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困境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对策
论文摘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与传统奈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本质的区别.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境.我们要科学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应对挑战.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它不仅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观念、价值观等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因此,高度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极大丰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和载体,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优势.它不仅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有效扩充,而且以潜移默化和渗透性的新形式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教育对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
1.1教育地位的平等性
在网络时代,那种高高在上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行不通了,网络改变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地位,网络环境强化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地位的平等性.每个人都以平等的身份进人网络,他们有平等交流的权利.教育资源不再为教师单独掌握,网络上受教育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信息.网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网络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重在正面的宣传教育,但更多的是通过情感交流的形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来实现.因此,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受教育者,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讨论,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网络是各种思想、观念、信息等融汇的地方,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提供了互动的平台.人们可以主动发布信息,向他人倾诉自己的感觉、想法,也可以对他人传过来的信息进行选择、整合、内化.网络改变了单一的思想灌输和教育者一方主动、一方被动的局面,形成互动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网络上大学生一般以自己平时关注的热点问题出发展开讨论,教师以一个讨论者的身份参与整个过程,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加以引导,使讨论的问题引向学生理性的思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3教育手段、载体的多样性
在过去传统的条件下,凭一张嘴、一张报纸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在网络时代,教育的手段、载体可谓丰富多彩,日新月异.依托网络和网络技术,人与人的联系极为便利,网上教学、网上影视、网上书报、网上旅游、网上交流、网上文学等形式多样,内容繁多.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已逐步进人健康发展的轨道.邓小平理论进网络、网上党校、主题网站、BBS论坛等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极为有效的手段和载体工具一些德育教师或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关注网上的信息,参与BBS讨论,与学生进行匿名对话;有的教师开设“辅导员流动站”、“心理咨询室”等版快,对学生进行引导;一些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把“两课”教学引进网络.当前,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和手段,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1.4教育效果的不确定性
自由和开放是网络社会的灵魂,每一个上网者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发挥,都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实时地进行学习、交流.不容置疑,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但教育效果呈现不确定性川.
一些高校主题网站建设滞后,网页更新慢,内容缺乏思想性、针对性和吸引力.
部分大学生使用网络的主要用途是与同学聊天、玩游戏、发E-mail,而真正用于学习、关注社会动态、学校动态不多.
我国网络立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管理落后,黄色网站猖撅,无空不人;垃圾信息、非法信息、骚扰信息及病毒信息传播迅速,在大学生中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跟不上网络发展,不善于与大学生在网上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同时由于自身知识、信息、能力缺乏,难以达到说服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
2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网络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平等、民บ主意识,而且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应沉着应对,从而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仗.
2.1网络对社会主导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网络是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公共信息源,它打破了原有国家、地域之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约束;使人们在网上交换信息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的生活阅历十分有限,辨别能力尚欠提高,易受外界文化的干扰和影响,造成学生传统的文化的分裂和趋异.同时,网络空间难以管制的状态必然导致了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造成部分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理想信仰缺失,导致社会主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趋向弱化.
2.2网络对社会主导的道德观教育的影响
网络容易造成大学生现实道德评价标准的缺失.网络社会是人类为自己开拓的另一个生存空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人们只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生体验来约束自己.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时空上无限制,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这容易使一些学生在网络提供的虚拟世界中陷人非理J性的状态.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做出道德选择的时候,往往夸大了意志自由度,容易失去正确的价值取向.对网络的各种善恶信息和自身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评判,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网络容易造成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互联网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利益与需要自觉地互联起来,人们自己确定自己干什么、怎么干,自发地“自己对自己负责”、“为自己作主”、“自己管理自己”.在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虚拟时空里,谁都可以以自我为中心,任何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原则说任何话,做任何事.容易使大学生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大学阶段也是学生道德观进一步确立的重要时期,由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隐匿性,外界缺乏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手段,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网上相对减弱.网上的道德生活必然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道德意识下降,道德情感缺损,自由意识泛滥,道德判断力弱化,道德行为失衡,削弱社会主导的道德观教育的功效.
2.3网络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一方面在给我们带来E-mail, MP3、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数字地球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黑客、计算机病毒、网络色情等负面的东西.在网络社会,随着信息网络用户的急剧增加,应用面的扩大,信息量成倍增长,鱼龙混杂,有害信息泛滥一些大学生把有根据的或没有根据的,健康的或不健康的等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发布到了网上.在信息的查询、下载方面,个别大学生的行为也具有较大的任意性,任意复制、转载、发表他人的作品,任意诽谤、污蔑他人,揭发他人的隐私,侵犯他人的名誉等行为层出不穷.在信息的交流方面,由于因特网支持图片的传输,于是大量色情资料就横行其中,随着网络速度的提高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数字压缩技术的完善,色情资料就越来越多地以声音和影片等多媒体方式出现在因特网上.个别大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充当黑客,攻击学校或其他单位的网络中心服务器,致服务器瘫痪.有的在金钱贪欲的促使下,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以修改密码、假设账户转账等手段盗窃银行网上银行现金,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由此可见,互联网的虚拟性、匿名性让一些大学生网民认为虚拟网络是法外之地,网上违法行为无人追究,无法查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上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弱化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2.4网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学习能力、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形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网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当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过大时,人们容易产生“逃避”心理,这时往往会选择网络作为“避难所”.这些人通常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总有各种不如意之处.而一些网络游戏正好补偿性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对游戏有依赖感.同时,有些攻击性的网络游戏还是他们宣泄内心隐藏的攻击心理的一种途径.长时间在网上聊天或者玩网络游戏,容易导致出现持续的心理问题.因此,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加重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负担,同时也给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更为复杂、更具社会性的课题.
3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要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大胆创新,努力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1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努力拓展网络思政教育新途径
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育人功能L27.校园网是学校的门户网站,内容受到学生的普遍关注,点击率也比较高,学校要在做好网络信息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园网的育人功能,使校园网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平台.要建设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设计具有时代特点的有较强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使之成为集德育的功能性与知识性、仿真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电子教材,使学生在学习时真切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彩内容.同时处理好理论灌输与文化熏陶的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的效果.要努力拓展网络思政教育新途径,积极利用BBS论坛、个人博客、网络聊天、综合论坛等各种网络手段丰富网络思政教育的形式.网络是个虚拟世界,创建一种相对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无话不说”成为可能,老师作为一个普通网友,通过平等的对话,来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克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思政网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网络技术好的专兼职☯队伍,确保网络的畅通和有序,为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2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提高道德的自律水平
我国开始步人一个网络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时代.青年大学生在享受着这顿“世界大餐”的美味时,也不可避免地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难题.网络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配合才能起作用.学校必须将网络文化纳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导人网络,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重点以自律精神为着力点和落脚点.依据社会倡导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观念以及各种价值观念和价值准则,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网络主体的认知水平,并使其成为自己内心的价值判断、善恶感情和行为准则,形成道德习惯,从而在网络社会中做到道德自律和慎独.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为社区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有助于青年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促进道德观的转变和升华.
3.3加强对校园网监管,正确处理“堵”与“疏”的关系
面对互联网上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高校必须正确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堵”“疏”结合,以疏为主.加强网络管理,推广实行网络实名制,从源头上有效防堵网络失控,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要建立校园网站责任制,网络中心要有专人24 h密切注视网上运作情况,经常查看电子公告栏和各用户终端,及时消除各种非法信息和垃圾,严防有害信息的侵人.对设置成代理服务器的个人计算机,要根据流量变化和技术档案进行跟踪识别,及时发现有害信息.强化校内不同主办方的各类型网站的管理,加强网络教育、教学和实验设施等上网场所的管理,严禁在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网上登录浏览反动色情网站,传播和接受各种有害信息.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让学生骨干发挥管理的作用,实现自我管理.同时,我们要正确运用网络,积极做好疏导工作.更多运用❦双向交流方法,建设对等交流的信息平台,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平等对话来沟通思想,增加互动性."
3.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制力
随着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把网络当成排遣的对象,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出现“网络性心理障碍”.大学生正处于心身发育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转折时期,成人感增强,但自控力及自律能力较弱.面对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工具,多数学生爱不释手,不少学生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人神奇的网络世界.面对琳琅满目的信息,对目标的选择无所适从,很快迷失方向.有的学生上网成瘾,甚至发展到离开网络就不能生活,浪费青春,耽误学业.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自制力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咨询,做好心理引导工作;另一方面为学生开设网络心理课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网络心理知识,主动预防常见的网络心理问题〔3].组织学生参与网络话题的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沉溺网络、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注重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