主创业的意识,利用在校时间努力增强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技能,☤有效利用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进行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2 成旭.当前形势下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题解决思路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

(21)✘

3 蔡年辉.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

(16)

4 陈闻、梁富

一.试论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4)

5 李恩、杨元晔.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

(5)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