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유教育与德育有明显的区别和互补性,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和德育的心理化倾向严重、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结合存在缺陷、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不能满足高校德育发展的需求等问题,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心理需要为切入点,加强人文关怀,满足学生最基本需要 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整合优化等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提出,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问题诸多,使得德育途径单向性突出,德育功能政治化突出等,学生对此毫无兴趣,更无实效性可言。因此,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值得探究的课题,同时有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更好更有实效性的开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理论基础、目标、途径都有明显的区别,但两者间更有密不可分的互补性: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向问题的存在,实际上是他们心理问题的某种反应。即,心理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都含有人格教育,因此德育的实施必然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都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也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保证。
二、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增强德育实效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和德育问题的心理化倾向
在德育工作中,一方面有教师把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识偏差、情感失调、行为过失等一律概括为道德品质问题,导致心理问题的德育化。另一方面,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广,部分教师将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认为大学生的各类思想问题都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主张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德育,出现了德育问题的心理化。
(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不能满足高校德育发展的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内容之一,现在高校虽然按要求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公共选修课程,但因不受学校重视,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授课学期安排不合理、学生态度不端正等,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没有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活动开展难度较大,更使得很多教育形式脱离实际。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结合存在缺陷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偏低,过分注重个人的发展,没有以高校德育目标웃为导向。其次,少数工作人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是通过对学生不良认知、行为和心理的疏导,为学生提供消除心理问题的心理学知识,忽略了内℃容的思想性、社会的要求和德育的要求。
三、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心理需要为切入点,加强人文关怀,满足学生最基本需要
现行德育运行模式,大多数学校属于行政管理模式,即运用管理机构及教师的权威、通过行政命令结合一定的说服教育,来达到管理目的[1]。从表面上看,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近期效果,实则是学生迫于权威和压力表面服从,一旦脱离管束便会“原形毕露”,更易导致形成双重人格,谈不上实效性。所以从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德育应把培养健全人格放在首位。人的需要是引发行为的动力,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主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性需要为根本目的,所以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为二者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中:第一,学生需要有得到尊重的心理,组织者则让学生参与讨论修改现行的学校管理制度,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规章制度是保护学生的一种途径,因而配合学校进行自我约束。第二,学生需要公正的心理,在评优评先及发展党员等工作中,组织者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全程参与,公开透明;处理违纪事件时,对学生要公平公正,使受处分学生心悦诚服,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第三,学生需要关爱的心理,组织者则要坚持从学生角度出发,真诚的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帮助指导。
高校德育的工作方式多种多样,作为教育者应以学生愿意接纳和内化为前提来开展工作,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内在需求,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例如,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易发心理问题,开展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专业讲座;将形势与政策结合起来,从心理教育角度对学生进行当前政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平衡感;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内容共同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演讲、广播、板报等文娱实践活动中。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整合优化
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由心理教师负责,德育的教学由“两课”教师完成,其他的心理问题疏导和日常德育教育主要由辅导员、系书记完成。因此加强对“两课”教师、辅导员及其他政工干部的心理健康的知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再则辅导员和系书记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中,长期处在工作的第一线,充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由此辅导员和系书记适当兼任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教学工作,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更加密切的结合起来。
(三)强化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课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思修课的教学更应及时发现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新动态,应看到学生中存在的大量的属于心理问题的问题,因此这要求思修课老师不仅要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还要清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心态,树立积极健康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