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时间:2024-12-26 04:33:1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对高校从事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师提出的要求是,这些教师自己必须是“双师型”教师,但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为尽快建设起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笔者认为,高校应制定出一个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规划,应构建起一个“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模式,应多渠道地改善教师的“双师型”的结构。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翻译人才 “双师型”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全国拥有职业翻译人员4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专业翻译公司3000多家,但胜任翻译工作的人才缺口却高达90%,市场上高水平的翻译人员大约只占翻译人员总数的5%左右,应用型翻译人才缺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中急需解决和必须面对一个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06年初决定,要在国内高校设立本科翻译专业。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20多所院校开设了本科翻译专业,其中大部分是应用型本科翻译专业。开设本科翻译专业,具备“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前提,所以本文拟对此作一番探讨。

一、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对高校从事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师提出的要求

《大百科全书》将应用型人才定义为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按此说法,应用型翻译人才就是指能将翻译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翻译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这也就是说,应用型翻译人才不仅应掌握完备的翻译专业的知识,不仅应具备翻译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双语转换能力、口译笔译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对翻译软件的使用能力,而且还应该具有较丰富的文化素养和优良的翻译职业道德。按此要求,虽然国内许多高校顺应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都相应地调整了自己的培养目标,更新了教材,改进了教学手段,力争使课程设置和教学能体现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等应用型翻译人才素质的要求,但大多数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却未跟上来。

目前,国内高校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多数人从未走出过校园,更没有从事过甚至是没有接触过真正的翻译活动。这样,在翻译教学中,他们就只能是根据各种参考教材对学生进行书本式的知识填充,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当然就是不能胜任翻译工作的需要的。基于此,高校✿必须重视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要求,在高校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关于翻译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不仅应该能当好理论教师,同时也应该可担任实训教师。在高校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应具备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能力。

二、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

目前国内高校在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均相对落后。这种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教师来源单一

国内高校的英语教师,其来源主要是前些年毕业的具有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教师,他们从学校到学校,较普遍地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对外贸、金融、媒体、旅游等相关领域的情况更缺乏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就只能按照教材生搬硬套。由于缺乏经验,也由于自己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有欠缺之处,所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为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将教材中的知识、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对接起来。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较单一。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表现为缺少办法,自己也感到非常吃力,所以就很难适应翻译教学的要求。如此,他♋们培养出的学生,有的虽然有较高的语言能力,但却无法做到与社会相关领域翻译工作需要的“无缝对接”,入职后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勉强适应工作的需要。

2.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

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给高校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应既有丰富的翻译理论,同时又有实际翻译能力和翻译实践经验。即应该是“双师型”的教师。但目前许多翻译专业的教师虽然有翻译理论功底,但却缺乏较强的翻译能力和与翻译相关业务有关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尽管各高校均采取措施让教师加强自学或进修提高,但教师进修学习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并且往往还缺乏连续性,所以教师的实际能力还未得到真正的提高。目前的一个较普遍的状况是各高校的“双师型”的教师仍明显地缺乏,仍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要。

三、高校培养“双师型”英语教师应采取的措施

“双师型”教师在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方面有以下重要作用:

首先,“双师型”教师可以促进培养目标的落实。“双师型”教师,他们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同时也有实际的翻译能力和从事翻译工作的经验。这样的教师能把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即在教学中能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使培养目标逐步得以实现。

其次,“双师型”教师能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双师型”教师对社会有较多的了解,能将相关行业或部门的性质、任务、需求等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通过教师的这种教学,能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前景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因为教师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所以他们也能对学生的就业或职业发展规划等进行更为恰当的指导,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

再次,“双师型”教师可以推进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双师型”教师能将本专业职业领域的社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从而使学生成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才。 "

但是,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国内高校“双师型”教师目前都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所以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高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制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规划

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不能仅教给学生翻译理论,不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而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设法使学生形成从事翻译的能力。高校从校长到教师,都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都应充分认识到“双师型”教师在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学校应根据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制订出一个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再培养,使教师逐步掌握翻译能力和从事翻译工作的经验。教师本人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采取自学或进修的方式以补上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对于外聘教师,因为其中多数人缺少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以使这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人能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对于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应鼓励他们将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鼓励他们到相关行业或其他高校与同行一起从事科研或参与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使其成为本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力军”。对于高职称或高学历的教师,要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应要求他们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同时,帮助指导年轻教师,让年轻教师能较快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2.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能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它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离开了实践,“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是纸上谈兵。因此,学校就应构建一种“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模式。还应引导教师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使之不断地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比方说,设法积极主动地到相关企业或公司兼职锻炼,或参与企业的咨询服务、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等工作,从中了解相关企业的性质、岗位需求和发展趋势等。在科学研究方面,应引导教师结合教学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研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我们还可借鉴国内高职高专的做法。比方说,采用“一带一”的教学导师制,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通过这种传、帮、带,让青年教师尽快地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教学和专业技能。再比如,可组织青年教师“下基层”学习,或安排青年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考察,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多渠道地完善教师的“双师型”结构

完善教师的“双师型”结构,可采用多种办法。一是“送出去”,即送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或企业进修学习,接受培训。通过这种方式,一可使教师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二可使教师学到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本领,三可以使教师从中获得实践经验。二是“请进来”,即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或聘请他们到学校兼职担任任课教师,让他们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采用这种办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状况。三是与相关企业或行业合作,即与这些企业或行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这种合作,实现与企业或行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一种由专兼职教师、管理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局面,从中培养“双师型”教师。四是建立人才库,即建立有较高学术水平、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的人才库, ツ以这些人为骨干,逐步形成学校的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