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实践能力创新课程模式研究
[摘 要]现有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中实施语文活动课程作为辅助,是弥补学生语文素养缺憾、创新课程模式的有效途径。高中语文活动课程在高中阶段实施的一系列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核心,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促进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进而增强语文学习兴趣,发展智力与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的新型语文课程。
[关键词]高中 语文活动课程 创新 研究
中图分类号:G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193-01
高中语文活动课程是高中语文活动课的修正、发展与深化。前者充分运用了后者设计与实施的经验,克服后者的不足而成为活动课的一种新形态即“活动课程”。概括地说,主要地是充分借鉴发挥了活动课的课程价值和育人功能,克服了活动课目标单一(浅层次的技艺训练,对学生的现实生活、社会关注不够,学生与生活、与社会、与自我依然存在着脱节现象)、学习活动方式单一(依然是接受性学习和简单的模仿性学习)、活动领域单一(活动空间仅局限在课堂或学校范围之内,未能超越课堂、书本、教学空间与学校生活空间,学生在书本中活动,在教室中活动,难以发挥活动课应有的课程价值)等缺点,实现了高中语文活动课走向以实践和体验为中心的以知识观和课程观为实质的活动课程的升华。
高中语文活动课程是“大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语文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实施语文活动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文史知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同时,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正如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期待和深信的那样,必将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高中语文活动课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专题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上,高中语文活动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挥和典范。前者完全以后者为理论基础,几乎所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均适合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同时,由于语文学科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又使得高中语文活动课程最具跨学科综合实践学习的条件而有望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例。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甚至有些活动可以直接引进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够理想,或者知识还不够丰富,便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加以鼓励。但活动中教师不可以急于求成,选择角度过宽,让学生感觉在短时间内需要获取的知识太多,无从下手,这样只能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不去主动努力。我认为,活动的内容要小,学生通过几天的努力就可以对此有所提高,活动时会产生成就感,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继续大胆地参与活动,才能使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甚至有些活动可以直接引进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够理想,或者知识还不够丰富,便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加以鼓励。但活动中教师不可以急于求成,选择角度过宽,让学生感觉在短时间内需要获取的知识太多,无从下手,这样只能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不去主动努力。我认为,活动的内容要小,学生通过几天的努力就可以对此有所提高,活动时会产生成就感,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继续大胆地参与活动,才能使其能力น得到全面提高。
课程目标的设计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表明,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学♥校要为教师积极ฑ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如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资源的开发,使语文活动课程的内涵扩展成为可能。
再次,在口语和作文教学中安排活动教学,并以此作为对教材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补充。先谈口语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大都忽略了对口语的训练。然而口语交际能力又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把口语教学设计成学生乐意参与的活动。例如,可以设计成课前三分钟演讲,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实实在在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挖掘自己的演讲天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要求,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指导,还可以即兴地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辩论、答辩,比如李密到底是应该对晋帝尽忠还是应该对祖母尽孝,莫泊桑《项链》的主题是什么等。
对于作文教学,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表达的兴趣,激发他们交流的欲望,可以尝试让学生全程参与作文教学,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教师讲明要求――学生自主命题――写作――小组鉴赏评析――班级交流――教师总结延伸。这样的活动,因为学生成为主动的发现建构者,成为自主的实践者,他们的情绪自然高涨,兴趣自然集中,效果也自然显著。
最后,要秉持“大语文”教学观,灵活沟通校园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包括利用不同时令节日开展的系列演讲像庆祝五四运动周年演讲,纪念九一八演讲,“我为我市发展献计策”征文等等;包括围绕某个主题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地参观调查活动。这一点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程目标设计中已有论述和具体的范例,此处不再重复。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并善于寻找课程资源和学生活动的最佳结合点。
参考文献
[1] 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述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第117页
[2] 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年版,第163页
[3] 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5页
[4] 王一川.意义的瞬间生成[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第5页
[5] 周德昌.朱熹教育思想述评.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年版第 78-79 页
[6]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北京.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7] 孙邵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第79页
[8] 刘国正.语文教学谈[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3 年版,第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