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物联网技术与设施农业发展的兼容思路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需要不断推动与实现农业现代化,切实提高农业生产质量。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借助传感器感知与捕获农业生产环境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控环境参数的动态变化,为农作物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作物生产营造最佳条件,以实现农业精准化管理。这种生产模式整体效益突出,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 物联网技术与设施农业内涵认知
物联网是以激光扫描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与红外感应器等一系列信息传感设备为基础,可以实现任何物品与互联网间的联系构建,从而开展信息通信与交换,达到识别、定位、监控、跟踪与管理物品目标的一种网络形式。物联网在属性上表现出高度开放性、独立性、互动性与可扩展性。设施农业则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下开展农业生产。基于此,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捕获农作物生产信息,为农作物生长营造最佳条件,实现精准化农业管理,切实增强设施农业产出。
2 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物联网,其工程实现较为复杂,在我国仍处于探索与试验阶段,农业物联网实现仍存在着一定制约性因素,具体为:①缺乏高水平的农业专用传感器。从国内传感器市场来分析,传感器种类较少,国产化程度低,且适用性与覆盖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专用传感器质量整体不高,运行性能无法保障,一些监测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程度低,无法达到互联网应用目标;②投资大。构建农业物联网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大,且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好维护工作。我国农业以分散经营为主,农村经济水平偏低,多无法承担较高的物联网设备价格;③缺乏相配套的软件产品。在农业物联网建设中,其工作的重心仍为网络接入与设备采购,互联网作用以监测与初步分析为主。缺乏配套软件产品,无法整合与挖掘数据信息,无法面向智能控制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基于此,需要关注数据分析与应用软件研究。
3 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的思路与应用分析
综合农业互联网建设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需要明确物联网技术与设施农业兼容发展的具体思路,具体表现如下。
3.1 依托科技创新、提高设备性价比
加大互联网相关设备研发力度,特别是互联网农业传感器,应提高其整体性能,保障其长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ฒ降低传感器功耗,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设备成本。物联网设备研发需要结合设施农业实际,面向不同作物栽培,提供差异化的设备,做好设施农业网络节点布控工作,提高物联网监控效果。如借助高性价比传感器,可以构建温室环境测控系统,可以对环境信息、农作物叶片温湿度等进行监控。
3.2 政府引导与投资多元化、降低兼容成本
考虑到我国农业分散经营的客观实际,推动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需要坚持政府引导。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优惠与扶持政策,如建立农业信息化补贴机制,将物联网产品纳入补贴范围之中。同时调动社会力量,如科研单位、电信运营商、相关企业等,构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切实降低✎农业物联网构建成本,有序推进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实现农业物 ﭢ联网效益。
3.3 关注应用顶层设计
在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其核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服务于设施农业,切实提高设施农业效益与质量。然而当前农业物联网建设普遍局限于数据监测与初级分析上,缺乏深度应用研究。关注应用顶层设计,开发容易操作、具备扩展性的物联网软件,为农业物联网数据分析提供支持。此外,还应关注农业物联网标准制定问题,如针对不同设施蔬菜种植,应构建物联网管理标准,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如开发远程专家系☭统,通过远程功能可以观察设施农业作物环境数据,获取视频图像信息,专家依据这些现场传来的数据信息,诊断农作物生长状态,分析病虫害问题,并将结果反馈给种植人员,及时采取管控措施,保障设施农业生产质量。
4 结束语
在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为设施农业提供最佳条件,为设施农业决策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实现设施农业效益存在着显著作用。然而设施农业与互联网兼容仍存在着一些制约性问题,需要切实关注现实中存在的客观问题,采取针对性可操作策略,推动设施农业与物联网兼容,构建高效的、可持续的农业物联网,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