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幼儿教师的言说困境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言说主体 话语方式 言说困境
论文摘要:摆脱教师言说的困境?是开展教育科研的首要任务;基于一种有实践作底的研究和一种有理论深度的实践?实践家的言说或可因其言行统一的特点而在教育研究领域内独具信服力;采集来自教育情境的具体而微的经验?形成既深且微的话语体系?是行动研究的深化?也是教育研究改革的重要一环。
行动、反思、调查、理论化?行动研究是对一个人正在做的和形成中的事进行仔细观察的过程?也是一个螺旋上升、永无止境的“生成、形成和改革的过程”。
行动研究的特质呼唤新的成果表述形式?如动用更多来自于研究者本人内心体验或经观察思考得来的“自我”的语言?这既可以还原教育的真实情境?凸显教育的真正问题?也可以检验新理论?促使教育理论完善和教师行为统一。
一、欲言又止—幼儿教师言说的困境
幼儿教育研究团体的构成?越来越以幼儿园和“一线的”教师为中心。这种研究和学习团体包括了大学教师、课题组负责人和参与课题的带班老师。“语言表达是这种合作性实践活动的核心ษ工具”。在课题会上?如果出现沉闷的现象?则老师们往往成为“缄默的大多数”?只听得到“专家的”声音?或者“领导”的口吻。于是?发于行动者内心的声音被替代或消隐。“来的都是专家?我们怕说错话!”“我就听好了?我不擅长说!”老师们为何而有这样的矜持和担优?
口语和书面文字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是言说的两个主要渠道。从发展性的角度讲?语言开始是以口语的形式出现的?口语具有瞬间性。课题会上?教师在表述自身的经验时?似乎要面对庞大的教育理论阵营的压力。这种压力部分由传递这种话语的“专家”带来。在面对专家的“强势语言”时?教师如何能说出自己的心声?又如何能使自己的言训顷畅?这是摆在每个老师和专家面前的难题。
当活动需要精确的信息积累与交流来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时?书面语言应运而生了。写作的冲动从内在来讲?形成于一些垦待整理的经验。“我是这样认为的!”写作者心里说。“这段经验应该加以总结。”于是?参阅文献?反思体验?寻找合适的话语通道?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纸上的思考—论文的表述过程中?教师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直至形成合理的思维逻辑?作为自己一阶段的认识成果①。原则上讲?我们拥有足够的公共知识以表述我们的私人见解?个人创见性的发挥在文章的形成过程中都是有的?只是创造程度不同?但对于每个人来讲?却总有“语塞”的时候。
如何帮助教师摆脱言说的困境?是在幼儿园开展教育科研的首要任务。因为言为心声?能说善写?是对行动的反思?也是改善行动的先兆。论文在本质上是行动中的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是思想的总结?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行动。在行动研究中?课题会的氛围应起到一种激发而非阻碍教师言说的支持性的作用;教师牢牢把握自我生长的理性思维?就能抓得住成型的思想。
二、言行合一—言说主体身份的转向
教育研究为了谁?由谁来研究?怎样来研究?这样的追问之下?教育研究的言说主体发生着动摇和改变;在这样的变革中?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基于一种有实践作底的研究和一种有理论深度的实践?实践家的言说或可因其统一的特点而在教育研究领域内独具信服力。行动者即言说者?实现言者与行者的合一?提出这一点是教育科研的一场革命。但保障这一点?却是对积习的挑战。“在我国?按照传统的意义来理解?‘教育理论工作者’往往指那些以‘教育学术’和‘教育思想’为业为生的人。关于教育?他们或许博学多闻?或者能言擅写?往往被尊为‘教师的教师’?被看作是‘教师教育’的主导力量?其合法的角色或许就在于改变公众对于教育生活的无知和✡不成熟状态?使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行为更符合教育科学。”②由于放弃在学术领域言说的权利?而长期带着实践者的角色身份?作为实践者的教师与理论家仿佛不可能集于一身?而是两个对话的团体。实践者长于做而拙于言说?理论家长于说而拙于行动。长期以来?双方都格守着自己的行为准则?不敢越雷池一步。"
以往所强调的在教育研究中遵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原则?是在两种身份人的合作下完成的:一是实践者求助于理论?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实际问题?并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及时加以理论总结;二是理论工作者深人实际调查研究。当今?在教育研究上依然需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然而?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沟通与融合达到需要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居住♡在“彼此的城堡”中?超越彼此的界限?倡导对话的形式?构建改革性的、对话性的学习团体。—在课题会上?ฬ由各种角色共同组成的教育研究团体发出多种声音?专家的声音和老师的声音得到交融;同时?“每个人个别化地或合作性地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工作。”③每个老师的发言得到尊重?声音得到传播?观点得到辩驳?见解得以形成。“专家和学院则被看成‘信息的来源?而不是主宰”?。④
新的理论层出不穷?需要实践者加以验证。在实践者身上实现言行合一?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统一?变成当前幼教改革的一种需要?它敦促着实践者的成长?呼唤着符合实践者需要的新话语方式的产生。
三、既深且微—话语方式的新选择
写作帮助我们真实地讲话?记录成长的足迹。写作是洞察和澄清实践意义的方式。从说到写?行动者成为言说者日益变成现实。在幼儿园教育实际中?教案是教师实施集体教学的行动计划?在体现自身经验上被教师认为是最没有“水分”的;“教育随笔”笔录了教育灵感的一瞬?短而美;“专题总结”是专题性的经验总结。带有理论性的文章被认为是最象文章的。一篇很象论文的文章?因其较近于“正式”的学院式的语言表述而受到尊崇。它里面充斥了很多理论的影子?同时也有很多实际的例子。在此过程中?“是理论被事实所丰富?还是这些事实和行☂为在理论的映衬下更加丰满?’?①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对经验的提升过程中?经常可见的一个矛盾是理论对实际经验的不周延。“想要说得精练一点?又好象脱离实际。”老师们说。同时?理论也经常被误解和误用。因此?在这种“很象论文的论文”中?个人经验和想法未及充分表达?理论上的创新也未能表现。
其实?“理论不仅仅是别的方法不适用时我们可以求助的依据?更确切地讲?正是因为理论?我们才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有不同的行为举止……理论赋予行动内容与目标。”②如上海二期课改?新的课程理论赋予课改行动以内容与目标?课改实践是在理论的引导下向理想靠近的过程。只有在理论的引导下?教师的反思才有依据;同时?反思要建立在自我觉察的基础上?理论须建立在行动的基础上?集体的变革要建立在个体变化的基础上。近年来?充分表述实践者感性经验并体现其理性思考和理论见解深度的文章形式?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新亮点。
使用自己的词汇?而不是那种不能表现我们工作的“正式的说法”。—在我们的写作中?我们也许会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声音并以一种新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行为。教育叙事正是这样一种表述方式。教育叙事?也称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它是教师以经验方式对教育研究的主动参与的方法?它使教师真正“为自己的教育进行研究?对自己的教育进行研究?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进行研究”。③教育叙事能使教师主动表达自己的“声音”?并且“让教师的声音被人们听到”。“有一天?耿蕾发现蜗牛拉出了红色的粪便……”叙事就这样开始了。在教师叙事中?教师一方面叙说了自己的观察、经历和在教育情境中的遭遇?一方面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为获得一种更趋灵活的教育行为?随时提出有当于实践的新理念。④这种表现在成果表述上的创新对于教育研究的整体?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行动研究的被推崇?教师的个体经验受到从未有过的重视。保存经验和传达经验?成了每个教师自我提升和获得成长的途径。重视自己的经验的开发、保存和提炼?就是对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最好诊释。经验的提升可以是“经验式”的?也可以是理论型的。前者贴近于教育的情境?是教育教学生活的描述?后者经过抽象和概括?可提炼出教师行动的原则。作为教育者个体的经验的反映?“无论是思辩形式的‘宏大叙事话语’?还是行动研究中教育随笔式的‘经验叙说’?都可以找到合法的理论依据。
总之?使行动者成为强有力的言说者?是解脱教师言说的困境、开展教育科研的首要任务;采集来自教育情境的具体而微的经验?形成既深且微的话语体系?是行动研究的深化?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