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型移动学习的高职微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微型移动学习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推动教育理念改革,促进教学模式创新,引导资源共建共享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支持体系三个方面分析微课程资源建设的方法和机制,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提供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 微型移动学习 微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科研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SGH12582)的研究成果。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型移动学习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推动教育理念改革,促进教学模式创新,引导资源共建共享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支持体系三个方面分析微课程资源建设的方法和机制,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提供思路。
研究的理论基础
1.微型学习
微型学习是一种借助于新媒介生态系统(如微博、微信等),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微型学习表现为学习时间微型化、学习过程灵活多样、学习内容段落较小、可用终端媒介多样化、微型学习的环境复杂化。
2.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智能手机、PDA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形式。
3.微型移动学习
微型移动学习是微型学习和移动学习相互融合的结合体,它利用移动设备作为学习的载体,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数字化信息资源为主。
4.微课程
微课程是按照课程特点及学习规律形成的独立的、集中主题的微型学习资源,可在计算机或移动设备上运行,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微课程资源的设计模式
微课程资源开发以微型视频作为核心教学资源,资源提供者必须根据不同学习对象、不同学习需求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并根据教学需求、资源应用、学生反馈等情况动态更新学习资源。因此,微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学习环境;二是学习资源;三是支持体系。其中,学习环境是基础,是微型移动学习的硬件平台,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移动数据库等相关技术;学习资ว源是核心,是微型移动学习的软件平台,主要包括学情分析、课程规划、资源设计等内容;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支柱,是微型移动学习的辅助系统,主要包括学习辅助工具、支架与路径、同步与异步讨论与协作、不同层次的练习与反馈等问题。具体的微课程资源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
高职院校的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学情分析
⑴学生能力分析
信息时代的知识内容更新频繁,需要学生随时了解,微移动学习可满足学生的移动学习需求,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存在很大差别。第一,学习知识。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阅读或浏览的方式来实施知识的获取,如学生为具体工作而开展的学习,或是为提高工作效率而拓展学习等。第二,提高技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迫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⑵学生习惯分析
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成绩低、基础相对较差、生源类型层次复杂、学习能力不强,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其次,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学生难以抵挡手机等移动设备的诱惑,利用手机阅读微博、微信、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等,严重影响课堂的正常教学。最后,现代社会很多领域、很多岗位需要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的人才。高职学生的零散时间和片段时间较多,作为成年人自觉学习和想要了解的知识领域很宽,课堂授课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就业需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
2.课程规划
⑴核心课程分析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确定本校的核心专业和一般专业,核心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分析核心课程的知识重点、技能难点,确定出微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分步、分批建设的原则,进行资源建设。
⑵课程知识解构
梳理核心课程的知识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将课程内容解构,划分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若干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由若干模块资源构成,模块资源之间呈现松散的知识关系,可封装成一个知识单元,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内容;不同的知识单元呈现松散关系,但必须体现一定的知识关联,形成一个连续的知识结构,模块资源要有鲜明的主题,可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⑶整合课程群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教师要处理微课程与传统课堂的关系。微课程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利用微课程简短、灵活的特点,应用到课程引入、核心概念简述、操作过程演示、课后练习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将微课程根据课程知识脉络进行组织与整合,形成完整的课程知识框架。最后,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确定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先修后续关系、课程之间的知识互用关系、理论实践关系等,构造资源完备、脉络清晰,具有良好导学、助学功能的专业课程群。
3.资源设计
⑴内容设计
微课程资源设计的关键在于内容规划的合理性,主要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动画以及视频等。首先,将知识点、技能操作点细化分解成一系列知识单元,以相对独立的☏模块形式呈现,用文字、图片、音视频或动画等形式编辑内容。其次,进行知识点、技能点资源的关联开发,开发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模块相互之间有隐含的逻辑结构,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框架,实现资源库有序丰富、有序存储、有序访问、有序利用。
⑵活动设计 微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在于交互式学习过程,为了方便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在学习平台上构建讨论交流区,学生在平台上交流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表建议和意见。同时,学习平台的资源应持续更新,使学生保持新鲜感,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⑶媒体设计
首先,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微课程资源的媒体形式存在差异。一是知识点的说明采用文本形式,简单明了;二是口语交流采用音频方式,易于模仿;三是ป设施设备等采用图片展示,形象直观;四是操作技能采用视频以及动画等多媒体方式,方便重复学习。其次,学习资源程度不同,选取的媒体形式存在差异。
微课程资源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1.建立多元化的微课程评价反馈体系
系统性的微课程资源需要经过同行教师、学生和企业兼职教师进行评判、实践,并在交流和应用中不断对微课程进行完善,特别要关注与其他点状的微课程资源建立网络连接,并随着教学需要与环境发展不断发展与充实网络结构,这样的教学资源以及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
2.建立科学的学分奖励制度
首先,学院要制定并实施《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学分制选课管理规定》等相关管理规范,逐步建立起具有学院特色的学分制运行管理与调控模式,确保学分制的顺利运行。其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将有利于提高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课外活动与学分挂钩;将学分制度与证书制度相结合,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替代教学计划相应课程的考试及学分;学院要建立微课程资源考核管理、评价制度,鼓励学生自学微课程资源获得奖励学分,亦可将此部分学分来冲抵选修课学分。
3.健全微课程资源开发管理机制
首先,为了提高微课程资源开发效率,学院要坚持开放、共享的原则,主动与兄弟院校、教育企业、培训机构等多样化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微型移动资源提供者进行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微课程资源。其次,学院加强微课程项目监督检查管理力度,项目立项后,资金保障及时到位,资金使用合理透明;加强项目过程性管理,实施初期立项、中期检查、后期验收,确保微课程资源开发质量。最后,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等全国性资源建设竞赛,对获奖教师给予物质奖励,甚至与职称评定相结合。
微型移动学习平台建设
建立微课程资源硬件平台,完善微课程资源网站,通过相应的网站功能模块来实现。同时,教学支持服务还要增强师生之间的在线同步、异步交流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的学习可以无处不在,使得课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非正式学习统一、连续。
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高职教育的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微型移动学习适应了现代社会的互联网思维方式,微课程资源建设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初见成效。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微课程资源,将是高职院校教师不断探索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华传强:《移动学习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2期。
[2]李远:《移动学习视角下微型学习视频资源设计研究》,《软件导刊》2013年第12期。
[3]秦学礼:《移动学习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和对策》,《计算机教育》2013年第10期。
[4]夏海静:《移动微型学习――高职生非正式学习的新途径》,《职教论坛》2012年第10期。
[5]姚月霞:《手机媒体对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研究》,《职业教育》2014年第7期。
[6]李娟:《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第7期。
[7]夏春红:《移动学习的资源整合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2年第7期。
[8]王佩楷:《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探析》,《福建电脑》2014年第6期。
[9]穆肃:《微型学习理论指导下移动学习材料设计的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第2期。
[10]李晓:《基于片断式资源写作构建的自适应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