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与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措施
摘 要:发展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认识是建设新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并对发展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文化队伍建设;新农村;民间艺术人才
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我国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然而,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村级文化建设,至今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还存在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那么,如何加强乡镇和村级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认为加强和培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是开创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的重要内容,下面就以作者所在的衢州市农村文化建设为例进行探讨。
一、发展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了新的要求。其重要内容就是农村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本质需要,充分实现群众的文化权利,是建设新农村小康社会必然要求。由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区域间的不平衡,经济的二元化,城乡间的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差距,发展群众文化应该特别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基本队伍的范围的延伸
目前基层文化建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社区文化”,其政策依据是“城市发展社区文化,农村发展乡镇文化”。社区文化作为城市化战略在文化层面的内容,搞得轰轰烈烈。社区文化的队伍建设也就相应受到关注。而相比之下农村的文化队伍建设还比较落后,还处在自发阶段。这种城乡文化发展的巨大差异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实现基本队伍范围的延伸,淡化城市和农村的差别,是当前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必须正视的问题。根据社会学的观点,社区文化也可分为农村社区文化和城市社区文化。换言之,就是把城市社区队伍建设的要求和内容延伸到农村,模糊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在农村实行农村社区队伍建设。这种认识和理念抓住了城乡文化基本队伍建设的同一性,就为破解“城乡文化二元对立”找到了新的思路。就群众文化基本队伍建设而言,不应该存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的区别,所以对其范围而言,必须将农村和城市的文化队伍建设统一在“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题义之中。
(二)基本队伍建设的意义的扩张
当前的群众文化基本队伍建设的意义是构架在促进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和增强群众文化创新活力的着力点上,通过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促进社区文化在城市和农村的共同繁荣,进而引导农村的社区建设,最终缓解城乡二元文化对立,推动农村的城市化,全面实现小康。这就基本实现上了农村和城市在文化权利上的平等,保证了和谐社会的实现。由此,实现农村城市化战略的可能性增大,群众文化基本队伍建设的意义也必然扩张到实现全面小康这一总目标总领之下。
虽然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与城镇相比,农村的文化生活还是贫乏的,跟农民的需求和愿望远不能适应和满足。虽然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会逐步减少,但农民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物质 ☹生活,同时也必须ษ十分注重他们的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的改善又会进一步促进物质生活的进步;农村人口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的面貌。我们开展环境保护,整治农村卫生环境,这些都离不开农民的自觉和积极主动的参与,他们应该是主体。所以,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状况,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也只是浅层的,是停留在物质和表象上的,还没有进入到精神层面的建设。而精神层面的建没必须ร与物质生活的进步同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农村面貌。农民精神生活的提升有赖于农村的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的文明水平,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就可以发挥长期和持续的作用和影响,最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整个面貌。
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级文化场地建设依然严重滞后
许多乡(镇)的文化场、馆都集中建在乡(镇)中心地带的集镇上,作为村一级难得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农民设有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场地。农村文化团队也普遍存在生存困难等问题,并难以组织和召集村级文化管理员、业余文化骨干等开展文化活动,能长期性的保持队伍不散且能开展文化活动的较为少见。
(二)可持续的经费投入不足
文化设施的正常开放,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农家书屋图书的不断充实,都需要持续经费财力、人力和物力。许多基层的领导由于政绩观的偏颇,对农村文化的投入缺乏激情,在年初预算中,安排的文化经费微乎其微,甚至没有,文化活动自然难以为继。文化干部待遇处于最低层,由于受硬条条制约,评职称很难突破。对此,一些乡(镇)文化干部失去信心或中途改行,另谋他业。
(三)管理体制不顺,文化队伍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农村乡(镇)文化队伍由于体制不顺,容易造成管理断层和人才方面的浪费,不能人尽其才,在一些乡(镇)文化站长专职不专干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相当一部分乡(镇)文化干部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极大地影响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使整个文化站队伍成为“死水一潭”,缺乏应具备的活力。
(四)群众文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基层文化队伍动难有活力。群众文化需要复合型人才。既要专业过硬。有一的审美情趣;又要能管理,有较强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还要一定的组织能力、比较强的策划能力,能与群众沟通交流,把群众的兴趣转化为活动。而我市这方面人才严重缺乏。
三、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艺人才,积极鼓励民间社会文化团队,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和文化经营户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注重发挥民间文艺团队、民间艺人、民问文艺创作人员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完善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鼓励社区有文艺专长和组织能力的居民担任社区文化指导员,辅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活动。建立和完善民间文艺团体的注册登记和监督管理检查制度。在各类文艺评奖、文化交流和职称评审中,民间文艺团队和民间文艺人才享有与公办文化事业单位同等权利。要采取鼓励与帮扶措施建立一支长期扎根农村基层的文化队伍,变“送”为“育”。在继续巩固提高乡镇文化站以及村办活动室这一主阵地,唱响主旋律的同时,以创建特色文化为主,重点抓住在这一地区广泛流传的传统文化娱乐项目,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政府采购、培训、补助等方式,引导农村成立诗书画社、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个体电影放映队、民办剧团、演出团体等农民自办文化组织和各类秧歌队、舞蹈队、器乐队、歌唱队、曲艺队等业余文化队伍。同时,可扶持有条件的各类走村串乡的农村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发展壮大,与城市文化下乡形成“两轮驱动”,从而为农村文化建设培养一批农村文艺骨干队伍,有效地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二)加强民间艺术人才的保护和培养传承
目前,民间艺术人才的数量越来越少,生存环境差,对民艺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必须对这种现有人才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要着力提高民间艺术人才的社会地,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从各方面保护民间艺术家,改善民间艺术家的生存状况。而且对于一些有卓越贡献的民间艺术家,政府要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一些奖励。由于艺术家在培养的时候需要租用场地,支付各种费用,因此,政府要设立些专项基金,对培养学徒的民间艺术家给予一定的补助。政部部门也可以利用各高校的资源,邀请民间艺术人才在高校开办各种培训班,利用学校或者企业的资源设备进行创作生产,为那些对民间艺术感兴趣的青年提供学习和就业的机会,这样也有利于民间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技艺的传承;还可以组织一些编译人员,根据民间艺人提供的指导,把民间技艺写进书本或者录像保存,这样可以让民间技艺得到更好的推广,避免一些濒危的技艺失传,让更多的人学习到民间技艺非遗的传承。各个政府组,织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好间艺术人才,加快民间艺术人才的培养,做好非遗的传承,推动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
(三)社会参与方式的多样性
在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文化资源共享应该得到实践,并发挥其潜在力量。应争取群众和民间文艺社团、专业文艺团体、社会机构的广泛参与.提供多种方式吸收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到群众文化事业中来。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各界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舆论导向等方面积极配合,需要在政府作用与社会力量、社会文化资源、群众文化消费等方面进行整合,使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体制共同发展,最终形成全社会自觉支持群众文化事业的社会风尚和发展态势。应鼓励非文化机构、非公有经济资金投入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也是社会化运作中不应忽视的重要力量,而民间文艺社团和专业文艺团体分别是群众文化事业的骨干力量和重要外援。此外,积极争取名人、专家学者,学术界、高校及有关专业团体和研究机构对群众文化事业的指导也是扩大社会参与的重要方面。如邀请名人、专家担任顾问、形象大使、文化辅导员等。
(四)鼓励发展村级农民文艺队伍
让这支庞大的队伍主动承担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成果的任务。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队伍中去。农村以农为主、农民以地为生、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精神文化生活应跟上。从目前来看各地农民兄弟并不满足于被服务的现状,他们想往到舞台上用角色转变来展现自己。如今有经济基础和实力的村已组建或正在组建自己的文艺队伍,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不定期的演出也得到村民认可,这种形式与政府组织的专业团队的演出形式显然不同,它是被动与主动,台上与台下亲和力的有机融合,是欣赏和自娱自乐展现的不同,要注意农民原汁原味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