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治理视角下的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

时间:2025-01-13 05:27:3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当前,由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区治理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在对Y省X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文化治理范式、经验和启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党组织的坚强领导、良心企业的大力支持、政府的积极宣传推动、基层党员及志愿者组织的积极参与、丰富的公共文化生活供给等文化治理路径的综合施策是今后我国社区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发展趋势。

关 键 词:文化治理;社区治理;治理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结果是个人单位化这一传统管理范式落伍、社会成员趋于多元化、结构复杂的新型社区不断涌现,这对社会治理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组建各种各样的新型社区虽然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居民提供了个性化的居住环境,但是一系列繁杂的社区事务也等待着他们去解决,如组建业主委员会参与物业管理、建立居民委员会和进行居委会选举、制定社区公约和建立健全社会公德等。如何适应社区发展的新变化,提高社区治理的效能,推动社区治理范式的现代化,已成为当下社区治理的重要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发挥基层社会自治的作用,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于文化具有调节规约个体行为和引导社会运行的积极作用,因此探索社区治理不能离开文化这一视角。

一、文化治理的概念、内涵、特征与意义

(一)文化治理的概念及其内涵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借鉴美国学者艾德佳・沙因和美籍华人Tsui等的理论模型,笔°者将文化治理的内涵概括为:一是人际和谐。社会或组织的成员能够通过文化纽带相互信任、相互体贴、相互协作,彼此将对方视为整体中的一份子,通过日常文化活动进行情感交流,并愿意在困难之时向对方伸出援助之手。二是共⌘同愿景。社会或组织的成员能够通过日常文化活动之中的相互接触,形成关于社会或组织未来发展的共识,并将这种共识凝集成清晰的集体目标。三是卓越领导。治理者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以此使群众心悦诚服,并通过繁荣经济、优化公共服务、健全和完善社会公约等手段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文化发展。四是社会责任。简单地说,文化治理的使命就是坚持短期的经济效益与长期的社会效益并重,通过公共文化活动培养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感,使其致力于服务社会。五是服务导向。治理者树立全心全意为社会或组织成员服务的宗旨,视社会或组织成员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尽可能地为其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六是成员发展。治理者关心社会或组织成员的个人成长与发展,通过各种文化渠道积极为其提供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机会,同时关注社会或组织成员的精神需求,采取各种方式开发社会成员的潜能,共同促进精神家园的建设。七是开放交流。在规范性的法律和刚性的制度治理基础上,治理者采用协商、劝止、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非强制性方法对群众进行道德教育和情感疏导,并且鼓励社会或组织成员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彼此交流,化解矛盾与分歧。[3]

(二)文化治理的特征

文化治理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现实公开性。尽管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每个人对文化的意义建构和阐释也不一样,但文化毕竟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二是融合共通性。文化治理如同“一张外隔内通的圆桌”,它能让彼此分隔的人们沟通、讨论并达成共识,从多元的社会背景走向一体的社会共识。文化治理的根本价值就在于让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众在独立的公共空间里对公共规则达成共识。美国学者约翰・罗尔斯把这种公共性作为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公约值。他认为,在文化治理中,公共理性观念位于群众最深的基本道德与政治价值层面,并决定群众之间的相互关系。[4]

(三)文化治理的意义

第一,文化治理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马克思・韦伯等学者认为,群众公共事务参与性成长是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韦伯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演绎了文化治理的重要性。他认为,经济交往和市场交易不断地强化着人们物质利益的意识,使现实利益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首要影响因素。当物质利益关系战胜道德关系之后✡,传统的血缘、地缘、宗教共同体会逐渐走向分化、解体。当契约交换通过社会组织化扩张到陌生关系人群时,传统社会中道德信任就会转化为契约信任。经济交往和市场交易就这样一只手把人们隔离开来,使人们不断原子化,另一只手又把人们牵拢起来,使人类社会实现从离散个体走向群体结合的现代转型。而文化治理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功能,一方面是一个国家社会公共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在陌生人中通过实践而形成的公共人际规则。[5]哈贝马斯等学者认为,这是通过文化治理实现群众公共性参与的产物。在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崛起使公共领域成为相对独立的存在,公共领域面向所有公众开放,私人聚集到公共领域形成公众,公众要对公共事件进行参与。[6] 第二,文化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理性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剧烈变迁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人们经历市场化的洗礼后不断祛魅和理性化,不断挣脱传统共同体的束缚,日益走向个体化和原子化。改革开放也推动了个人与社会的分离,人民公社的解体和单位体制时代的结束标示着治理范式的变革,以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单位自治为主的基层民主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彰显着国家对社会治理的高度重视和社会个体独立性的日益增强。但应看到,我国的公共性成长仍处于个体从传统共同体中分离出来并不断加强自我隔离的原初阶段,传统公共舆论与公共批判日益流失,“阿伦特的桌子”①远没有找到,社会更多地表现为个体的理性和集体的失范。因此,通过文化治理重建公共性,让个体化的群众再次联结起来组成有机的共同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化治理的实践探索、经验及其启示

(一)Y省X社区的实践探索

X社区位于Y省,规划总面积7.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0万。现有龙庭苑、怡康苑等13个居住社区,占地3.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3万,是X集团的拳头品牌产品。X社区文化治理的实践范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点:

⒈X集团与X社区群众形成了共同的发展愿景。X集团提出了建设“绿色社区、安全港湾、温馨家园”的先进理念,制定了“4321”的战略思想:即社区建设要满足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企业自身发展、居民生活质量四个需要;实现对企业、国家和社会的三个回报;形成以企业文明促进社区文明、以社区文明促进企业发展的二个促进;达到让人民安居乐业的一个目标。这个清晰的愿景,获得了X社区群众的高度肯定和一致支持。

⒊X社区具有X集团这样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心企业。X集团通过让利、投资等方式来推动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在社区开发规划上,X集团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牺牲部分容积率以换取环境好评。1999年,X集团在一块价值1个多亿的黄金地段上建设了4万平方米的中心绿化广场和足球场、门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并建设了6万多平方米的X社区游园和1万平方米的集中绿地,使社区的绿化率达到40%。X社区也因此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10多年来,X集团先后投入8个亿用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使得X社区亭台相望,绿树成荫。

⒋X社区具有以服务为导向的管理机构。X集团坚持“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化,坚持以良好服务感化人,以志愿服务感化心,建立温馨和谐的现代熟人社会。在社区开发建设中,X集团要求党委会、管委会、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等自治机构在“以人为本”上做足文章,实现四个“百步”:即社区管理组织百步内建立,社区服务百步内到位,社区矛盾百步内化解,社区文化活动百步内参与。

⒌X社区的领导集体致力于社区的成员发展。社区党委会、社区管委会、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以及“两长四员”(楼栋党小组长、门栋长、文体委员、卫生委员、矛盾调解员、信息员)等骨干牵头组织成立卫生监督队、治安巡逻队、关爱小组、温馨姐妹等各种志愿组织。可以说,X集团的这种以骨干带骨干的社区领导培养范式是成功的,如今社区有腰鼓队、乐队、读书协会、书画协会等文化队伍100支,乒乓球队、篮球队、足球队等体育队伍60支,居家养老队、助残服务队、家政服务队、医疗服务队、助学队等志愿者队伍160支,社区的志愿者注册人数超过1.4万人,占居民比重的11%。

⒍X社区的成员愿意通过开放交流、民主协商的方式化解分歧和矛盾,形成了邻里之间的守望互助和人际和谐。X社区良好的服务使居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他们愿意参与社区治理℃的各项活动。如在龙庭苑的一次物业管理联会上,物业管委会主任点评楼梯口贴的“严禁停车”四个字说:“龙庭苑楼梯口那‘严禁停车’的四个字贴得很不妥当,楼梯口是公摊面积,是业主花钱买的,凭什么不让人家停车?理由应该是‘此处为消防通道,请勿停车’。请物业明天把标语换掉。”第二天,“严禁停车”四个字马上被换掉了。

(二)X社区运用文化手段进行社区治理的经验

X社区以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为纽带,较好地体现了文化治理的共同愿景、卓越领导、社会责任、服务导向、成员发展、人际和谐与开放交流等理论内涵。通过进一步梳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文化治理范式的内在逻辑联系,笔者认为,社区全体群众塑造的共同愿景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卓越的集体协同领导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良心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保障、社区管理机构的服务导向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理念、社区成员之间的人际和谐与开放交流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功能、多姿多彩的致力于成员发展的文化活动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纽带。

三、我国社区文化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文化治理是现代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是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保证。我国属现代化后发型国家,在社会建设中推进文化治理,无疑是弥补缺少社会发展积累的先天性不足、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建设落后于国家建设的一剂良药。X社区以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文化治理需要一定的环境与条件,需要助推力,需要在各个方面综合施策。

⒈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是文化治理的重要前提。X社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公共文化生活,而且在邻里之间形成了守望互助的和谐人文环境和有效的矛盾化解机制,同时也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而优秀志愿者、优秀党员、美德少年等评比活动也有助于形成党组织和其他社会精英的良好公共道德标杆和隐性的社会公约。可以说,X社区的党组织作为国家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助手,有力地推动了X社区具有积极实践意义的社区文化治理新范式的形成。

⒉♋良心企业参与是文化治理的重要保障。也许有人认为,X社区作为X集团的发展品牌,自然能得到X集团在组织、理念、资金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但全国只有一家X集团,不可能家家企业都像它那样有良心,因此X范式是不可复制的。其实,每一家企业都希望有自己响当当的品牌,大多数房地产公司都在社区规划和住房设计上下功夫。X集团以服务公众为导向的社区治理现代化理念只不过把竞争力提升到社区治理层面,走在了其他企业前面。实践中,随着X社区的兴起,X集团的房子也越来越好卖,尽管价格偏高但仍供不应求。群众在购买住房的过程中,更多地是被X集团建设的人间仙境“X”奇迹和“绿色社区、安全港湾、温馨家园”的共同愿景所吸引。这充分说明,企业的社会公共责任可以和企业赢利互洽,良心企业以品牌战略的形式主导社区建设是通过让利而得到更大的利。

⒊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宣传是重要推手。X社区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获得100多项国家奖项,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这得益于政府强有力的宣传和推动。社会公共责任和精神的自发成长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西方花了几百年才走完的路,中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政府要有耐心,通过文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推广“示范区”的经验和办法。

⒌公共文化生活是文化治理的重要载体。群众只有积极关注公共事件才能养成公共精神和公共美德。在现代化背景下,个人对公共事件的参与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因此,如何发动群众,如何消除群众对公共事件的冷漠态度是现代社区治理所面临的普遍性难题。无疑,公共文化活动是社区社会资本的催生素,它能让疏离、怀疑的人际关系融洽、熟悉起来。X社区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X社区以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来发动群众,让群众在其中体验到身心上的愉悦,找到知音和朋友。久而久之,群众开始认同社区并关注社区的公共事件,任何破坏和违反公共规则的行为都将受到强烈谴责。X社区用文化融解了僵硬的人际关系,化解了现代性危机,推动了公共性重建,使居民“打开心灵一扇窗、拆掉邻里一堵墙,互敬互爱,不再老死不相往来”。

【参考文献】

[3]Tsui,Anne S.Wang,Hui and Xin,Katherine R.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China:An Analysis of Culture Dimensions and Culture Types[J].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6,(02):345-376.

[4](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225.

[5]Max Weber:The Religion of China[M]. Free Press,1951.131.

[6](德)尤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10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