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

时间:2024-11-10 16:18:2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笔者发现,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上通常会出现两种误区:人文性张扬有余,工具性却淡出了语文课堂;理论上接受“统一学说”,但却不知如何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从✡认识和实践上谈了两点认识。

一、认识上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以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

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掌握语言工具。语文课程的人ฎ文性体现在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的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它意味着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将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博大和世界各地文化的丰富多彩,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和人类文化的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此外,学生还能在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方面获得熏陶和培养,逐步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和载体,而人文性是对工具性的升华,它使语文的工具性充满了活力和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涵。

二、实践上

1.着眼于带领学生领悟人文内涵

教师不仅要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而且要研究文本的语文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中表情达意的方式,相机进行言语训练。

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史铁生的母亲是“活得最苦的母亲”,也是“忍得最苦的母亲”,对于这样一位具有宗教情怀的母亲,清华附小的窦老师为了让学生体味母亲的这句“好好活!”,♂便以“忍”字为眼,和学生一起去感悟“扑”“抓”两字的内涵。她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①母亲“扑”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母亲扑下去的是儿子想要去死的念头。)②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究竟是什么?(母亲抓住的是要让我好好儿活下去的信念。)③母亲忍住哭声,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母亲忍住的是自己的病痛,是孩子暴怒无常的脾气,是生活对自己的打击……)

当学生懂得“好好活”的含义后,窦老师又设计了一个填写练习:越是怀念,越是深深的自责啊,越是自责就越要好好活啊。所以,又一个秋天,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 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 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我 。

2.着力于以ญ学习语文形式入手研读文本

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深圳的赵志祥老师做了这样的引导:“我拿到课文的时候,读了一遍就深受感动。读到第二遍时,我就注意到感叹号特别多。我数了一下,一共有15个。现在,请各小组做两件事:第一,看看这些感叹号都集中在哪儿?第二,这些感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然后,你们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情感。”

就这样,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言语形式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了表达内心的情感,从而领悟到这对父子间的深情。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要教师紧紧抓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根主线,不断进行语言实践,带领学生建构语文知识,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2]杨再隋等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3]倪文锦.我看工具性与人文性[J].语文建设,2007,

(4).

[4]朱瑛.语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支点[J].陕西教育,2004,

(10).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